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行 绝 壁 上 的 村 庄 — 郭 亮
作者简介:
大伯是我父亲的大哥,已75岁高龄。1951年参加过抗美援朝作战,空军部队后勤部防疫疾病监控,军医。后从沈阳军区换防调到兰州军区。
一年前,偶而在报上看到一篇介绍河南和山西交界的太行山区郭亮村的文章,真被那些生活在穷山僻壤的人们为了改变贫困的命运,在悬崖绝壁上凿石开路的壮举而感动。早在 1972 年,在村支书申明信的带领下,全村人卖掉山羊、山药,集资购买钢锤、钢钎,由十三位村民在无电力、无机械的状况下全凭手力和每天一斤半粮食,历时五年,在垂直的绝壁中凿出一条高 5 米、宽 4 米,全长 1200 余米的石洞(准确地讲应是一条隧道) —— 郭亮洞, 1977 年 5 月 1 日通了车。现在,每个来参观郭亮洞的人无不惊叹这一战天斗地的壮举。在此之前,村民仅靠在陡峭石壁上,用厚薄大小不一的石片垒起的“之”字形的 700 多级台阶(上下落差 180 米)来和外界连系着。郭亮洞这一被人誉为“绝壁长廊”的奇迹,吸引了中外游人,它和比邻的一个叫南坪的村子,同被当地称为“万仙山景区”,其特点就是那一带的 太行山,由于它的花岗片麻岩、砂页岩和石灰岩经过千百万年的风化侵蚀作用 , 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竣岭峡谷,红色砂岩的绝壁在清晨傍晚霞光的辉映下雄伟壮观,真是“ 万壑有声伴天籁,千峰无语立斜阳”,是一个风光旖旎,景色秀丽、民风淳朴地方, 2005 年被审定为国家级地质公园 。
去年,我又向我的兄弟们提出了倡议:结伴游郭亮!当即得到了大家的响应,二弟还建议:既到豫西,何不同至附近的云台山一游?这也得到一致赞同,出行日期定在今年。可是今年 6 月,二弟夫妇去美国定居,四弟也在 10 月出游港澳,兄弟四人同游的计划只得变更,和去年一样,唯有三弟和我结伴而行了。
10 月 12 日晚乘夜车去郑州,经辉县转车到万仙山景区。 13 日中午,汽车从辉县西行约一小时后,地势渐渐高了起来,向前远远望去,隐隐约约看到横亘的山影,还有些突兀尖削的山峰,被下午的阳光从背后衬托出黑黝黝的身形,显得十分险峻。最后进入山区,公路两旁都是刀削般的悬崖峭壁,好像随时会倒塌下来,就在一片惊叹声中,汽车抵达了南坪村一个叫昆仑根的小庄子。通过在网上驴友的经验介绍,我们和几家的“家庭旅馆”讨价还价后,在一个叫“远山客居”的农家旅店住了下来,一位丰腴端庄的崔姓姑娘接待了我们。一个二人房间,带卫生间和淋浴,每天 40 元,包伙每人每天 10 元,三餐素食,主食有苞米糊、馒头、面条,中午和晚上有两个炒蔬菜,这对我们两个平时少吃荤菜的人来说正中下怀。昆仑根四面环山,山上林木茂盛,西面紧邻山西省(相距不过二里多路,隔着一条小溪)。过去这是个人迹罕至的穷山村,由于开发了附近的几个美丽的景点,并沾了郭亮的名气而有了发展。
(太行峭壁)
(深不可测的黑龙潭)
我们稍作整理后,就迫不及待地游览了不远的丹分沟,沿着小溪拾级而上, 沟内巨大的红石壁立,曲折婉转,深达数百米,最窄处仅几米。其实丹分沟是以白龙潭瀑布为源头,由溪水下切红色的石英砂岩形成,危石处处可见。黑龙瀑、白龙瀑等一级级潭瀑相连,飞珠溅玉、碧水幽幽,红石绿树倒映水中,如同立体的风景画廊。黑龙瀑有十几丈高,一帘白练倾泻而下,下接深潭(据讲有十几米深),颇为壮观。白龙瀑则婉转曲折,别有韵味,不过规模比起黑龙瀑 则有小巫见大巫之感。越过白龙潭,有一栈道,蜿蜒上行直通黄龙洞,据先行人介绍,那里景色一般,就没有继续前行。 此峡谷曲幽、狭窄、凉爽、宁静,是我感觉南坪最好的地方。入夜,万籁俱静,一宿沉睡,清晨五更又闻城市里绝迹的鸡鸣。
次日清晨,雇了一辆村民的面包车,直奔此行的主题 -- 郭亮而去。公路转过一座矗立的山岬,就进入了两边都是峭壁的大峡谷,远望郭亮洞就在前面的半山腰上。汽车沿着曲折的盘山路开了上去,我们就在这山崖隧道的入口处下车走了进去。
(郭亮洞 --- 峭壁长廊入口)
隧道里光线充足,因为在崖边每隔几十米,都依势凿出了巨大的石窗,从这些石窗向外望去,对面阳光下直立的山崖就更显得险峻,观看可以并排行驶两辆卡车宽敞的郭亮洞四壁,处处都留下了一条条锤凿的痕迹,绵延数里,观者无不惊叹这如同鬼斧神工般的浩大工程,竟然是十三位村民一边啃着玉米饼子,一边挥舞着大锤,磨坏了十二吨钢钎,打烂了四千把铁锤,日日夜夜一千八百天凿出来的!郭亮村的农民用他们布满厚茧的双手创造的惊天动地之举,显示出了他们才是中国人的脊梁!
(一锤锤凿出来的郭亮洞 — 峭壁长廊)
我们一边赞叹一边前行,走出了隧道,突然,一汪平镜般的池水出现在两扇矗立的峡壁之间,倒映着远处的蓝天白云。这高崖上如画的美景,一下子让我们从刚才的激动中安宁了下来,这是郭亮村前一个叫天池的景点,天池的水从一道小桥后的悬崖边流淌下去,又形成了一道落差十几米的瀑布。就在这令人痴醉而又狭小山谷里,却到处坐满了支着画架画画的学生,原来,中央美院和河南、广东等地的美术学校,把这里定为写生基地,每年春秋两季带领学生到此写生。看着学生们的画架,四周的风景跃于纸上,留下了郭亮无限的秋色。
(天池倒影)
参观“天梯”是这次郭亮行的主题之一,我们按路标指示右行约三里多路,经过一个砌在悬崖上的“炮楼”(可能是拍电视剧用的),就到了著名的“天梯”。天梯实际上就是在那条在郭亮洞还没开凿前,唯一和外界连系着的在直立的峭壁上爬上爬下的“之”字形的路,曾有人这样形容这条路: “红岩绝壁约有 200 米高,耸直陡峭,象快斧整劈过一样,格调雄浑,令人生畏。头顶密布的的乌云使峡谷更显磅礴大气,走在天梯上仰望山体无不被险峰所震慑,壁缝填满双眼。向上只能看到上一层的石梯底面,向下只见峡谷中水浪翻滚, 涛声回荡,煞有不上不下之感。 ” 这段话虽有点玄乎,不过,我们沿天梯石阶从上往下走的时候,朝下看还真晕乎乎的,有些头重脚轻的感觉,组成阶梯的那些不规则的石片,总让人看起来不大可靠,增加了恐惧的心理。怪不得在我们下去之前上来了三位游客,其中一位女士直喊太危险了,说是爬天梯时腿肚子直抖,站都站不住了,看我们两个老者要下去,连忙忠告我们别下去太远,意思一下就行啦。可怜从前郭亮人年年无数次把山货从这条陡梯背下去,又背着生活用品爬上来,不身临其境的人怎能体会到其中的辛劳?
(险峻的天梯)
郭亮村头挂着大幅招牌:“中央电视台影视基地”,这个环境奇特风景优美的小山村,被好多部影视剧编导看中,谢晋在此执导了《清凉寺钟声》时还给郭亮题写了“太行明珠”四个字,这就名声在外了,也就给村民带来了不小的发展机遇。中午就在在郭亮村的老乡家尝了一大碗烩菜,饭后继续向一个叫“喊泉”的景点进发。山路很平整,蜿蜒伸向峡谷深处,没什么游人,十分清静,一路小慢坡走起来倒不觉得累,两边山上一改村子下边刀削般的石崖景色,却是树木繁茂,还有一些树叶变红的山梨山杏夹杂其中,显露出点点秋色。山路走到一个转弯处,左转进到一个山坳尽头,就到了“喊泉”,几缕细细的清泉,从高高的山壁泉眼中涓涓流入下面的小池里。据讲,泉水的水量大小能随着人声高低而变化,所以称之“喊泉”,我们也大喊了几声,泉水却毫无变化,待我们看了景点介绍后不禁哑然失笑,原来,这股泉水有时是会有大小,但那和上游水量变化有关,可能从前有人偶尔在大叫时遇到水量变大,以为是喊叫引起,以讹传讹,就称之为“喊泉”了。
往回走的途中,有一些售卖杏仁、核桃、山楂等山货的摊子,小憩时听见一位女摊主不是河南口音,却讲的一口纯正东北话,不禁好奇地和她搭讪起来。原来她是呼和浩特人,随河南籍的夫君一道回到这里老家已有好几年,问她从辽阔的东北大草原来到这崇山峻岭中的小山村习惯吗,她淡淡的一笑说:“还行,嫁鸡随鸡呗。”看她也就四十几岁,可青丝中已夹杂不少白发,颜面上也有一些浅浅的岁月印迹,说明她日子过得还是比较艰辛的。但是,也许是这如世外桃源般的山村,躲避了凡尘喧嚣的险恶,让她找到了一种清苦但是宁静的生活环境,她是心甘情愿和快乐的。
郭亮回南坪的路正好在郭亮洞对面的崖上,西下的阳光把这条红石绝壁长廊照得金碧辉煌,有一个被称作“观景台”的悬石突出在崖边,我们从那里看着峡谷对面隧道“窗户”里来往的车辆和行人,更加赞叹这巧夺天工的奇迹。
(从峡谷对面看绝壁长廊)
路边还有一个叫“崖上人家”的场所,是几户略微考究些的农家四合院,门外咫尺即是 130 米高的绝壁,据讲这是最早的郭亮村原址,明末清初即有人居住,已有几百年历史。走回南坪的这段路很长,约有十里左右,但快到昆仑根村毗邻山西省的一段路很有特色,那也是一个峡谷,全是整齐的红石垒叠形成,还有一处不小的瀑布淌下,奇怪的是,这条小溪的水只流了几十米就影踪全无了,往下就全是干涸的河床,想必是转入地下暗河了。
15 日早饭后,包乘了旅店主兄弟的面包车到南坪一个著名景点 --- 磨剑峰游览。 相传磨剑峰是沉香救母磨剑练武处,步道清幽,绝壁斧削陡立, 这是一个典型的 U 形大峡谷,两壁悬崖高一百多米,绝壁西是一挂落差 120 米的瀑布,名为磨剑峰瀑布。瀑布的北侧是地壳断层,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山体结构挤压在一块的岩层断面。石阶加铁梯修成的栈道从峰顶延伸到谷底,十分陡峻,谷底清新凉爽,磨剑峰瀑布飘撒而下,如梦如幻。沿着瀑布流下的小溪走出狭窄的峡谷,一路迤逦步行回到昆仑根村。
(飘渺的磨剑峰瀑布)
中午,漂亮的店主女儿给我们做了一盆挺好吃的河南“捞面”,算是送行,饭后,我们就告别了这座清幽的山乡。 ( 2007.12.15 写完)
8226; | 初恋从自卑感开始(中) |
8226; | 初恋从自卑感开始(上) |
8226; | 今天儿子帮助同学去急诊 |
8226; | 儿子的第二年大学生活流水帐(1) |
8226; | 2007医学院排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