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几年前旧文,在别的坛子上放过。那时好像还没常青坛。因为昨日是冬至,突然想起,拿出来正应时助兴。
冬至将临,这意味着一年中最长的黑夜的到来,更意味着一年的严寒的开始。因为从那一天起,就进入咱中国人的九九节气。我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这九九节气歌,很有意思。我给大家学学,你一定会喜欢。
“一九二九不伸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花开,
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
耕牛满地走。”
在念这节气歌时,我脑海里总会浮现杨柳青年画,一幅喜气洋洋的景象。可想想小时候,好像并不那样喜庆。一到冬天,我们南方是没有暖气的,按当时政策规定,长江以南不供应暖气。我家在长江南,虽然冻得满手生冻疮,也不能给暖气。老祖宗不已告诉你了嘛,一九二九不伸手,你偏要伸手,那冻了就只能怨你自己,不能怨政府。至于为什么要伸手,那没人管,政府更不管,只要你别伸手掏政府腰包就成;那你要问为什么长江以北给暖气呢?那你就再看看节气歌的第二句“三九四九冰上走,”那是指河水结冰,人马能在河上走。你们南方河结冰吗?结了冰上能走吗?还真不行,我那时连见也没见到过,只有从小说中才读到。至于河结冰,人马怎么在河上走,那就只能凭想象了。
只在有一年特别特别的冷,据说杭州的西湖都结了冰。结果是第二天人们把三潭印月岛上的花盆全搬走了。那也仅仅是耳闻,小道新闻不足数的。后来分配到北京工作后才真正看到冬天河上结冰是什么样子的,这才算长了见识。我也是那一年在北海,玉渊潭学会溜冰的。那是真正的穿冰刀鞋溜的冰。以前在南方穿的都是带轱辘的,那叫溜旱冰,没有溜冰刀的带劲。不过这几年好像又时髦起来了。现在在街上甚至在商店都可以看到那溜旱冰的身影,那是题外话了。所以政府定的政策还是有道理的。
其实南方虽然河水结不了冰,但那个冷决不亚于北方。别的不说,反正那一年,我把我那北方新娘带到南方老家见公婆,她是恨不得一天到晚捂在被窝里不出来。天天哆哆嗦嗦地说,怎么这么冷,怎么这么冷,冻死了,冻死了。回来后发誓再也不在冬天去南方,现在回忆起还惊有余悸的。这可不是个例,我同事家的老太太,北方人,在南方待过几年。见到我时向我诉苦说,那些几年在南方度冬,可受了大罪了。每天身上穿了棉袄,围了围脖,再在外面裹上皮大衣,这还不算,脚上手上全捂上暖水袋,整一个大熊窝在床上还觉得冷。还不断表扬我们南方人说,你们南方人经冻,你们南方人经冻。这是什么话,好像我们爱冻似的,我们也没辙,那是政府不管我们。现在想想也还真不能怨政府,政府也没辙,没钱呀。像这几年,有钱了,家家都安暖气,天一冷,拿钱哗哗一烧,还分什么南方北方的。
从五九开始,春天的迹象就到处显现出来了。杨柳开始冒芽,花也开始开了,慢慢地大雁也开始往回飞。不过那是农村的景象,城里的孩子是体会不大到的。我那时还老是在想,说是南方暖和,我们这地方冬天冻得要死,大雁往我们这儿飞干吗?说是大雁冬天往南飞,可我也从没见到一只。它们飞哪儿去了呢?反正书里描绘的景象在城里是看不到的,小脑瓜子只留下一脑门子疑惑。那时候的书好像尽是描写农村的,乡下到处莺歌燕舞,弄得我对农村向往的不得了。书里面说,春天到了,红旗飘飘,锣鼓敲敲,农民伯伯要开始春耕种地了。我还挺纳闷,城里工人叔叔天天要上班,没什么冬天春天的,那农民伯伯到了春天才出来干活,那冬天他们干什么去了呢?一定在家里玩,看来当农民真好。还记得那首我们从小唱的歌吗“等我长大了要把农民当,要把农民当。”后来去农村学农,也玩的高高兴兴,意犹味尽。心想农村也真不错,更坚定了长大当农民的信念。不过这信念不能跟老爸讲,讲了准得挨次。这个信念一直珍藏到哥哥姐姐们在广阔天地里折腾的灰头土脸后才破灭。
冬至要到了,除了想到那九九节气歌,引来这么啰里啰唆的一篇感想,不好意思。不过还有非常重要的一句与冬至有关的老话,要牢牢的记住了。那就是“冬至饺子夏至面,三伏烙饼摊鸡蛋。”我是不会忘记,一到这时就老在老婆耳边念叨提个醒。这不,还有四五天冬至我就已开始跟她念叨上了。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要吃饺子要吃面,还要烙饼摊鸡蛋,我不清楚,反正老祖宗这么说总有他道理,是吧?甭管怎么说,记住了就能好好吃一顿。嗨,这就是我的出息劲的,除了吃的,啥也记不住。不过哪位妇女愿意考查的可考查一番,千万别是大老爷们想吃了编出来的套套当祖训传了下来。别的好说,唯独那三伏天烙饼滋味不好受,我那口子听到那句就提抗议。如能考查出道理来废了那一条,也算是对妇女解放作点贡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