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拖拉拖拉2010-11-19 17:34:53

天蒙蒙亮的时候,他已在大漠的荒滩里跋涉了整整一夜。

他蠕动着苦涩僵硬的舌头,舔了舔嘴唇上叠透的干血泡,面对一望无际的沙梁 ,不由回望一眼身后伴随的追敌--晨雾里闪着两点绿光的饥饿的野狼,心里又掠过一阵恐惧和绝望。

他昨天下晌为了拍摄到沙漠上的绿洲离开了驼队,深入到荒滩深处。当黄昏降临的时候,沙梁上传来一声凄凉血性的狼嚎声,他回首寻望,蓦然发现了暮色里浮动着两点闪亮的寒光,倏地,疲惫夹带饥饿一同向他袭来……

整整一夜,他别无选择,慌惶地在大漠里奋力向前进。途中,他为补充体力,备带的干粮吃完了,水壶里面水喝干了,肩上压着沉沉的摄影机和行囊背包。但他不忍心将拍到的海市蜃楼般的别致风景一掷了之,那可是他艺术生命的价值所在。然而,野狼显然盯上他了,将他视成大漠里惟一的补充营养的佳肴,他只好拼力地在沙漠里走着。他心里明白,在荒漠里,缺水是最大的灾难。野狼同他较量的是毅力和意志,自己若是稍有松懈,在沙梁上倒下,野狼就会冲上前,挥舞双爪,将他撕成碎条,充饥解渴,而他拍摄的荒漠上的别致风景将化为乌有。

他回望野狼时,明显发现野狼浑身抽搐,脊梁的骨节更加突起,干瘪的肚皮贴在沙土上,喘气声越来越粗重,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拉越长……渐渐地,野狼举步维艰,停下来了。他心里不由掠过一阵狂喜,野狼终于撵不上自己了。少顷,又见到野狼嚎叫一声,转头调向,灰溜溜地往回逃窜,他不由挺直身躯,英雄般地傲立在沙梁上,似乎嘲笑野狼意志的崩溃瓦解。

当野狼的背影逃遁远去,他又一下予瘫倒在沙梁上,他该往哪里走?何方才 能寻到驼队?哪里才有水源?严重的缺水,他已鼻孔 出血,七窍冒烟,四肢乏力。忽而,他转念回想,猝然想到,野狼的转向莫非预告着前方是一条通向大漠腹地的死亡之路?于是,他意识到只有重新振作,尾随野狼,或许才有可能离开大漠,找到驼队,使别致风景焕发艺术之光。

他复而挺起疲惫的身躯,沿着野狼逃遁的方向赶去。为了避免同野狼的孤注一掷。他既不能尾随太近,那样会惊扰它;当然又不能太远,如果稍有松懈,就会迷失跋涉的方向。

芨芨草是大漠里跋涉者的救命圣草,沙梁坎下,野狼过处,芨芨草已被啃尽,他随踪而来,只好刨出草茎,细嚼取湿。野狼困乏了,停下来回头对峙地盯着他;他也停靠下身体,机警地准备应付野狼的反扑。有多少回,狼跑他奔,狼歇他停。有几阵子,狼的双腿摇摆踉跄,迷迷茫茫地迈步,他就象虚脱一般神情恍惚,晕晕蒙蒙地跟着……

狼撵人整整一夜,人追狼足足一天。又是日头西斜的时分,终于,沙梁坎下出现了一片罕见的沙洲--那是内陆河被沙漠侵袭仅有的一汪清水。

野狼仿佛忘却了疲惫,奋着四蹄奔过去。

他喜出望外,狠狠地咬了一下血唇 。忽而,一阵熟悉的驼铃声响过,昨天同行的地质勘探队出现在前方。他顿感泪水漾出眼眶,朦胧中,他看见两名地质队员正端枪向着吸水的野狼瞄准,他声嘶力竭地喊:别打它!没有它,我走不出荒漠,是它救了我的命……声落枪响,野狼猝然倒在甘泉一般的水边,枯瘦的四肢也懒得一动。

他一个踉跄,向前一个滚翻,昏了过去。


PS:

(1)选出正确的两项(  )

A.这篇小说心理描写非常细腻,黄昏初见狼,内心惶恐,天亮时,“他”仍感到恐惧和绝望。野狼停下时,“他”心里一阵狂喜,野狼往回逃窜时,“他”心中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B.“野狼的转向莫非预告着前方是一条通向大漠腹地的死亡之路?”是小说的一个重要关节点,“他”和狼的关系由此发生根本性转变。

C.枪声的残酷声在于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击痛了“他”对狼感激的心。

D.因为狼的惨死,他昏了过去,在荒漠一夜中,狼不再是他的敌人,而是他的拯救者 。

(2)小说中的“他”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3)小说叙写了一个人与一匹狼的故事。有人说,狼是凶残的掠食者,是人类的敌人;有人说,狼不自觉地帮助主人公走出了沙漠,是一个拯救者;有人说,小说在赞颂人的意志品质;也有人说,小说在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骨瘦心闲2010-11-19 17:55:51
问题关键是水边出现的是人的伙伴不是野狼的伙伴,野狼亏就亏在这!!!
拖拉拖拉拖拉2010-11-19 18:20:14
这个结局其实是和谐论:)如果出现野狼的伙伴,哈。。。
加州花坊2010-11-19 18:33:26
还留作业我只好拖拖拉拉了。
拖拉拖拉拖拉2010-11-19 19:03:39
补充句:狼性是没有和谐精神滴,本小说是从人性角度该怎样认识“和谐问题”:)与狼无关。。。
晓雨12010-11-19 21:02:56
可怜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