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看了心姐关于人性的一篇文章,悟空老师写的电影观后感,加上参加了北京朋友们的电影讨论会,咱也写一篇看电影Life of Pi (少年奇幻漂流派)的感受,顺便也完成一位网友交待的作业.
这个电影讲了一段故事,据说观众有非常不同的解读,这个现象本身就很有意思,为什么同样的一个故事,人的理解却如此不同?对于我们生存的这个客观世界,人们又有多少种不同的解读? 理解上的区别意味着什么?是不是由于我们生命中的哲学观不同?后果是什么? 也许,人有什么样的哲学,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果真如此,哲学的学习,就是人类思想进步的阶梯了.这个电影起到鼓励大家学哲学的作用,凭这点就是一部好电影,信仰其实也是一种哲学.
我同意悟空老师的观点:这个电影有相当大的功劳应该归于小说的作者.故事里的哲学是引人思考的核心, 在故事的哲学上,李安导演尊重了小说作者的思想. 不管怎么说, 能选择这部小说排拍电影,说明李安导演眼力不凡,故事搬上银幕的过程也很不一般.还是得感谢大导演,因为拍成电影,像我这样的很多人才注意到小说原著。
先从结果说起。 我所接受的故事版本是: 派和虎共生的版本, 而不是人杀人,最后派一个人幸存的那个版本. 派在医院里接受日本人的调查,他说你们”想”听什么故事? 是不是不能有没人经历过的,科学不能解释内容的故事?大意是这个意思.对方说"是的",于是派照他们预先指定的思想"框框"给他们编了一个人和人互相残杀的故事.
这说明人的理解能力都是有限的.人的思想,都有一个无形的框框像监狱一般划定了思想的疆界,自己看不见.但是这个框框,阻碍他认识客观的真实,世界的真实.真的,他不一定以为真,假的,他不一定以为假.卢梭所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而不行在枷锁之中",也包括了思想的枷锁,并且是自己给自己主动套上的枷锁.人类的处境值得同情哦.关于思想的监狱,有一本书叫做“The Call” written by Rick Joyner. 中文翻译是“末日的呼召”值得一看。
人不能接受人虎共处的版本,原因是什么呢?还是思想的框框,我们不敢相信科学不能在今天已经证明的东西。这个电影里有一段:当派用尽了一切力量和虎在海上生存漂流到精疲力尽以后,他准备坦然接受死亡来临了,这时候柳岸花明,小船却驶到了一个海岛边,他在岛上找到了淡水,食物,晚上可以睡在树上,和许多的狐檬共眠.这个岛是人类的学问中没有记载的,因此人们认为属于子虚乌有的地方.调查的人不能接受科学不能证实的描述,所以无法相信这是派真实遇到过的这个岛.
人类的书籍一定就是全部的科学吗?80年代,大学的图书馆里就有"飞碟探索"这本杂志,但究竟什么是"不明飞行物",今天的科学也没能说得清楚.假如它没有降临过地球,为什么有那么多次人们去报道它的来临?为了钱?为了出名?为了权?大部分应该都不是吧?那就是因为人类真的见过它们,但又不能明白它们是什么.还有,很久以前,看过科教记录片,有"鸟岛",和"蛇岛",说这种孤岛上,常常有一种动物密集生存着,这个满是狐檬的岛为什么不可能存在?很可能是真的.信上帝的人,并且相信,这个上帝并不仅仅是一个带有人的能力局限的老师,而是可以创造天地的上帝,即使上帝临时创造出来的一个岛,给派歇息,过后像飞碟一样地消失,也是蛮有可能的.圣经上说"万事互相效力,教爱神的人得益处。"
派是信神的,他在海上大声呼求的那个神不是人间师傅的那个神,不是问佛,也不是问印度的诸神,而是问那个掌握风雨,创造宇宙的神。在他用尽了一切他能有的智慧,努力和耐力仍然还看不到生存希望的时候, 在他向天喊出"Isurrender!” 之后,他接着质问上天的是"What else do you want from me?” 这和圣经上记载的义人约伯的气愤,困惑有相同的性质。造宇宙的上帝是能够接受这样质问的神。派当时并不明白,上帝要通过困难和他共同创造一段仅属于他生命的史诗。约伯也是后来才明白的。这个岛就是这段史诗当中上帝创造的那一段儿。只能说这岛是个神迹,所以说所有相信派与动物老虎共存这个版本故事的人,都需要接受其中这一段故事也是真的,就是相信上帝。
派对神的认识抱着虔诚和开放的心态,这是他可爱之处。即使他并不认识哪个是哪个,只要他愿意追求,上帝都会在他的生命中带领他。他初次信基督教的上帝是因为和哥哥到教堂偷圣水喝,没有挨神父的骂,他问神父为什么上帝派基督为坏人钉死? 那些坏蛋。。。神父和言悦色地回答他说,“你只要知道上帝爱世人,把他的独生子送给世人,为了他们都得永生,就够了!” 后来他自言自语说:有这样爱的基督,我要信他, 甚至在餐桌上提出他想要受洗。估计并没有洗成就随父母离开印度了。 但当他在海上和老虎同时面对饥饿的煎熬时,吃素的他在阅读了船内的求生手册后知道,必须为老虎找肉吃,不然老虎饿了会把他吃掉。 因此他用网捞鱼,用斧头把鱼制伏的时候,平时和妈妈一样吃素的他哭了,边哭边向印度的神磕头说,“感谢你,牺牲自己化身成这条大鱼,来救我和老虎的命。” 这是我第一次流眼泪的地方。
我流泪的原因一是感同身受派的艰难境地,还有,我想到,究竟是谁化身成了那条任人宰割的鱼,为了救那些宰割他的人性命?哪个神也没有声称这是他或她帮助挽救信徒的方法,唯有基督,他愿意,并且做了。唯有基督才是那条鱼!即使派不明白,因为他心底愿意信基督,上帝照样带领他在海上的生活和漂流。上帝的启示在他的内心出现,给他信心, 领悟就是最重要的一件。在与虎共处的日子里,他领悟了平时领悟不到的生命意义。坦然面面对死亡是另外一件,当他躺在舱内,筋疲力尽,平平静静地说出“Now, I am ready to die!”的时候,我心中非常感动,非常佩服派这时的高贵精神,希望我自己到今生结尾的时候,也能像他,用尽了一切努力之后,平静地说声“I am ready, to die。”死亡完全不会成为恐惧的对象,像保罗说的“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 “我活着就是基督,死了就是益处”, 那有多美?
派的漂流成就的不是一段儿苦情戏,而是一段儿生命的史诗。这是他一生中都值得骄傲,荣耀的经历。
当他历尽艰辛的时候, 上帝与他同行,并没有忘记他。 当他生命垂危的时候,上帝用一个可以歇息的海岛保护了他,补充他的给养;当他有了永远停留于这个安乐岛生活的时候,上帝用树上一个水果里面的死人牙齿提示他:人,都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里不是他应该永远享乐之地,他的生命还应该有更远的旅程。于是他在小船上装满了岛上得到的供应,带着老虎启程继续寻找陆地。
我们的生命中完全靠自己的智慧是走不了太远的,人类需要外在更大的智慧,来理解生与死,享乐与奋斗,活着的意义,甚至死后的世界这样一些基本问题。这是信仰能够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不关心这些问题,应该也能吃饭睡觉,也能活。但那种活着不知为什么的状态,今天不知明天的状态,带给我们的可能是茫然,和盲然, 但不是幸福, 至少不是长久的幸福。幸福需要心灵有一个坚定的锚作为生命的依托, 不然,风浪一来,在人生矛盾的大风大浪中,就立刻感觉自己的渺小,和孤立无助了,我知道我的灵魂需要这个信仰的“锚”。
在与虎共处的漂流绝境中,他学到了人生的哲学智慧。在孤独的海上,老虎与他相伴,虎给他的危险让他有事情可做,不会孤独而绝望。 他的日记中写道:“He keeps me alert. Tending to his needs gives meaning to my life.”“Maybe he cann’t be tamed, but with God’s will, he can be trained.” “一小片荫凉就能带来很多舒适,让我和派克(虎名)一起面对至尊的上帝。” “above all, don’t lose hope”. 此外,他学会了驯虎的原则,就是一定要给它划定一个疆界,它有它的生存空间,派也有派的空间,两者彼此尊重,相安无事。他驯它的时候,如果它听话, 就给它点儿鱼肉奖励,这样软硬兼施,才能建立一个适当的关系。
这个特别有意思,驯自己生活中的那些个“虎”, 以及驯自己心中的虎,其实也是相同道理。人无完人,未免都有“虎性”,需要被驯服. 好像有谁说过,征服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胜利。哈里波特最后一集电影里,说到七个魔之一那最后最大的一个,就住在哈里的心里,他要征服心里的魔鬼就是面对最难的挑战。首先他要面对自己在征战中可能死亡的现实,因此哈里需要了解死亡的过程如何?死亡以后的世界又如何?发现他在那边儿不会孤独,坚定了他在这边不惜以牺牲自己今生生命的代价战胜恶魔的信心。
最后虎循如森林,派哭得伤心,我也哭了。这次真是为了派的伤心,苦尽甘来的时候,朋友走了。。。 但是,我们都容易忘了虎并不是人,它的局限是天生的,它仍然是上帝最初造它时的动物,它可以直觉判断生存的需要,也可以被驯服,能与派有规矩地共处,因为知道派帮助它生存。 但是我们的期望不能过高,一旦它发现属于自己更广大美好的世界,它就属于那里,就把派的重要性排在其次了。虎的正常生活就在森林中,派不是不明白。但没办法,人类是有感情的,小王子最爱的是他驯服的那朵花,派的一部分生命价值也在他驯服老虎的过程中,他自然恋恋不舍。 好在,他也不用过于伤心,这个过程已经载入了派的历史,上帝所掌管和纪录的每个人的客观历史, 这历史不会因为老虎的逃离而消失,这段故事永远是属于派的故事。 同时,人作为唯一有灵的生物,上帝将要使派的生命境界进一步扩张,老虎只是一个阶段,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发生呢, 他后来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哪能停留在过去的功劳上止步不前呢?
信仰的种类繁多,各种信仰教给人的很多都是对的信条。对人有益处。可人生, 是充满了无数未知风暴的一次探险旅程,我们需要的不只是一些好的信条,而是整个的真理系统;才能指挥人生, 救自己的命。比如,在派和老虎都饥饿无食的情况下,不杀动物和吃素的教条是善是恶? 在他已经上了那个救命岛的时候,只追求不干坏事,平安无事度过余生的信条对他有益还是无益? 生命的实践能够检验真理是否为真。人需要随时的观察思考,来决定什么是真理, 我需要的是什么。
人类多数的见识是有限的,派原来的名字是法文的“游泳池”,他的小学同学们都取笑他, 听上去像英文的:“小便”,他因此无地自容,以后再不叫这名了。但是,他的父亲在他小时就花特别多的力气教他在游泳池中游泳,却恰恰是对他的一个祝福,后来他独自在海上的时候可以不怕海上的风浪,没被风浪击败,如果是水性不那么好的人,也不能承受得了这个考验。
那些哄笑他的人怎么知会有后来的事呢?也许在一定程度上,难题也是给能经得住难题考验的人们准备的.
我理解, 小说作者接受的是派和真动物共处一船的故事,而不是那个人杀人,每个人都像动物的故事。他相信信上帝能够成就奇迹, 而不信上帝的, 只相信通常的人性推断, 就是那个动物一般你死我活的故事.
最后,这是小说,还是真实?如果真实版本的海难事故里发生的是另一个版本的故事,完全可能,人性本身就有动物性,如果人的神性不能战胜动物性,就会发生彼此吞吃的现象,因为对于动物性的人,生存总是第一位的哲学。 不过世界上总有少数例外, 如果照神的道而行,最高的就不是这个哲学了,“爱邻舍如同爱自己”要求人不能为了自己果腹去杀人。电影中所演的派与老虎共生的过程是完全会发生的。Titannic 上的乐师选择随船下沉,四川地震的女老师选择保护学生优先于自己的生命,当人相信派所描述的这个结果能够发生,当人真信上帝时,这样的故事不仅在小说里,在现实里也完全能够真实发生,这是我这个观者所相信的哲学和真实。
最最后,派的漂流故事给人带来的是振奋,不是悲哀。当风浪发生的时候,尽生命之所能,求上帝的指引,最后能成就的是一段儿苦难中的史诗,是多美的一件事? 比海明威笔下没有上帝参与的,老人与海的那个故事更高潮迭起,好看。所以大家都喜欢。
感觉小说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告诉人们,在现实世界每个人生命的旅程中,放弃恶性竞争和彼此残杀,学习向派这样依靠神性力量指引而生活。 任何困难都可以靠着上帝的力量克服。
谢谢小说作者,李安导演,和创作人员, 共同创造了一部史诗般的电影,虽然俺还是没明白拍摄过程中那虎究竟是真虎,还是动画。要是真虎,那俺就真的太佩服导演了, 重现历史, 而且还要动物表演它的最高境界,实在是极难的事! 3D 不3D不重要,但是拍得逼真很重要,李安导演在这点上细节处理的很有说服力,这是他电影好看的原因吧。
预祝弟兄姐妹们圣诞平安.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