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中国史上,由名门闺秀而成为第一(总统)夫人的,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宋庆龄、宋美龄姐妹。其实,早在她们之前,已有另一个相貌、文采、人品、声望出众的名媛“捷足先登”,当过中华民国总统夫人。她就是冯国璋的续弦夫人–江南名姝周道如。
周道如,姓周名砥,字道如,江苏宜兴人氏。关于她的身世,书籍中记载甚少,语焉不详。一说其父曾任前清内阁学士,不幸早逝。渔樵子从周道如的所处年代、“宜兴籍”、“内阁学士”和“早逝”几条线索推论,她的父亲很可能是光绪早年间的北京市长(顺天府尹)兼外交部长(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的周家楣。《清史稿》第四百四十二卷(列传二百二十九)记载:“周家楣,字小棠,江苏宜兴人。咸丰九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改礼部主事,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光绪改元,除太仆寺少卿,典四川乡试。越二载,迁顺天府府尹,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家楣方负时望,累兼署礼、户、兵三部侍郎。十三年,卒。”周家楣咸丰九年(1960)进士,到光绪十三年(1887年)去世,估计应该在五十岁左右,而这时的周道如还是个十一、二岁的少女,这与书籍中“父亲早逝” 的描述是相吻合的。
周道如自幼随父入京,父亲早逝后,家道中落,因母亲无傍,她便发誓终身事母不嫁。她毕业于由女才子吕碧城(《大公报》主笔,严复女弟子)当总教习的北洋女子公学,就留在附属小学任教,藉微薄的薪水,为养家之策。周道如学问渊博,品性纯良,举止端方,字写得好,文章做得好,因而吕碧城对这个女弟子也特别欣赏。恰巧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想要聘请一位家庭教师,吕碧城便把周道如推荐给袁世凯。袁家的儿、女,媳妇,乃至于袁世凯的妙龄姬妾们,便都成了周道如的学生。十几年朝夕相处,无话不谈;彼此相处融洽,亲如家人,尤其是袁的四夫人韩国闵氏与周道如最要好。袁家二少爷袁克文,温文尔雅,淡泊名利,人称“寒云公子”,与周道如最为投缘。后来,袁世凯受满清政府的猜忌、排挤,以“现患足疾,步履为艰”为由,向朝廷辞职,回家养病。清政府巴不得他尽快离开朝廷,立即准予,袁世凯归隐洹上。周道如就准备向袁世凯辞行,是袁克文带着一群弟妹苦苦挽留,使周道如不忍抛下他们,随他们一起到了洹上。虎落平阳的袁世凯对周道如感激不已,袁家上上下下也都尊敬她。
宣统三年(1912年),当袁世凯逼退清廷,当上大总统时,周道如已经36岁,韶华已逝。在袁家十几年,袁家的儿女都已长大成人,成家立业,袁家的媳妇又成了周道如的学生,而周道如依旧孑然一身,待字闺中,连一代枭雄袁世凯也觉得亏欠她的太多,袁家人更希望周道如能够找一个如意郎君,一直留意袁周围的人是否有合适人选。但此时周道如的年龄身份确实有点尴尬:人品地位不相当的人自然不敢高攀;可当时人品地位能与袁大总统的家庭教师、形同家人的周道如般配,而还没有家室的又有几个呢?况且,一般俗不可耐的碌蠹,周道如恐怕也不屑一顾。最早想到把周道如许配给冯国璋的,是袁家大公子袁克定。冯国璋是袁所倚重的“北洋三杰”之一,声高望重,时任宣武大将军、江苏都督,坐镇南京,受握重兵。冯的原配已去世,断弦已久。周道如的人品学问长相,冯国漳早有所闻,听说袁世凯要作媒把周道如嫁给他,喜出望外,当即领受袁的美意,并派人送来聘礼。时人都认为这是袁笼络冯的政治联姻(包括二公子袁克文也曾当面质问他父亲,气得袁世凯暴跳如雷),但愚以为这种说法有失公允,因为冯的人品才干卓越,功高德劭,年龄也不算太大(56岁),应该是周道如当时可能找到的最匹配的人选了。因此,即使热衷于功名权术的大公子袁克定的提议有政治考虑,对袁世凯和周道如而言,周许配给冯,都是解决了各自的一桩大“心事”。美人英雄,惺惺相惜,也是一段佳话。况且以周在袁家的地位和袁世凯的大总统身份,周的婚配也是来不得半点委屈和勉强的。应该说,这桩婚姻,周,冯,袁是皆大欢喜–换句话来说这是一个“win-win-win situation”。
新华宫(总统府)里的女教师南嫁江南王冯国璋大将军,在当时轰动一时。袁世凯派他的四夫人(即三姨太高丽人闵氏)带着婢仆及卫队,坐一列花车送周道如南下成婚。这一日,南京下关码头张灯结彩,并建有松柏牌楼一座,上悬“大家风范”四个字的匾额,两旁的对联是:
天上神仙,金相至质;
女中豪杰,有礼明诗。
冯的都督府缀着红绸彩门,上书“山河委佗”的横额,左右是一幅对联:
扫眉才子,名满天下;
上头夫婿,功垂江南。
冯国璋和周道如在都督府举行了现代文明婚礼。婚后冯周两人夫唱妇随,琴瑟和谐,恩恩爱爱。婚后不久,正遇上冯国璋60大寿,周道如刚好40岁,夫妇合成“百岁双寿”。周道如热心教育,婚后以都督夫人(后成为副总统夫人)协助冯国璋成立全国教育会,推广普及教育。周本人是全国第一个女子学校 - 北洋女子学校的毕业生,所以很重视女子教育,多次亲临南京女子学校,商讨把女校推广到江苏全省。袁世凯去世后,黎元洪继任中华民国总统,同时,国会推选冯国璋为副总统。
民国六年(1917年),由于黎(元洪)段(祺瑞)的“府院之争”(即内阁负责制中有名无实的总统府与有决策权的国务院的权利争斗)加剧,两拜俱伤,使得“辫帅” 张勋有机可乘,带兵进京,复辟清帝,举国大哗。最后,不得不由副总统冯国璋北上出山,代理总统,收拾残局,驱逐张勋,恢复民国。至此,冯夫人周道如也就随冯入主“新华宫”,成了中华民国名副其实的“First Lady”。遗憾的是,周当了总统夫人不久,就因病身亡。周道如死后,袁家二公子袁克定曾撰写了一幅挽联来悼念他的老师,至情至真,感人肺腑:
为国披肝胆,为家呕心血,生误于医,一夜悲风腾四海;
论文兼师友,论亲逾骨肉,死不能别,九原遗恨付千秋。
可惜周道如红颜薄命,一代名媛,盛年而逝!
周道如不光人品文采出众,仔细琢磨一下,“周道如”这个名字本身也十分的别致。《诗经 .小雅 .大东》里有两句诗:“周道如砥,其直如矢”,意即周朝的大道平坦似磨石,笔直像箭杆,比喻周朝的政治清明公平。周道如姓“周”,名“砥”,字“道如”,巧妙地把姓氏,名,字和《诗经》自然地结合起来,堪称绝妙。渔樵子前阵子突然发现,一个大家都熟悉的现代人,他的姓,名,和字,也结合得很自然巧妙,可以与“周道如”媲美:戴“笠”,字“雨农”。- 如果单从这个诗意一般的名字上看,恐怕很难猜出他的身份和职业。大家可以留意一下,前人这一类的名和字还是蛮多的,颇值得玩味。
“周道如砥”,人如其名;江南名姝,名垂人间!
西元二零一零年初夏 草于“师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