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不舍地与浙江亲人们告别后,企鹅们与翘首以盼等待我们的江苏亲人们相会。江苏扬州,这座“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古城,是我出生和成长的故乡。扬州是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故乡之所以成为历史文化名城,除了与君王和霸主有关,还与一群才高八斗的文人墨客们有很大的关联。他们将扬州编写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为了实现到扬州观赏琼花的梦想,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这条古老的运河成了南来北往的水运通途,给扬州带来了繁荣。千年之后,皇帝康熙与乾隆(祖孙俩)多次下江南来到扬州。君王们每到扬州一次,有关扬州的诗词就增加许多。故乡扬州成为文化胜地也离不开那些在扬州做官的锦心绣口“文章太守”们(杜牧、韩琦、王安石、欧阳修、苏轼。。。)以及从四面八方来探访这座城市的文人墨客(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绅、张祜、汤显祖。。。)。这些外来人与土生土长的“扬州八怪”为扬州留下的诗词、墨迹、音乐戏剧、以及绘画成了扬州代表性的人文经典。
“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商胡离别下扬州”(杜甫),“浅深红树见扬州”(李绅), “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黄慎),“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 ”( 苏轼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故乡这座清秀雅丽的城市在这些诗词里是令人向往的。然而,历史上的扬州不仅是繁华之地,也是奢靡之地。“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王建),“处处青楼夜夜歌”(韦庄),“月中歌唱满扬州”(陈羽),“十年一觉扬州路,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不仅描述了扬州的典雅与独具韵味的美色、扬州的斑斓迷离与娇俏轻灵,也描述了扬州的烟花柳巷与歌舞升平。“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殷芸)更是道尽了当时人们对扬州温柔富贵乡的神往。扬州激发了文人墨客们内在的温情与柔情,也激发了他们的豪情:明代唐伯虎在扬州道上追思亡妻;清朝龚自珍写下了张扬豪放的“春灯如雪浸阑舟,不载江南半点愁。谁信寻春此狂客,一茶一偈到扬州。”
历史上,扬州的盛名与繁华若梦招引了许多贪婪的目光。帝王将相们想将这温柔富贵的地方占为己有的欲望使扬州经历了多次的战祸,反复由繁城变为“芜城”。大多数人从诗词歌赋中认识的扬州是柔性的扬州、崇文不黩武的扬州。鲜为人知的是我的故乡在柔弱的外表下潜藏的阳刚之气。1645年,扬州50万军民,在明朝内阁大学士兼扬州兵部尚书史可法的率领下,与清兵浴血奋战七昼夜,城毁人亡。遭遇“扬州十日”大屠杀之后,从死里逃生的剩余扬州人隐藏起内心的哀恸,从血泊中站起,用勤劳和智慧使扬州重新崛起,再次将“芜城”变为繁城。当扬州人从运河迎来又一位热爱扬州的皇帝(康熙)时,距离灭城之灾的“扬州十日”大屠杀还不到百年。
从繁华到衰败,从衰败到繁华,繁华与衰败在故乡扬州历史上交替进行着。如今的扬州,已经从近代早期以服务行业“三把刀”为主的城市走向一座以“古代历史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故乡以优美的人居环境分别获得“全国最佳人居环境奖”和“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在去年娘家行杂记中,我曾经分享了故乡的主要园林精华【2009秋娘家行:
《(1):古城之秋》,
《(2):故乡的园林 (上)》,
《(3):故乡的园林(下)》,
《(6):月亮城的中秋夜》】。在此,我就记录二个近年来开发的景点:吴道台宅第,“双东”历史街区。
【注解】请不要鄙视我,也不要用砖头砸我:无论我愿意与否,在娘家故乡,我成为了特权的享受者。我观览的部分景点尚未对游客开放;即使已经开放的景点,我是被按排在对游客开放时间之前观赏这些景点。因此,照片中人烟稀少。如果是尚未对游客开放的景点,我会在照片中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