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由“自由世界”香港去法国,也要有声誉的机构经济担保,政府文化部门出推荐信,才获得法国的签证。临走,少不了被去过法国的朋友们警告一番:欧洲,就数法国佬傲慢,留点神吧。。。
到了巴黎,按地址寻找北京朋友的住处 ,谁知道香港大乡里,将同名的小镇、小区,看错了,搭错了车,好在相隔不远,开计程车的中年女司机,几乎花枝招展,她听着音乐,单手爱抚着坐在旁边的宠物,轻松愉快,像和我们一起出门旅行一般--呵呵,巴黎,巴黎,真是与别不同呀。。。
国际学联,出了本《25(美元)一天欧洲自助游》厚厚的指南,我和太太按着它,到处闲游。因为北京朋友给了我俩一个房间小住,我们没具体的安排,只是随意看看。
这本旅游指南,后来出了中文版,我买了送给艺术交流在巴黎呆一年的北京老画家,他不懂外语,在欧洲一年,说旅游全靠了它,在北京重逢谈起,老画家的眼睛闪亮!
当年,我和太座还是搭错过车,为了找尼斯郊区一家私人博物馆,下错了车站,正在看地图的彷徨间,一辆小车停在我俩旁边,车主人是三十来岁的法国男士,他打开车窗,主动问我们可要帮助。结果,他开车送我们到博物馆门口,然后才赶他自己的路。。。
“法国人懂英文不讲英文”的说法—不攻自破。因为我俩一句法文也不行。
在书店里,我正在翻旧画册,一位中年男士主动和我打招呼,问我是不是日本人—我说不是,是中国人,他继续用英文和我闲聊,没有所谓的法国人的傲慢和冷漠,当然,也没必要热情。看他摸样,是附近大学的教授?
因为节约,我和太座的午餐常常是面包夹香肠,有时喝酒,有时喝水。有一天,进入香肠店,正遇上一个法国乞丐在前面,胖胖的店老板刚好切了几片香肠递给这个“老客人”,看他微笑的表情,就像对待老顾客一样,不同的是,不磅,也不收钱。那乞丐略微表示了谢意,开心地转身出门。看着乞丐的背影,胖老板笑着问我们:你们那—有这样的人吗?当然有!哈哈---我们一起笑了。。。
我的朋友是北京青年摄影家,80年代初嫁给了法国朋友,借我小住的房子,就是他家在巴黎郊区的度假屋。关于这对中法国夫妇俩的故事,我的旧作《怎样的同胞?怎样的朋友?》写过,就不重复了。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8&postID=24550)
要讲高傲,可能谁也比不过总统吧?
中国早年美术、雕塑的教育奠基人张充仁先生(1907—1998),在欧洲几乎是家户欲晓,大名鼎鼎--不过,我虽然敬重这位老艺术家,他对我也曾倍加鼓励---可是我不得不说实话,张老先生在欧洲的出名,与他的艺术作品关系不大。而是借了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丁丁漫画》(1929)的光。因为漫画的主人、主角到了中国,全靠张先生的指引,而张先生在漫画中的形象也深入欧洲读者的心中—代代相传,一直传到法国总统密特朗 。 晚年的张充仁先生在巴黎应邀为密特朗雕塑像 ,日理万机的总统,规规矩矩地坐着,当了回中国雕塑家的模特。对于经历坎坷的张先生,日暮西下的晚年 ,好像注射了兴奋剂 ,获得不少心灵的慰籍和 精神上的新生。
张老先生也曾为邓小平塑像,可是,邓下平坐下来打桥牌,会让张先生在一旁吗?
看一个民族或是国民的素质,除了看精英,看普通人也许更有意思吧?
为了欣赏巴黎歌剧院的建筑 ,我们附属风雅的买了钢琴演奏的音乐会票 。 那是个不同演奏家的小型演出 ,一位钢琴家演奏完毕,舞台侧幕走出两个位气质、风度都不错的男士,西装领带,精神抖擞----引来一片掌声。他两忍着笑了,因为他们是来搬动钢琴的剧场工人。当真正的演奏家出来,走到新钢琴面前,大家还不敢鼓掌,突然,台上台下一起笑了,掌声才响起来。
前后20年,去了两次法国,没遇到傲慢的法国人,也许只是我个人的运气吧?
第一次到巴黎,遇到两位香港青年,向我们投诉法国人的“傲慢”。说他俩在火车上逃票被查获,押到警察局被令脱光了检查。我非常同情他俩,可是,我和太太却能理解法国警察的做法。因为他俩长久流浪在欧洲,有时到农场、农家打工、签证过期、居无定所,蓬头散发,蜡里邋遢,面黄肌瘦,神态疲惫-----真像个吸毒青年。而当时,香港人、越南人走私贩毒的新闻---层出不穷。
旅行法国数十天,高傲的法国人还是见过的。
在地铁里,当列车进站,有时会见到黑人或是吉普赛人,他们或是钻过、或是越过检票口---逃票进站,而不远的售票员、列车员都好像视而不见,最多也是抬下眼皮,脸上,连一个最起码的表情也懒得表示。。。这种“傲”-----一直是我仰视的。
三百年前,中国的张潮先生说过:
傲骨不可无,傲心不可有。无傲骨则近于鄙夫,有傲心则不得为君子。
看来,不少法国人也懂得咱的张潮先生。
当然,也有不懂涨潮的法国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北京偶遇一位可爱的法国女留学生 (她的名片写着自我介绍 :某大学“三好学生”:思想好、功课好、身材好-----笑死我!) 我向她请教法国人的“傲慢”。她脱口而出:我父亲就是呀!--?!--他是法国共产党的官员。---就因为这?---不,因为他只爱自己爱汽车爱房子爱女人--就是不爱家庭-----所以,我和母亲离开了他!
呵呵,法国人这样的“傲慢”,我们比较“熟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