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樵耕读2010-06-07 04:38:55

又到了绿肥红瘦、桐幽荷香初夏时分。遥望太平洋彼岸的故国,今夕正是紧锣密鼓的高考前夜。纵观半生,对我们这一代人产生了最深远影响的事件就是高考。毋庸置疑,它是我们人生中最大最重要的转折点。尤其是对渔樵子这样的农家弟子而言,要想离开乡村,取得“吃皇粮”城市户口,改变自生自灭、温饱不能的“三等公民”身份,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高考而上大学。因此,高考的意义,不言自重。比之古人的科举求士,更为迫切而实际。

花开花落,自己经历的那次八零年的高考,已经悄然过去整整三十年,恍如隔世,成了历史的一页。然而,昨天一位高中同窗的一个“纪念高考三十周年”的倡议,又重新唤醒了我散落在大脑犄角旮旯的海马回,扣带回和边缘皮层的如烟往事。那次高考的前前后后,希望失望,紧张放松,一幕又一幕地涌入脑海,寤寐反侧,难以成眠。

一九八零年七月六日的江南大地,暑气蒸腾,骄阳似火。我们县中两个首批重点班的学生在经过日日夜夜的厉兵秣马、摸爬滚打后,明天就要上阵“厮杀”了。此时此刻,人人磨拳擦掌,心情既紧张,又期盼。平静而安宁的校园中,似乎都能听得见远处的隆隆“炮声”,彼时无声,胜似雷霆。吃过晚饭,在核对了自己的考试地点和准考证后,为了放松自己的心情,特意和同寝室的好友徐君去城南散步。我们两人沿着宁杭公路南行,身旁是无边无垠的漠漠水田,远处是炊烟袅袅的民居农舍,时而有一群群白鹭掠过,耳边更传来阵阵蝉鸣。面对此情此景,我的心境豁然开朗,原本忐忑的心,顿时平静了不少。就这样,和徐君一边踱一边聊,走了三四里路,来到一条宽阔的大河边,玩起了石子撇水的儿戏,直到暮色将临,才返回校园。

接下来的三天,上、下午各有一场考试,计有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和英文六个科目。其中英文因为是首次列入高考,所以只占三十分。也许是前一年(七九年)的高考的试题难度偏大,考分很低,所以八零年的试题整体感觉各门考试题目都不是很难。但问题也出在这里,学校和各个任课老师都是按照七九年的难度来指导大家复习备考的,考试中碰到这样中等难度的试题反而不容易考出水平,可能还容易丢分。对我个人而言,其他课的考试结果虽然不很出色,但还在正常误差范围限度之内。最离奇、最不应该、也最吃亏的是原本最有信心的语文考试,问题出在作文上。当年作文的题目是《画蛋》,背景讲的是意大利名画家达芬奇初学作画时,每天都周而复始,不嫌其烦地重复画一个鸡蛋。要求以次为题写一篇论述文。按理这也不能算是个难题,但渔樵子那天不知哪个脑区神经元电信号传导障碍,满脑子都是前两天语文课钱老师讲的小评论的写法,于是张冠李戴,而且写得离题百里!结果可想而知,本来应该拿高分的语文考试都没有及格,只得了五十九分,险些成了我人生的滑铁卢 - 让我既沮丧,有羞愧。多年后,渔樵子在巴黎朝拜卢浮宫的“镇馆之宝”之一 - 达芬奇的不朽名作“蒙娜丽莎”时,在欣赏完了蒙大嫂的“千古一笑”之后,依旧对高鼻子蓝眼珠的达芬奇老兄忿忿不平 - TMD, 你当年画什么不好,偏要画蛋,害的老夫马失前蹄(题),引憾终生!所幸的是,当年我的英文发挥得不错,拿了十几分(满分三十分),多多少少地填补了一些失分,才没有“全军覆没”。

考试完毕,就收拾行装,卷起铺盖,告别校园和老师,带着一颗彻底放松的心,白日放歌,回到家中等待命运之神的裁决。在家等待考试结果的这段时间,心身彻底放松,休闲自在,无所事事。正好家里刚刚买了一件“高档”家当:自行车。于是,就拜邻镇的热心豪爽的同学万君为师,开始学自行车。学会了骑自行车,两条腿就长长了许多。串联了附近的史、张、许等同学,东下太湖之畔的张泽、洋渚,西上君山之麓的芙蓉寺,南来北往,着实逍遥了一阵。期间,校方也派遣物理课余老师下乡一一到学生家家访,了解考试情况,估摸考分。

不到一个月,分数就已经张榜揭晓。不出所料,总分只拿了三百八十分,虽然高于江苏省的普通高校录取分数线,但离重点大学的分数线三百九十五分还差了一大截。几天后返回学校填志愿时,觉得勉强可以争取一下的重点高校是山东的“青岛海洋学院”,而且自己也比较喜欢,于是就填做第一志愿,希望侥幸如愿。那天填完志愿,已是晚上,由于在学校已没有宿舍,又没有钱住旅社,只好独自一人,强忍着内心的恐惧,在蛙声一片的茫茫夜色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摸黑走了二十多里地,总算在晚上十点多钟回到家中。

又过了约摸三个星期,录取通知书寄达。没有被青岛海洋学院眷顾,而是被本省的一所医学院录取。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所以,接到通知书时,既没有“初闻涕泪满衣裳”的激动,更没有“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喜悦,心平如镜,波澜不兴。

三十年前的这次高考,如果单从“转户口”的意义上说,套用一句小布前总统的名言,我已经是“Mission Accomplished”;而从个人的兴趣志向而言,这次高考是有不可逆的遗憾的。这种“一锤定终身”的考试制度,缺陷不言而喻。关于这一点,渔樵子几年前在协助自己的孩子申请大学时,感触尤深。美国的孩子不光可以多次参加入学考试,以考得最好的分数申报,而且统考的成绩只作为大学录取的考量条件之一。除此之外,学生在高中四年的平时成绩,在校选课的难度深度,老师的推荐信,学生的特殊技能和组织领导才能,社区公益活动的热心程度和多少,申请材料中的自身能力和成就的陈述等,都是学校(特别是好学校)考量的指标。这种的“量体裁衣”式的录取,显然要客观公正的多。而且,孩子们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兴趣,从两千多个高校中无限申请,再从录取的学校中择优入学,选择面很广,也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应该说,这些孩子与他们的父辈和在国内的同辈相比,还是幸运许多。

追昔抚今,渔樵子诚愿早一日看到国内高考制度的改革为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国家择优取“士”,为社会的公平,为民族的竞争能力。

  

              草于二零一零年六月高考前夜 师陶园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往事越卅年:高考
  • First Lady 周道如:被淡忘的江南名姝
  • 最忆是杭州(二)
  • 最忆是杭州(一)
  • 女人好色谈
  • 晓雨12010-06-07 11:09:46
    北美孩子最幸福的是可以选择他们喜欢的。
    广陵晓阳2010-06-08 01:45:57
    写得真好。握手,同一年高考的朋友:))。谢谢分享。
    加州花坊2010-06-08 02:59:24
    同意这里的录取方法。
    渔樵耕读2010-06-08 03:07:38
    我都不敢相信已经过去了三十年。
    史迷2010-06-08 04:31:51
    同感!还不光是选择多,而且不是上了就不能变,给学生第二次机会.
    龙坡居士2010-06-09 19:06:39
    CO:北美孩子最幸福的是可以选择他们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