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6月1日,eBay同意以6.2亿美元现金收购商品比较网站Shopping.com,而这将成为其2002年15亿美元收购PayPal之后最大的一笔并购交易。《商业周刊》6月2日刊文指出,收购商品购物比较网站Shopping.com很可能弥补eBay长久以来的一个业务漏洞,从而为其发展提供新的机遇。然而考虑到两家公司所定位用户群体的不同,整合两家公司的业务也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编者按】Shopping.com为目前互联网排名第一的比价购物网站,文学城于2003年10月即和Shopping.com签订网上战略伙伴推广网上比价购物,并于2004年底推出双方共同合作的比价购物平台成为唯一一家和shopping.com建立合作平台的中文网站.
对于电子商务巨头eBay来说,并购似乎成为了它的一种嗜好。数年以来,eBay收购的在线拍卖和分类广告网站遍布全球,从爱尔兰到中国、印度、韩国,其在线交易市场也不断向全球拓展,增加其销售渠道以保持其可观的收入增长速度。此外,eBay还收购了美国的房屋租赁网站Rent.com和网络交易支付平台PayPal。
不过,eBay的收购热情依然没有终结。6月1日,它同意以6.2亿美元现金收购商品比较网站Shopping.com,而这将成为其2002年15亿美元收购PayPal之后最大的一笔并购交易。
对于eBay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明智的举动,有助于其吸引新的买家和买家。很明显Shopping.com的业务类型和eBay的在线交易市场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它将是eBay的有益补充。在eBay的网络交易市场,通常会依据商家上架和销售的商品向商家收取费用,而Shopping.com的收费与此不同,它实际上是一种广告收费模式-它通过向商家发送潜在的客户而收取费用,并不管这些访问者是否购买了商品。
潜在的匹配能否弥补漏洞?
收购Shopping.com很可能弥补eBay长久以来的一个业务漏洞,除去其心病。无疑电子商务巨头拥有的在线交易市场对小型商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些小型商家通常会以拍卖方式或者固定价格销售一些二手货或者库存挤压商品,而用户也会到这儿来寻找一些独特的商品和更多的折扣。此外,数年以来eBay试图吸引那些像销售全新产品的商家,并获得了一定成功。
此次收购将使eBay那些商家拥有了一个全新高效的销售渠道,而不仅仅是针对eBay公司6000多万的激活买家。业内分析家指出,此次收购将使额eBay能够更加有效地定位买家,一旦eBay能满足这些定位买方群体的需求,那么其收入也将水涨船高。
毫无疑问,现在收入增长已经成为了eBay的当务之急。在过去数个季度,电子商务巨头的收入增幅不断下滑,这使其今年以来股价下滑了31%,为3911美元。今年第一季度,其核心美国市场业务收入增长仅为19%,是有史以来最低的,而且在其第二大市场德国,其收入增长也在趋缓。
长期的影响能否化为诱人的惊喜?
从整体上来看,eBay的收入增长依然相当不错,今年第一季度,其收入增幅达到了36%,为10.3亿美元。但是一些分析家担心至少从近期来看,eBay快速成长的新兴市场如中国和韩国并并不能弥补其成熟市场收入放缓的趋势。
而收购Shopping.com也不会马上改变这种状况。Shopping.com是目前唯一家上市的商品购物比较网站。尽管今年第一季度Shopping.com报道其收入增长了38%,达到了2890瓦美元,然而在eBay第一季度10亿美元中其比重太小了。然而随着今年9月份完成对Shopping.com的收购交易,它或许会给eBay带来强大的影响和惊喜。
收购Shopping.com对eBay的客户带来的实惠是实实在在的,它将帮助其进入全新的市场。Ebay称,公司注意到许多其交易场所的商家不仅在eBay上架商品,而且也在诸如Shopping.com之类的比较网站罗列出了商品。
事实上,eBay和Shopping.com的业务是互补的,而这种互补业务无论是对eBay买家还是卖家都有益。Ebay的反馈系统能够融合Shopping.com的用户对商品和商家的评论系统。
面临的挑战
虽然两家公司存在诸多互补的地方,但是整合两家公司的业务以发挥出最大效率依然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尽管据Web观察机构comScore网络公司的数据,四月份访问这两家网站的用户数量达到了1380万,但是不清楚达到有多少Shopping.com的用户对eBay的二手货或者积压商品感兴趣,以及eBay的买家是否正在需要更多主流的商品。
同样,使用Shopping.com的商家包括大型零售商在内也许并不害怕和eBay的小型商家竞争。此外,考虑到两家网站所定位的不同商家,要整合两家网站的后端技术将变得很困难。分析家指出,Shopping.com的商家客户习惯使用的做法,在eBay则行不通。
与此同时,比较网站很难赢得更多的注意力。很少会有消费者直接使用诸如Shopping.com之类的购物网站,相反他们或直接去商家站点或者使用Google搜索,为此Shopping.com购买了一堆的搜索关键字。这就是为何一些分析家认为大多数比较网站包括NexTag、PriceGrabber和Shopzilla最终将被收购或者合并。
不管怎样,收购Shopping.com,eBay获得了另一个接触主流零售商和消费者的渠道。
导读:6月1日,eBay同意以6.2亿美元现金收购商品比较网站Shopping.com,而这将成为其2002年15亿美元收购PayPal之后最大的一笔并购交易。《商业周刊》6月2日刊文指出,收购商品购物比较网站Shopping.com很可能弥补eBay长久以来的一个业务漏洞,从而为其发展提供新的机遇。然而考虑到两家公司所定位用户群体的不同,整合两家公司的业务也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编者按】Shopping.com为目前互联网排名第一的比价购物网站,文学城于2003年10月即和Shopping.com签订网上战略伙伴推广网上比价购物,并于2004年底推出双方共同合作的比价购物平台成为唯一一家和shopping.com建立合作平台的中文网站.
对于电子商务巨头eBay来说,并购似乎成为了它的一种嗜好。数年以来,eBay收购的在线拍卖和分类广告网站遍布全球,从爱尔兰到中国、印度、韩国,其在线交易市场也不断向全球拓展,增加其销售渠道以保持其可观的收入增长速度。此外,eBay还收购了美国的房屋租赁网站Rent.com和网络交易支付平台PayPal。
不过,eBay的收购热情依然没有终结。6月1日,它同意以6.2亿美元现金收购商品比较网站Shopping.com,而这将成为其2002年15亿美元收购PayPal之后最大的一笔并购交易。
对于eBay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明智的举动,有助于其吸引新的买家和买家。很明显Shopping.com的业务类型和eBay的在线交易市场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它将是eBay的有益补充。在eBay的网络交易市场,通常会依据商家上架和销售的商品向商家收取费用,而Shopping.com的收费与此不同,它实际上是一种广告收费模式-它通过向商家发送潜在的客户而收取费用,并不管这些访问者是否购买了商品。
潜在的匹配能否弥补漏洞?
收购Shopping.com很可能弥补eBay长久以来的一个业务漏洞,除去其心病。无疑电子商务巨头拥有的在线交易市场对小型商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些小型商家通常会以拍卖方式或者固定价格销售一些二手货或者库存挤压商品,而用户也会到这儿来寻找一些独特的商品和更多的折扣。此外,数年以来eBay试图吸引那些像销售全新产品的商家,并获得了一定成功。
此次收购将使eBay那些商家拥有了一个全新高效的销售渠道,而不仅仅是针对eBay公司6000多万的激活买家。业内分析家指出,此次收购将使额eBay能够更加有效地定位买家,一旦eBay能满足这些定位买方群体的需求,那么其收入也将水涨船高。
毫无疑问,现在收入增长已经成为了eBay的当务之急。在过去数个季度,电子商务巨头的收入增幅不断下滑,这使其今年以来股价下滑了31%,为3911美元。今年第一季度,其核心美国市场业务收入增长仅为19%,是有史以来最低的,而且在其第二大市场德国,其收入增长也在趋缓。
长期的影响能否化为诱人的惊喜?
从整体上来看,eBay的收入增长依然相当不错,今年第一季度,其收入增幅达到了36%,为10.3亿美元。但是一些分析家担心至少从近期来看,eBay快速成长的新兴市场如中国和韩国并并不能弥补其成熟市场收入放缓的趋势。
而收购Shopping.com也不会马上改变这种状况。Shopping.com是目前唯一家上市的商品购物比较网站。尽管今年第一季度Shopping.com报道其收入增长了38%,达到了2890瓦美元,然而在eBay第一季度10亿美元中其比重太小了。然而随着今年9月份完成对Shopping.com的收购交易,它或许会给eBay带来强大的影响和惊喜。
收购Shopping.com对eBay的客户带来的实惠是实实在在的,它将帮助其进入全新的市场。Ebay称,公司注意到许多其交易场所的商家不仅在eBay上架商品,而且也在诸如Shopping.com之类的比较网站罗列出了商品。
事实上,eBay和Shopping.com的业务是互补的,而这种互补业务无论是对eBay买家还是卖家都有益。Ebay的反馈系统能够融合Shopping.com的用户对商品和商家的评论系统。
面临的挑战
虽然两家公司存在诸多互补的地方,但是整合两家公司的业务以发挥出最大效率依然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尽管据Web观察机构comScore网络公司的数据,四月份访问这两家网站的用户数量达到了1380万,但是不清楚达到有多少Shopping.com的用户对eBay的二手货或者积压商品感兴趣,以及eBay的买家是否正在需要更多主流的商品。
同样,使用Shopping.com的商家包括大型零售商在内也许并不害怕和eBay的小型商家竞争。此外,考虑到两家网站所定位的不同商家,要整合两家网站的后端技术将变得很困难。分析家指出,Shopping.com的商家客户习惯使用的做法,在eBay则行不通。
与此同时,比较网站很难赢得更多的注意力。很少会有消费者直接使用诸如Shopping.com之类的购物网站,相反他们或直接去商家站点或者使用Google搜索,为此Shopping.com购买了一堆的搜索关键字。这就是为何一些分析家认为大多数比较网站包括NexTag、PriceGrabber和Shopzilla最终将被收购或者合并。
不管怎样,收购Shopping.com,eBay获得了另一个接触主流零售商和消费者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