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一郎2010-06-08 15:36:05
我一向喜欢木板年画,20多年前,就和山东潍坊农民版画家孙忠会一起探讨传统工艺的改造和推广,我将他的作品带去台湾,很多朋友喜欢,因为他的作品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了自己新的设计,很有个性,帮他在香港办过展览,他提出是否能将自己的名字写上--那不是一般照老传统制作的工匠所敢提出的要求。我欣赏他的原创精神,当然支持他。

今年春节,在为纽约法拉盛市政府策划的虎年新春联展时,我也展出了不少各地年画。

四川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齐名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素有“四川三宝”、“绵竹三绝”之美誉。这次到成都开画展,武侯祠的馆长介绍我去绵竹年画村,我欣然前往。

绵竹属于绵阳地区--这个地区,因大地震引起世界的注意,远远盖过了上千年历史渐渐失落的年画古镇。事实上,当年的大地震几乎将这座200多人口的年画村震为平地。

小车一路开去,好想看不到任何地震破坏的痕迹了,接近绵竹,才发现大地震改建后带来的新气象---房子都是新建的,而且,式样都有点新意,和成都郊区或是沿路的老房子有些不一样。呵呵--还没进村,已经看到不少新房的墙上画着巨大的壁画,都是喜庆吉祥的图案和福娃等等,在一片金黄色的麦浪中静静地向路人展示着古老的生活愿望和对新生活的憧憬。

农人正忙着收割、接着又要马上插秧--司机提醒,我才想起,这正是当年我们中学去农村帮助农民“三抢”的季节--看着秧田明晃晃的水,想起昨天都江堰的伟大工程,加上机械化的收割景象--我迎着风,热泪都快出来了。。。

孝德镇,是绵竹年画古镇,不过,现在却铺上了全新的双车道柏油马路。路边的巨幅广告才叫我明白过来---援助灾后重建的原来是产桃花坞年画的苏州市--难怪房子的建筑风格具有江南特色呢!

年画村大约有70户人家,200多人口,不是生产年画,就是开茶馆饭店。年画博物馆正在修建。公路边,一家私人大院大门画的门神吸引了我,走进去,一位中年农妇正在为黑白年画上色。我选了春节在法拉盛展出过的印刷品的门神原作和一对民国时期的美女---才花了100元,司机告诉我,村里的专卖店,可不是这个价钱了--因为有郭沫若的题字?还是因为去年温总理光临过?

因为新的作品几乎没有,老的版本我比较熟悉,没有太大的兴趣,我转而对他们重建家园的新生活感兴趣了。随意找了家路边的农家店,就坐在巨型墙画的下面,阳光下,两条板凳,一张小方桌,两杯热茶,四菜一汤---农家土鸡绝对骗不了我们的司机--他捞起鸡爪子一看--真的--爪子黑色!

他家的麻婆豆腐--可能这辈子只能再回孝德镇--才能尝到那股独特的粗野香味了--司机都说,成都没这么好的豆腐。看来,同样是都江堰的水,过了那村到这村--就不太一样了。。。

由成都来,大约开车两小时,我知道司机平时有午睡的习惯,于是,饭后,请他在停车场去车里小睡,我独自在村里转。

每家都有大约50平米的天井,独立厕所,水电充足,白墙上,各画自己喜欢的图画,有一家对开的墙,画着两位美女,主人家是王老五吧?有趣的是墙的对角也会画上吉祥的图或字,有的人家足足画了两楼高,还画到三楼去--在公路上看--好有气派。。。几十户人家,看得我不亦乐乎。

正值午时,日头在上,村里的小鸡、小鸭、小狗、小鸟的都休息了吧?我也躲进小河边小花园的小木亭里,请一位邻近的茶馆的农家少妇走过小草坪送来一个热水壶,泡上一杯菊花茶,翘起了二郎腿,我也闭目养神了。。。
群思2010-06-08 16:29:09
在天福之地,好个自在,乐不思纽啦?!
龙坡居士2010-06-09 18:46:09
COI:haha, 在天福之地,好个自在,乐不思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