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和我每天上班至少有3次通话:上午到单位后我向他报平安到达,中午相互分享上午的工作生活,下班之前相互通告离开单位的时间和大约到家的时间。通常是我缠着他,罗罗嗦嗦,他不仅不嫌烦,反而说喜欢听我讲话;而他是有事报事,无事报平安。多年来一直如此,成了习惯。今天,先生难过地告诉我他收到国内大学同学XY的电子邮件,转告一位同届(不同系)同学/朋友YXQ在国内因肝癌刚去世,只有50多岁。虽然我不认识先生大学时的这位同学,但我也为YXQ英年早逝感到难过。不幸的是,在同一天,先生收到另一个电子邮件,被告知一位住在本市的中国同胞/同行也因肝癌刚去世,只有30多岁,孩子还不到3岁。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我的眼睛湿润了。尽管我不认识这位年轻人,但我无法不去想他的英年早逝对他的妻儿和父母的打击。下班回到家,在与一位网友的交流中,我得知她的亲戚刚被诊断患乳腺癌。真是坏消息接二连三,非常难过。
下午得知先生的两位朋友因肝癌刚去世的消息时,除了难过、惋惜,我还感叹生命的脆弱、无奈、不可知,以及与他们的惺惺相惜。“没有人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份。海浪冲掉一块岩石,大陆就减损。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庄园失掉一块。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之哀伤,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而鸣。”(约翰•多恩),当然丧钟也是为我而鸣,是为人类每一个成员而鸣。我对先生说这些不幸的消息让我想到《圣经》中雅各书4章13节至15节教导我们不要为明天夸口:“你们有话说:‘今天明天我们要往某城里去,在那里住一年,作买卖得利。’ 其实明天如何,你们还不知道。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你们只当说:‘主若愿意,我们就可以活着,也可以做这事,或做那事。’” 先生和我再次共同认识到珍爱身边人,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珍惜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