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天津汇文中学
第一节 学校概况
1952年9月,我进入天津汇文中学高中二年级学习,当时的汇文还是私立学校。它与南开、耀华,同为天津最著名的中学。天津汇文中学始建于1890年,1923年定名为天津私立汇文中学校;1952年底改为公立中学,称作天津市立第十八中学;1988年,恢复天津汇文中学名称。天津汇文中学只招收男学生,到我毕业后的很多年还是如此。我猜想,现在它早已是男女合校又合班了。当时的天津,中学实行男女分校的情况,好像普遍存在。例如:女六中,自然只招收女学生;南开中学与南开女中,是两个学校,等等。而当时的哈尔滨的中学,男女既不分校,也不分班。两种形制究竟谁优谁劣,也不好说;可能各有各的道理。
汇文中学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荣安大街西头路南。学校的校门与北院墙都面临荣安大街;东院墙面临荣业大街;南院墙好像不临街,但不知与何人隔墙为邻;西院墙外肯定不是街道,但也不知是哪个单位。学校校门正对着路北的汇文小学校门。荣安大街向西约一百米左右就到头了,与南门外大街形成丁字路口,路口的东北角上坐落着著名的天津中西女中(后改为女六中),它的校门向西,对着南门外大街。中西女中与汇文中学,不但相距很近,且有历史渊源,两者曾经合并。南门外大街是天津老城南门外的一条呈正南正北方向的大街;荣安大街从远处蜿蜒而来,到了汇文中学这一段,它的方向慢慢地变成了正东正西与南门外大街相汇。因此,在汇文中学到南门外大街这一带,是可以准确分清东西南北的;而离开汇文中学向东过了多伦道,则又分不太清了。
汇文的校园很宽敞,有三座主要建筑物和一个带有400米跑道与足球场的大操场。三座建筑是,教学楼、图书馆楼(上层是学生宿舍)和礼堂,它们皆由青砖构筑。此外,还有几处平房,其中一排是教室,其余是辅助设施。校园里的大致布局是,校门内东侧是门房,它的东边靠北墙一大片地方是自行车存放场;再往东是教学楼;最东头是图书馆楼。进校门往南不远,靠右侧有一排朝南的平房教室;再往南,直到南院墙附近,是坐西朝东的大礼堂。校园的中部是操场(足球场、田径场);操场外北边有高大的秋千架子,西北角上有吊环架子,还有单杠、双杠等等。
作为天津名校的汇文中学,它的的实验室与图书馆有很高的水平。实验室设在教学楼三层走廊(两边都有很多间教室)最东头的一个大通间屋子内,理化合用,面积不小。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全部由国外进口,品类齐全,精度很高(据说能达到科学研究水平),可供多组学生同时做相同的实验。我记得曾经做过用仪器(扭秤)测量万有引力的试验,并求出万有引力常数;几组同学得出的结果都同课本上的标准数据接近。还有一套测量光速的示教设备,可通过它把测量光速的原理与方法讲得明明白白,但不能实际做试验。在放仪器的橱柜顶上,摆着大小两架铜制单筒望远镜,可用于观看月球和行星。听说实验室内甚至有作原子物理的仪器、材料和试剂,但同学们从来没有看见过。我非常喜爱这个实验室,对其中的每一件仪器,感到它们很神奇,隐藏着无限的奥妙。我也很喜欢做试验,物理老师郑先生总是夸奖我,说xx同学的实验最认真、结果最好。在高中,我就有探索宇宙奥秘的幻想,对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等大科学家非常崇拜。我从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叫《科学家奋斗史话》的书,进行仔细地阅读,对他们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和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无比崇敬,无限赞叹。其中一位叫第谷的天文学家,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用非常简陋的工具,对太阳系的天体进行了几十年一丝不苟的观测,得出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就是用现代精密天文仪器进行考核,也是十分准确的。开普勒正是在详细地研究了第谷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天体运行三大定律。我在实验室做试验的间隙,有时望着仪器柜子顶上的望远镜出神,在想:如果第谷能有这样一架望远镜该有多好啊。
汇文中学图书馆和学生宿舍共用一栋大楼,高大的一层为图书馆,二层以上是学生宿舍。图书馆内,除靠西头不到三分之一的面积,用带大玻璃窗的隔墙隔成书库与借阅处外,其余大部分全都打通,作为阅览室。书库藏书数万册(其中有商务印书馆的《万有书库》),不开架,只能借阅。阅览室的设施很好,有紫檀色硬木长方形大桌子十多张,分两排由西向东摆放,疏密适中。每张桌子两边共有六把与桌子颜色相同的靠背椅。每个座位前的桌面上,都有一个带横向长条状、外绿内白玻璃灯罩的阅读台灯;顶棚上还有许多吊灯。靠北墙,有一排书架与报架,上面放着各种字典、杂志和报纸。后来我上大学时,阅览室的条件也没有这样好。我非常喜爱汇文的图书馆。我在汇文上高中的两年都是住校,每天的课外时间,直到晚上十点或十二点前,几乎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在图书馆,除了复习、预习功课与做作业外,我阅读了大量的哲学、历史与文学书籍。能大概记住书名的有:《马克思恩格斯传》《毛泽东的青年时代》《毛泽东选集》《鲁迅文集》《中国通史》《中国近代史》《不平等条约》《中国历史上的冒险犯难人物》《科学家奋斗史话》《牛顿与爱因斯坦》《大众哲学》《逻辑学简明教材》以及《万有书库》中感兴趣的内容。这些书籍,不但丰富了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打下了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伟大中华民族的思想基础。高中阶段,是一个人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历史文化教育,都是至关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后来,我上大学,参加工作,有过不错的教室与很好的办公室;但它们都没有在汇文中学图书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独立思考时感到的那种安静、惬意与温馨。
汇文中学学生宿舍在图书馆楼的二层与三层,门厅与楼梯设在大楼西端。二层宿舍走廊两边房间的窗户,分别开在大楼南面与北面的墙上,属于常规状况;而三层宿舍则全部处于大楼的巨大人字形两面坡屋顶之内,两边房间的窗户,则分别开在大楼南面与北面的坡形屋顶之上。窗户的顶部是向外伸出的一段人字形两面坡小脊,上面铺着与整个楼顶一样的橙红色瓦片。这是欧式房屋常见的构造形式,既能合理利用建筑空间,又有着童话般的格调。宿舍房间与走廊均是红漆木地板,楼梯也是木质红漆。每层宿舍西端楼梯口旁,都有一间盥漱室与一间厕所。整个宿舍约有二十几个房间。每个房间内部面积约15平方米,有铁架子弹簧床四张,桌椅一套,可住四个人。这个条件,比大学里同样大小的房间摆四张双层床住八个人好多了。
汇文中学学生食堂设在礼堂内。这个礼堂不小,外墙上镶一块汉白玉石匾,写明建于192x年。我在汇文的两年中,这个礼堂除了举行过一次全校庆祝十一音乐会外,再没有开过任何大会。食堂的饭菜,我在前面述说天津饮食时,已作为例子谈过,总之一句话:伙食不错。每月的伙食费是多少钱,已无印象,但不会超过十元。礼堂内靠门一侧放着十几张大方桌,四边有条凳。开饭时,每桌有六海碗菜(荤素搭配),一小木桶米饭,一大竹屉馒头。每桌坐八个人,谁坐哪个座位,是固定的。这种就餐方式,与此前在哈尔滨与此后在大学拿碗到厨房窗口打菜后随便找张桌子站着吃相比,正规多了。虽然正规,但不自由。窗口打菜后可以大口的吃,愿意怎么吃就怎么吃,与旁人无关。现在是一张桌、六碗菜、八个人,既不敢总夹好的,也不甘心总夹差的;既不能吃得太多,又不能吃得太少,很难掌握,很费心思,搞得每个人都不自在。在这种场合,仍能旁若无人,只捡好的猛吃者,绝非等闲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