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怀念自己的母校?我与万千松江二中校友一样,也思念树人院与点将台,思念当年的老师与同学。然而我对母校还有一份独特的感情,那就是怀念二中的星空。
1960年代初,我正在母校读高中。当时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突飞猛进,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又把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送入太空。美国不甘落后,紧跟着发射卫星与飞船。这一切激起了我对宇宙的强烈好奇,然而母校的课程却完全不讲授天文知识,这促使我在课外阅读了不少这方面的书籍。
要了解宇宙,必先认识星座。许多个夜晚,我带着星图来到二中的操场,那里万籁寂静,只有草丛里偶尔传出虫儿的鳴唱。当年的操场四周,没有明亮灯光,没有高楼,更没有雾霾,实在是观察星象的好地方。离开母校后,我在南京、上海与纽约的市区都仰望过星空,可惜由于灯光、高楼与雾霾的干扰,再没有见过母校那样清澈深邃的星空。
我站在母校的操场抬头望去,繁星就像颗颗闪烁的钻石,镶嵌在黝黑的天鹅绒上。遇到不认识的星星,我就对照着星图辨认。我在夏夜和秋夜仰望二中的星空,认识了天琴座和天鹰座,其中最明亮的星星,是织女星与牛郎星。分隔织女星与牛郎星的,是横贯夜空的浩瀚银河。我在冬夜和春夜仰望二中的星空,认识了大犬座和猎户座。全天最明亮的天狼星,就位于大犬座;而猎户座最引人注目的,是猎人腰带那三颗并排的星星。当然,无论春夏秋冬,在二中的星空都能看到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大熊星座又称北斗七星,其最后两颗星星的距离延长五倍处,就是著名的北极星,所有的恒星都围绕着它转。每认识一个星座,我就用手电筒对着它照射,向它致以太阳系第三颗行星上一名少年的问候。认识的星座多了,我发现夜空中的千百颗星星,再也不是原先以为的杂乱无章,而是井然有序、美不胜收。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在母校时认识的数十个星座。
回忆在二中期间,我就像一块干海绵落入了知识的海洋,尽情地吸取养分。其实天文学并非我唯一的兴趣,我对生物学、特别对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也充满兴趣。在二中的星空下,我萌生出许多疑问:人类何时能登上月球?火星上有智慧生物吗?浩淼宇宙中有多少星星存在生命?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地外生命是否与地球生命一样,主要由碳氢氧氮四种化学元素组成?
1963年高中毕业,怀着对宇宙与生命的强烈兴趣,我选择南京大学作为第一志愿;因为全国唯一的天文系就设在南大,全国仅有的三个生物化学专业,其中之一也设在南大。两个月后发榜,我如愿考取南京大学,不过不是天文系,而是生物化学专业。正当我为未来从事科学研究而努力学习时,遭遇到文革浩劫。我与千千万万同龄人一样,被分配到穷乡僻壤,不得不学非所用,蹉跎了12年宝贵的青春岁月。然而,我热爱科学的初衷始终没有改变,只等待机会来临。1978年恢复招收第一届研究生,我付出极大努力,考取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如愿成为一名科学工作者。后来我又来到哥伦比亚大学,一直从事探索人体组成奥秘的研究。
好奇心是科学研究的最重要动力。回顾自己的一生,如果说曾经为科学殿堂添加过几块砖瓦,那么我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就起始于松江二中。正是在母校的星空下,我萌发出对宇宙与生命的强烈好奇。年少时的那些疑问,部分已经有了答案,大多数却依旧存疑,有待一代代科学家的不懈探索。如果能有来生,我仍将毫不迟疑地选择科学研究作为自己的事业。
值得一提的是,二中的星空还引发了我对写作的兴趣,尽管这二者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升入高三,语文老师是吴钟麟老师。开学第一堂作文课,吴老师让我们写暑假里的一件事。我没有多加思索,就写了在二中操场仰望星空观察流星雨。隔了两星期吴老师讲评作文,说所有同学都在70分上下,唯有一篇得了93分。作文本发下来,我绝没有想到,得到最高分的居然是自己。我的语文成绩原本并不突出,是吴老师的赏识,激起了我对写作的兴趣。我认识到,写作既不需要生拉硬扯唱高调,也不需要堆砌华丽辞藻;只要凭籍真情实感与朴实语言,就能写出感人的文字。这二十多年在美国,我在科学研究之余,发表了一百多篇散文与杂文,在征文比赛中屡次获奖,也多次为母校的《校友通讯》撰文。追根尋源,这一切都缘自吴老师的鼓励;而吴老师的赏识,又由于我写了母校的星空。
时光飞逝,当年仰望星空的十七岁少年,现在已是年届七十的老者。如今我写下这篇回忆文字,既为抒发对母校的怀念,也为寄语松江二中的师生。希望学弟学妹不要局限于课堂知识,要珍惜求知的旺盛期,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也希望母校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老师的鼓励与赏识,很可能激起学生对某方面的兴趣与信心,让他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