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溪兄有个性,从来不拜。
我的朋友也有个性,到哪都拜 --在他的车上,常备了香--因为工作的关系,他常常旅行,大庙小庙,古庙新庙,佛教道教清真教伊斯兰教--有教可拜,基本不会错过。。。
某日,他来到杭州的著名寺庙,买了票,入到大雄宝殿前,他正持着自备的香,欲点燃朝拜,穿着袈裟的和尚来到跟前---
--你这香是哪来的?
--自己的。
--不买我们的香,你不能拜!
--为什么?
--你拜了也不会显灵如愿!
--我无所求,只是敬拜佛祖。
--也不行,因为你的香是魔鬼香!
。。。。
记得双兄说过,这家名闻全国的寺庙开始招聘大专毕业生了。每月薪金6000,八小时之外,生活言行与寺庙,佛教无关--不知道,发明“魔鬼香”又是怎样的新和尚呢?
我是个较散漫,随性的人,拜与不拜,看心情,随心境--多数时间,还是观赏各种寺庙的建筑,色彩,雕塑,对联,环境,气氛。。。
15年前,社会比较现在,显得更浮躁,更无秩序---可是,到了离上海不远的普陀山,马上可以感觉到这个岛与别不同的安闲,平静。所有的旅游品小店,饭馆,一家挨着一家,可是,没有像其他城市普遍见到的过隔壁对街拉客的现象。
在普陀山,才见到真正清高,雅致,干净,体面,脱俗的和尚--压得笔挺的麻质的袈裟,平和地正视前方缓缓而行---看得我两位上海女友目瞪口呆。。。
泉州,是南方佛教胜地。当年,弘一大师准备渡海南下东南亚,路径泉州,喜出望外地留了下来,直到14年后,在泉州圆寂---大师的敏锐感悟,一向非同凡响,由此可见一斑。
泉州的今天,也映证了这座历史古城与弘一大师结下的佛缘,人缘。。。
开元寺,不但是泉州最著名的千年古庙,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名胜古迹。
还没进门,一幅弘一大师写的对跃入心眼:
“此地古称佛国,遍地都是菩萨”
--这可不是 大师初到贵地的戏作---大师一向不爱“言过”--此联原来是古人留下,失传后,又请大师重写。
由“立地成佛”来看,“遍地都是菩萨"也许夸张了点,可是,要是将泉州人时而喝茶的悠闲,公园听南音的自在,以及上香的随心随意--和浮躁群体比较的话,又不会觉得太失礼了。
开元寺800年的榕树,长的格外茂盛,树影下练太极的老人好像和寺庙混为一体,虽然遭到一点文革小将的破坏,宋代的石雕纪念碑塔风韵尤在.作为泉州市标的"镇国"石塔
屹立在寺庙的东院,经过8级大地震都丝毫无损,实在教世人敬佩,折服--西院的”仁寿塔"是木结构,是筹建镇国塔的大师傅的弟子所筹建,相映成辉。
弘一大师曾在这里讲律宗弘佛法,大师圆寂后十年(1952),开元寺建立了全国第一所“弘一大师纪念馆”。江泽民到访过,还留下了题字。放在小小的镜框里昏暗展厅的一角。。。
大雄宝殿八枝大柱,往往是历代帝王,高官或是名士名家相争留下墨宝传世的显著位置。寺庙主持所选的书法风格和人物,各有所好,气氛不一。在江浙大寺庙庄严的大雄宝殿,见过当代的名家草书,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开元寺的八条大红柱,清一色黑漆匾,同一体金字:
能与众生施无畏;
成就无畏为世雄;
开发众生智慧海;
戒是无上菩提本;
佛为一切智慧灯;
得见如来清净身;
护持众戒到彼岸;
普使世界得大明。
是温文,园厚,稳健,恒心的“弘体”书法。
是一对有心的香港夫妇捐赠。
且不谈对联的佛家道理寓意,从视觉来说,非常适中地拱托出大殿中肃穆庄严慈悲的佛雕像,令人肃然起敬。
大殿空气流畅,清新,没有过多的七彩幡旗,也没有浓密的香火烟熏。为了保护千年的古建筑,上香跪拜,一律在大殿门外。已经打开包装的香,放在门外,无人看管,随意拿取---有人抓了一把,有人取了三枝,有人取了一枝--各有所求,各取所好---没有争先恐后。。。
泉州人拜佛,真是不同一般。在关帝庙看到一幅对联,也许有助理解---
“诡诈奸刁到庙倾诚何益?公平正直入门不拜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