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世界里,人们用“googlepoly”这个合成词,来形容google统治下的网络活动。听起来像个教派?事实也确是如此
21世纪,术语的天下,对于数以亿计的信息瘾君子们来说,google是一个极具号召力的词。它既是一个名词,又是一个动词,作为本世纪初最时髦的词汇之一,google已同它的名声一样,打入了全球各种语言体系之中。在英语世界里,人们用“googlepoly”这个合成词,来形容google统治下的网络活动。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GOOGLE教徒
登陆google网站,在搜索栏输入“The Anatomy of a Large-Scale Hypertextual Web Search Engine”,你就可以读到Google的创建者拉里·佩奇与塞吉·布林在斯坦幅大学的研究生论文。这篇历史性的论文详细描述了创造Google奇迹的新信息检索技术——PageRank技术。1998年9月7日,Google诞生。名字的灵感来自数学词汇googol,意思是10的100次幂。经历了八年的嘁嘁喳喳,其间一个个Google型的“车库”公司开张与倒闭,Google却升级为网络帝国的常胜将军。
究竟是什么造就了Google的奇迹? Google集团的运营者们认为主要是Google与众不同的品牌形象。一直以来,Google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功利主义原则下的简易,朴素的网络搜索体验。它操作简单、迅捷、信息反馈量大,适用于大多数人的信息搜索习惯。甚至,Google式的搜索,已经成为了人类网络习性的重要组成部份。
在网络搜索界的四大巨头——Google、Yahoo、Ask Jeeves和AltaVista里,Google与Yahoo两家平分9成半的天下。传说Google每天可承受的搜索量是2亿次。全部搜索是在匿名状态下进行的。再加上Google没有内容过滤装置,充分显示了网络搜索的民主性,同时又刺激了现代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DIY心理。这一切加在一起,造就了其网络搜索不倒翁的美名。
□Google的行动主义
说到Google公司的企业形象,我想到了Google的行动主义。想要明白我的意思,请点击labs.google.com,这里是Google的神经中枢——Google试验室的网址。这里陈列了Google已经研制出的,和正在开发的众多搜索辅助设施。过去的几年间,Google先后推出了一系列让人耳目一新的搜索辅助设施,在网络界激起了一片片声浪,譬如近些时日推出的“Google新闻”是汇聚了全球4000家新闻渠道的讯息大盘点,每15分钟更新一次,因为其新闻发布的及时性,成为了英语新闻界的盛事。
同时推出的,是Google的图书数字化计划,去年Google宣布将与包括哈佛、斯坦福、密歇根、牛津图书馆及纽约公共图书馆在内的多家图书馆合作,将其馆内的百万本藏书数字化,展示给众人。除此之外,今年四月,Google公司宣布与Yahoo合作,联手打造新的娱乐及影像搜索功能。Yahoo为使用者们提供发布乐评与影评的空间,Google则提供上传视频录像的服务。与此同时,学者Google(scholar.google.com)也进入了测试状态。这一搜索系统为专门在网上寻找包括书评、论文、书籍、摘要、技术报告等学术资料的搜索者们提供了专门的平台。
雄心勃勃地要将“全世界的信息一体化”的Google触角,已经开始伸出网络搜索的大本营,探入产品数据库、邮件库、硬盘等各个信息存在的角落。去年八月,Google筹集了1.67亿美元资金,开始探索桌面搜索技术,这就意味着它在今后的几年中会成为桌面老本家微软最强劲的对手。跟微软的一仗,是不可避免的。这场未来的混战,很容易让人武侠情怀地联想到正邪之争。Google的企业格言是“别干坏事”,而这显然是针对臭名昭著的微软竖立的。作为迄今为止网络商家里口碑最好的大户,有朝一日,当Google与微软斗起来,向心力指向何方,是显而易见的。
□目前的问题
当然,Google也存在着问题。首先,它并不具有严格意义上的诠释资料规则,也并没有承袭现代图书馆系统规范的都柏林核心修饰词的索引标准。出于其与开架阅读的图书馆资料搜索模式的大相径庭,一个普通的Google教派的搜索者很难触及到所谓的“网络深处”。这里聚集的数以万计的数字化的原始图书资料多数将永远无法进入Google信徒的视线。
为什么?这源于Google复杂的信息排列系统。它的PageRank技术利用了网络所拥有的庞大链接构造的特性。启用“投票制”的方式,以投票数来判断页面的重要性。按照这种技术的思路,那些点击率高的网站的访问率会越来越高,而那些点击率低的网站因为无法在Google上显示则会变得越来越冷清。随着 Google的搜索技术被越来越多地推广,其背后蕴藏的思路无疑会对信息搜索活动本身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英语不再独霸天下
想当年,网络还是英语的天下。数据显示,一九九七年网络中英语的使用者有4500万,而非英语语言的使用者只有1600万。当时流行观点是,随着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深入,以及网络的推广,终有一日,英语将成为网络间普遍通用的语言。但是,事实却正好相反。在2003年,网络中的英语使用者达到2亿3千万,与此同时,非英语语言的使用者达到了4亿零3百万,超过了英语使用者将近一倍。同时,网络中的语种已经扩展到27种。这些都纷纷表明了全球化的“本地触角”的威力远远超越了人们的想象。Google是一个多语言的搜索引擎,也应承了这一点。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英语文化对与世界的冲击,已经在以另种微妙的方式散播开来,作为时髦词汇的google的传播,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至于母语为英语的Google将对母语为中文的Google教徒们将带来怎样的影响,这是另一个需深入探究的课题了。
感兴趣的网络冲浪爱好者可以登陆Google的“时代精神”平台—— Google Zeitgeist(www.google.com/press/zeitgeist.html),这里公布了每月Google最流行的查询榜。由此查到中文Google教徒们今年2月间最关心的话题是:1. 如何申请icp许可证,2.鲜花 3.两只胡蝶 4.断仇谷 5.刘亦菲 6.老鼠爱大米 7.2002年的第一场雪 8.情人节 9.胡歌 10.功夫。
□链接:“GOOGLE教”基本教义
加入“GOOGLE教派”的人不计其数,到底是什么吸引他们呢?也许总结一下,“GOOGLE教”具有某种许多宗教都没有的号召力,其基本教义可以总结如下:
1)一切教徒不分男女老少,长幼尊卑,种族信仰,国家民族,一律平等。
2)只要能够连接到网络上来,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随时“入教”,展开“宗教”活动,获取“宗教”福音。
3)一切资源与活动皆免费。(当然,上网费是要自己掏的。)
4)只要坚持个人的不懈“修行”,关于世间万物的一切信息都能通过GOOGLE获取。
5)天国的大门就是GOOGLE的引擎入口。
也许人们还能继续总结发展它的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