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母生于1920年的上海,是祖父母唯一的女儿,是他们的掌上明珠。姑母貌美,美得清新隽永。比起她同时代的电影明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当今那些大多整过容的明星们差得更远。
姑母童年时恰逢祖父得势。出门乘马车且有警卫。随酷爱京戏的祖父看戏时必坐包厢,人称大小姐。
1937年底,日本人入侵,祖母带着姑母和其他孩子一行六人乘火车取道南京欲坐轮船去重庆投奔随国民政府西迁的祖父。不了火车到了南京城外即获悉南京沦陷,日本人在南京疯狂地进行南京大屠杀。火车当即折返,众人在惊恐中回到了上海。
回到上海后,不敢再回普通中国人聚居的南市,祖母带孩子们入住租界的中汇大厦,当时的一家高档宾馆。对门有间化学品公司在那里办公。该公司一推销指甲油的年轻男子看到姑母,一见倾心。战乱中他们谈起了恋爱,不久18岁的姑母便嫁给了该青年。祖父知到后大为不满,无奈木已成舟。姑父终生钟爱姑母,他们育有3男3女6个孩子。
姑父颇有经商天赋,后来与人合伙开了间香料厂,生意不错。姑母也因此过上了好生活。在40年代的上海住洋房,有私家汽车和两个保姆。期间爱京戏的姑母成了票友,师从名角学唱青衣。父亲珍藏着姑母学戏的上妆照。
民国末年,共产党大兵压境,人心思变。在所交的一些朋友们的教唆下,姑父姑母变卖家产铤而走险走私去香港。不料被人爆料,被当局抓个正着。姑父锒铛入狱。姑母向祖母哭诉求助,祖母拿出了她珍藏多年的首饰盒,倾其所有让姑母托人四下打点,最终姑父获救。一家人经过这一浩劫,没去成香港,留在了上海。并从胶州路上的花园洋房搬到了南市唐坊北弄的普通民居,过上了较为辛苦的日子。
“解放”后,姑父姑母经历了公私合营。姑母在新公司里做了一名自食其力的会计。后来文革中,受姑父姑母照顾在香料厂工作的祖母大哥的养子引凤为了表现自我与姑父姑母划清界限向革委会举报了姑父姑母,使他们颇吃了些苦头。
在家里人用秤秤粮食吃的时候,听说挚爱姑母的姑父还不时带姑母去馆子吃饭改善生活。
文革过后,姑父终于迎来了落实政策,在八十年代初拿到了两百多圆的高薪。姑母的日子又好过起来。然而不久姑父就突发脑溢血,眼睁睁地就去世了。
此后姑母过着简朴的生活。她有时到在外地的三位表哥家居住。她乐观,总是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得体。留着短发,非常精神。老年的她仍然俊美雅致。她参与社区的活动,打花架拳,舞剑,还唱京戏,过得有声有色。
回到上海的我常去看姑母。每次去都呆上大半天。她总是给我做好吃的饭菜。我们聊天,姑母的思想很活跃,很新潮,跟得上时代。
她晚年与最小的女儿同住。却因房产问题发生纠葛。不知怎的,姐姐姐夫伤了姑母的心。倔强的姑母执意要打官司,换了房与女儿女婿分开居住。最后她居住在一间没有煤卫的老房子里。
一天她找到我租住的淮海路附近的亭子间,说腹胀难忍。我当时的男友帮她住进了华山医院,发现腹水,不久她便陷入昏迷,在儿女的簇拥下离开人间,享年7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