腾讯科技2006-10-14 01:59:39

腾讯科技讯(文\江珊) Web2.0催生出第二波中国互联网热潮,VC躁动、新贵冒尖,老兵不甘寂寞……

数百家"web2.0网站"如何在网络江湖中笑到最后?它们命系何处?腾讯科技特别策划"寻找web 2.0网站生死符"系列报道,与风投、专家和网站掌门人一同揭开谜底。

易观国际分析师黄涌涛在接受腾讯记者专访时表示,web2.0和web1.0在产业演化上非常相似,风投在早期注入大量初创公司,新领域将出现一些主流的企业,甚至会超过传统的新闻门户。

图为易观国际分析师黄涌涛

VC青睐细分领域的领导者

有人认为,中国的众多web2.0企业因为“以用户为中心”、blog、SNS、RSS等新鲜概念吸引了大量风投,但互联网业总是受风投的影响过大,Web1.0时代的泡沫悲剧注定要在web2.0时代重演。

黄涌涛对此分析到,许多投资项目达不到预期效果,难收回成本,容易形成“泡沫”的表象,但又并非“泡沫”这么简单。互联网仍然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对未来趋势的理解分歧很大,投资很具有随机性,少量企业成了赢家,其他的则会隐没,这也是互联网投资的特点。

谈到VC,中国出现如此多的新兴web2.0创业公司,但似乎仅有少数得到资本的青睐。“和美国相比,中国互联网在细分领域上获得的投资其实并不少,比如视频、分类信息等领域,都有相当多企业获得投资。大家都清楚,做细分领域内绝对的领导者,是获得风头的先决条件。”黄涌涛同时指出,大家对于细分领域的定义可能不一样,而美国的投资领域远远比中国宽广,这也和中文互联网缺乏创新,创业者模仿跟风的作风有关系。

新的模式被收购并不代表失败

目前许多业内人士对web2.0企业的未来非常看好,但同时也有舆论称web2.0企业被传统门户收购是大势所趋。

张朝阳曾经说过:“这些小公司真的要好好考虑考虑,我们对他们的威胁特别大……现在我们的博客在崛起,小的博客网站根本没有机会。” 丁磊更是表示,三大门户将随时复制web2.0摸索出的那点东西。

黄涌涛认为,一种创新的模式即使被收购,并不代表创新不成功,比如同学录就被证明是一种很适合受过高等教育的细分人群欢迎的一种模式。“收购本身就是价值的一种体现,对于创业者来说,就代表成功。”

一种新的模式出来,会引发更有实力的企业争相模仿,“真正成功的模式,无法被模仿”,黄涌涛对记者表示, 投资方可以是VC,当然也可以是拥有雄厚财力的上市公司,包括门户网站。上市、收购,都是投资方成功退出的方式,而真正成功的模式,无法被模仿,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不仅是门户对web2.0的威胁,更应该看到的是门户对web2.0价值的认可。

谈到今后web2.0企业被门户网站收购的可能性,黄涌涛称从投融资的角度看,门户收购的钱和VC投资的钱,没有大的差异。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上市当然很好,但是被收购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有些门户确实很想模仿”,黄涌涛说,“不过,模仿有些时候是一种投资回报很小的行为,复制不一定成功。”

web2.0企业成功需突破四个障碍

在竞争日益激励的互联网行业,不管“寒冬说”是否获得认可,优胜劣汰是永远的规则。那么哪些企业才能够在web2.0大潮中迎风破浪,不被击垮呢?对这个问题黄涌涛侃侃而谈,他表示,易观国际对于中小型创业者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发现web2.0企业的成功需突破四个障碍。

首先,是对未来互联网发展趋势的判断。因为有些人过于看重美国的一些东西,而忽略了中文互联网的实施。第二个障碍,是对于用户体验的忽视,用户体验是一个长期工程,很少有创业者愿意投入过多资源改善用户体验,而对于营销和推广过于关注。第三,许多新兴web2.0企业的领导者缺乏管理实践,尤其是财务管理能力,对于投资,比如vc、天使等过于乐观。第四,就是创业者缺乏足够的耐心,乐观的战略远景往往导致急于拓展,最终可能会影响整体。“一个web2.0企业如果可以突破这四个障碍,就能够获得很好的发展。”

web2.0企业充分体现了互联网行业的创新。 黄涌涛表示,创新是广泛存在的,只是和美国相比,还不够。应该注意发现一些中文互联网独特的创新模式,这种针对中文网络用户的创新,很可能真正具有生命力。

如果说Web1.0时代是靠吸引眼球获胜,那么Web2.0时代靠的是人气。有人说Web2.0与Web1.0最大的不同就是个性化,这将是一个网民主动选择的时代。那么Web2.0的未来究竟如何呢?

黄涌涛总结到,互联网仍然处于不断演化的阶段,web1.0提出了一些应用,而新的应用层出不穷,web2.0肯定代表了未来一些主流的网络应用,所以说,有一些模式,有一些企业一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