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一郎2011-01-15 03:21:07


-----云淡水暖

“孔子像落户天安门”的消息这几天很热络,有一天早上手机报跳出来的标题就是这个内容。但是草民注意到,也有的媒体比较“客观”一点,比如,南京《新华日报》的报道就说“吴为山塑《孔子》像落户长安街”,吴先生是江苏东台人,江苏的媒体把这个作为荣耀的卖点,可以理解。

还有,东北的《城市晚报》报道的标题是“孔子像落户中国国家博物馆”,报道说“11日,一尊高达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门外落成,为十里长安街增加了一道人文景观,也给天安门地区增添了文化新地标。雕像正对东长安街,孔子雕像双手合于胸前,目视远方,身体左侧佩有一把宝剑。石头基座上有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为塑像题写的“孔子”二字以及孔子的生卒时间。”(城市晚报)

注意,这两篇报道并未把孔子像列入天安门广场核心概念内。草民想,其一,从孔子像的位置看,其位于国博的北门,而传统上国博的正门是西门,也即是朝向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方向的那面;其二,天安门广场的核心区域北面应该是天安门城楼,东面应该是国博正门、西面应该是人民大会堂,所以可能有些记者觉得吧孔子像写成“落户天安门”有点勉强,写成“天安门地区”比较靠谱。

但是,恐怕欠考虑的是,孔子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与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故宫后门东侧的五四大街,五四大街上的老北大红楼,还有北河沿大街上的五四广场这几个北京近现代史上最为著名的地标的文化内涵是尖锐冲突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中,有一幅就是五四运动,而孔子的雕像面朝的北面,相隔不远处,就正对五四大街和老北大红楼。

五四运动有两大运动宗旨——反帝、反封建,其中反封建的一个主要标志,就是反对以孔子为形象代表的封建文化及其糟粕传统思想。无论今日有多少大儒小儒出来为孔子正名,被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尊为“大成至圣先师”的孔子,作为五四运动的革命对象,竖在此处很尴尬。

而草民还要指出的是,查阅2004年公布的国博改建扩建工程的中标方案中,并没有孔子雕像这个设计。

根据央视国际报道“根据最终的设计方案,国博的东、南、西、北四个立面都会被完整地保留下来。”。

而且,许多有识之士在改扩建消息传开之初,指出了一个观点,国博本身就是历史文物,不应该大规模改扩建,“这是为迎接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建设的‘十大建筑’之一,是那个时代仅次于人民大会堂的代表性工程,理应作为文物来保护。”马未都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强调,“像这样的历史性建筑,只留下一张皮行吗?”(中国新闻周刊)

马未都先生是现在很有名气的收藏家,草民同意马未都先生的观点,建国初期的十大建筑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风格,任何标新立异都不适合在这些国家的顶级文物上。而且,根据国博官方的新闻稿“经过专家的反复研究论证,决定在不改变老馆主体外观的同时,通过改扩建对老馆存在的功能局限性进行改造,力求使新老建筑和谐统一、浑然一体。老馆的西、南、北三面整体保留,进行加固改造和维修。新馆部分镶嵌在老馆中间并向东扩建。建筑风格与老馆保持一致,建筑体量比现在老馆略高,其高度形成丰富的层次,显得更加宏伟壮观。”

说明在改扩建规划设计中,对国博的北面景观和风格,采取的是修旧如旧的方针,在此后的报道中,也未见有孔子像一说。现在,突然间冒出来一个孔子像,是不是涉嫌违反设计规划?

野狼嚎2011-01-15 05:04:36
2011年是辛亥100周年,估计都想给革命说再见了:) 
史迷2011-01-15 05:40:49
说不说无所谓,已经BYE BYE 了:) 
史迷2011-01-15 05:45:25
江兄太认真了:) 违反个原规划,他们还会在乎?
龙坡居士2011-01-15 07:39:46
同意!应该建一组,包括黄帝,孔子,老子等,不应是“独尊”。
鬼谷雄风2011-01-15 13:21:23
这显然是想说明54运动错了
大坐家2011-01-15 18:26:50
不说其他意义,光看艺术水平,我觉得太丢人,毫无特点,缺乏创造性想象力!
弓尒2011-01-15 21:15:51
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