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喜何人也?他就是魏末晋初大名鼎鼎的 “竹林七贤”中的第一贤、首席音乐家、国宝级音乐作品《广陵散》的词曲作家嵇康老师 - - - - - - - - - - - -的哥哥。
竹林首贤的嵇康自然是个大雅之人,为什么他的哥哥嵇喜却是个凡鸟(俗人)呢?这里头有个故事,这个故事来源于《世说新语》:嵇康的好朋友、候补竹林之贤吕安来拜访嵇康,正遇上嵇康不在家,嵇喜出门迎接他。吕安看不起嵇喜,于是在门上题了一个“凤”字便走了。嵇喜以为是在夸赞自己,而不知道对方是取笑他是“凡鸟”(正体的“「鳳」”字,即“凡”字里加一个“鸟”字)。
另外,《世说新语》和《晋书》中还有一个有关嵇喜和七贤的故事:嵇康的好朋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的母亲去世了,嵇喜前去吊唁。阮籍轻视嵇喜,便用“白眼”看他。嵇喜回来后告诉嵇康,嵇康提着酒抱着琴前去吊唁。阮籍很高兴,对嵇康示以青眼 (这就是“青白眼”的来历)。这个故事似乎也从侧面印证了嵇喜是个“不入清流”的庸才。
嵇喜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先来审阅一下他的C.V.:
“嵇喜,谯郡人氏,曹魏时举秀才,后为卫将军司马一职。晋朝建立后,先后担任过江夏太守、徐州刺史、扬州刺史、太仆、宗正。 在担任江夏太守期间,曾经击退过东吴的进攻。在担任徐州刺史时,平定了吴国故将的叛乱。”
从他的简历可知,嵇喜年青时品学兼优,所以才会被选拔为重点培养的第三梯队的“优秀人才”(即“秀才”- 不同于后世科举时的秀才)。以后颇受上级领导青睐,先后担任过卫将军司马攸(司马昭次子,后被封齐王)的参谋长(司马)、江夏县长(太守)、徐州市长兼军分区司令(刺史)、扬州市长兼军分区司令,直至部级中央领导人(太仆,宗正)。政绩优异,战功卓越,可见是个文武兼备的地方和中央大员、智勇双全的文官儒将。
如果你不相信史书,那么我们来看看比他的名气大得多的弟弟嵇康对他哥哥的描述。嵇康在送他哥哥被选作“秀才”将去从军作司马时,写下了一组十八首文情并茂的四言诗《送兄秀才入军》。在这些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嵇康对哥哥的崇敬、爱戴、和依赖。在哥哥眼里,“竹林首贤”的嵇康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大孩子。我们来选几首看看:
(二)
鸳鸯于飞,啸侣命俦。朝游高原,夕宿中洲。
交颈振翼,容与清流。咀嚼兰蕙,俛仰优游。
(大意:我与兄长相依相从,相互呼应。朝夕相处,一同出游。
手足情深,情趣相同。品位高雅,举止闲适。)
(三)
泳彼长川,言息其浒。陟彼高冈,言刈其楚。
嗟我征迈,独行踽踽。仰彼凯风,涕泣如雨。
(大意:兄长与我在河川中游泳,在水边歇息;我们一起登高,誓言长相聚首。
可叹兄长要离我远去,失去兄长相伴,我将孤独非常;感念兄长的恩情,泪如雨下。)
(九)
良马既闲,丽服有晖。左揽繁弱,右接忘归。
风驰电逝,蹑景追飞。凌厉中原,顾盻生姿。
(大意:兄长马术娴熟,服色华丽。左手执良弓,右手握名箭。
纵马驰骋,快如风电。奋勇直前,英姿飒爽。)
(十五)
闲夜肃清,朗月照轩。微风动袿,组帐高褰。旨酒盈樽,莫与交欢。
鸣琴在御,谁与鼓弹。仰慕同趣,其馨若兰。佳人不存,能不永叹。
(大意:静谧而冷清的夜晚,明月映照在窗户上。微风拂袖,帷帐高卷。美酒满斟,兄长不在,无人可以倾诉衷肠。琴瑟近在身旁,兄长不在,我弹与谁听?兄长是与我志趣相投的朋伴,他的气质谈吐芳香如兰。兄长这样的佳友不在跟前,怎能不让人长叹?)
从嵇康的这些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嵇喜是一个与嵇康志趣相投、气质高雅,且弓马娴熟,英姿飒爽的俊杰,否则也不会令大雅之士的嵇康如此爱戴、依赖和思念。这么一位优秀的才彦俊杰,为什么遭阮籍白眼,而被吕安讥为“凡鸟”呢?也许我们可以从嵇喜的诗《答嵇康诗四首》中找到一些答案。先来看这几首诗:
答嵇康诗四首
其一
华堂临浚沼,灵芝茂清泉。
仰瞻春禽翔,俯察绿水滨。
逍遥步兰渚,感物怀古人。
李叟寄周朝,庄生游漆园。
时至忽蝉蜕,变化无常端。
其二
君子体变通,否泰非常理。
当流则蚁行,时逝则鹊起。
达者鉴通机,盛衰为表里。
列仙狥生命,松乔安足齿。
纵躯任世度,至人不私已。
其三
达人与物化,无俗不可安。
都邑可优游,何必栖山原。
孔父策良驷,不云世路难。
出处因时资,潜跃无常端。
保心守道居,暏变安能迁。
其四
饰车驻驷,驾言出游。
南厉伊渚,北登邙丘。
青林华茂,春(下阙)。
读完这几节,我们大约已经知道,嵇喜虽然与其弟嵇康志趣相投,却不象嵇康那样“旷迈不群,超然独达,遂放世事,纵意於尘埃之表(《嵇康别传》)”,而是相对务实,主张变通 (“君子体变通,否泰非常理。”、“达人与物化,无俗不可安。”),所以在阮籍、吕安这些任性不羁,不拘习俗礼数,超越于社会的“林下之贤”的眼里,嵇喜这个可以“上马杀敌,下马成文”的俊杰还是一个“凡鸟”,不入法眼。
由此可见,嵇喜这只“凡鸟”,其实不同凡响。吕阮二贤,对他讥讽过甚,显得刻薄,也有失厚道。
(西元二零一零岁末 草于波沱马克河畔临时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