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墨2011-01-26 00:50:40

茶画,主要是描绘茶人生活的画,从表达方式上属于传统水墨国画,再进一步细分,又可归属于文人画。文人画能有后来的地位,主要是先得益于文人自身的社会声望,然后再然后,有了属于自己画派的理论,否则单独看一副茶画,比如一个大茶壶,横看是壶,竖看也是壶,再多添几个杯子,也是墨戏那一套。

说茶画,一定要先讲讲文人画的来龙去脉,有几个大牛人一定要提,第一个就是苏东坡。大家绝对没想到最早扯起文人画大旗的居然是苏东坡!

提到苏东坡,第一反应他是大文豪,诗词和书法没得说的强悍,同时他也是个非常懂得品鉴佳茗的大茶人,但是说到画画这个这个,确实让人有点嘀咕,究竟,一个作品再有内涵和中心思想,这个技法还是需要的。

但是技法真的那么重要吗?苏东坡说:“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何况书画同源(指中国传统绘画),就这样,苏东坡写字的时候,手中的毛笔再朝两边扒拉扒拉,连身子都不用摇,就成了画家了。苏东坡的哥们和众粉丝一看,挺好玩的嘛,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同画同乐!

这些画实在让内行画师门笑掉大牙,就说那副《枯木怪石图》吧,我倒!根本就是涂鸦么,垃圾桶里随便翻一张都比这强。但是苏东坡不这么看,他说: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追求。” 又说:“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快也。” 还说:“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铿锵有力。画师们觉得苏东坡纯属画不好找借口,又挑不出啥理,只好作罢。

艺术品这东西,关键没有细致分明的好坏标准,它不像程序,多个符号就会报错,鉴赏全靠个人修养。画师看重的是技法,苏东坡看重的是内涵。大书法家米芾就认为: “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 于是众知音一起喊:强顶!

要说那时的画师社会地位确实比较低,画画被看作是一种“技役”,儒家老师教导同学们说,男人大丈夫就要顶天立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丈夫不能立功天地,字养生民,而以区区笔墨供人玩好,非俗事而何?”但是对苏东坡等画画就不这么看了,“东坡居士刻刻以天地万物为心,以其余闲作为枯木竹石,不害也。”嘿!完全另外一副态度了。为了有别这俩不同的画画群体,后人用行家和隶家分别相称,把那些受过专门训练的以画画为生的称作行家,像苏东坡这样的文人士大夫叫做隶家。文人画,说白了就是隶家画。

其实,不管什么行当,搞成了“技役”都是很不爽的,“技”这个字好理解,技,就是事器,儒家认为“君子不器”,画师只是在器的层次上运作,非脑力劳动者,而脑力劳动的,那叫事道,“大道不器”。“役”呢,更不用说了了,《战国策》中如此划分自己与君主的关系:“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者与役处”,高低贵贱,一目了然。在这个问题上,儒家道家的态度都差不多。所以隶家不屑技法,一方面为了凸显自己不是画匠,二来,也是为了追求自己的情感身心自由,否则,乐从何来?特别是“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 ”,这一点,得到了很多文人雅士的共鸣,以致渐渐形成了一个十分庞大的“士大夫高级知识分子”画家群体,他们画画追求的是抒情寓意,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群体归属感在微妙地起作用。

(还有好多节,看大家兴趣情况再定续否)

史迷2011-01-26 01:39:08
这里面学问忒深,得有艺术细胞的人才懂奥妙:)
龙坡居士2011-01-26 01:40:47
沙发! 谢谢介绍。。东坡比龙坡强多了:))不过我更喜欢
无墨2011-01-26 01:45:36
哪里哪里!对了,我想把你的红学文章转给我爸看!:)
无墨2011-01-26 01:46:50
哈!谢谢鼓励!:))
史迷2011-01-26 01:49:13
谢谢!我给你发一个新整理的全部,读起来方便:)
晓雨12011-01-26 02:06:18
深奥呀。
fatguy732011-01-26 03:18:37
欣赏老苏的洒脱,画自己的画,让别人说去吧。:)
江上一郎2011-01-26 06:13:27
好心得!
野狼嚎2011-01-26 14:40:05
原来如此呀
心无2011-01-26 15:00:10
无墨,好久不见。问好
bymyheart2011-01-26 17:38:35
雅趣!请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