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宇
|
2012年12月25日上映的音乐剧电影《悲惨世界》,把150年前由19世纪法国大文豪雨果的同名小说再次搬上银幕。影片在全球引起热烈反响,尤其受到中国观众的盛赞。
《悲惨世界》(法语:Les Misérables)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不朽巨著。虽然历经150年,《悲惨世界》的故事依旧感动着世界各国各族民众的心。就如作者维克多.雨果(Victor-Marie Hugo)当年所言,这部书是写给所有人的。“凡是男人愚昧无知、陷于绝望的地方,凡是女人为了一块面包而卖身、儿童因为没有学习的书籍和取暖的火炉而痛苦的地方,我的《悲惨世界》都会来敲门,说:‘开门,我找你们来了!’”
随着时代、社会的变迁,人们痛苦的表面因素也许与雨果创作《悲惨世界》的150年前不同,但苦痛的本质却是一致的。雨果通过《悲惨世界》所传达的理念,跨越了时代,至今依旧影响着世间的人们。
作品中,雨果通过对主人翁冉阿让一生的经历,以及围绕主角出现的诸多人物所思所为的刻画,展现出各种各样人物对人生的理解,对善恶的衡定与选择。
世上的每个人都会在人生经历中遭遇各种不幸与幸运,当遇到这些事情时,人应该如何选择,决定着个人及人类未来的命运。
冉阿让刚刚出狱便遭遇种种冷遇不公,而米里哀主教却亲切招待救助了他,甚至把冉阿让恩将仇报偷走的银器说成自己送他的,从而使冉阿让免于再次的牢狱之苦。在社会的鄙视与主教的救赎之间,冉阿让选择了听从米里哀主教的教诲,听从内心善念的呼唤,决定弃恶从善。
灵魂升华,做正直好人的冉阿让,最后事业成功还当上了市长。
从苦役犯到功成名就的市长,冉阿让却再次面临选择。为了救一个因自己被冤枉的陌生人,冉阿让失去了市长的荣耀,成为被追捕的逃犯。这里,冉阿让没有因为变得有钱有势而改变做一个正直人的初衷,选择了正直与诚实。
另一次人生的抉择,冉阿让被赋予处决追踪其一生的宿敌沙威警长的权利,而他却选择放走了仇人,因为冉阿让认为沙威没有做错,作为警察,追捕犯人是他的责任。这一举动,表现出冉阿让内心的纯善与宽容大度。
在作品中,种种人物都会遇到选择的关头,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理念选择并走下去。通过描述不同人物的不同遭遇和选择,作者展现出世间不同人生的善恶美丑。
而主人翁冉阿让正是在人生的一次次选择中,从恶走向善,从地狱走向天堂。
《悲惨世界》中,作者还表达了另一层理念,即对严刑峻法的抨击。雨果认为,“严刑峻法只能使人更加邪恶,应用道德感化的方式来处理。”甚至提出,“将来人们会把犯罪看作一种疾病,由一批特殊的医生来医治这种病。医院将取代监狱。”
因为监狱并不能使罪犯弃恶从善,而正信却能治愈人类被恶念所感染的精神疾病。
正如米里哀主教对于本性善良却由于生活所迫导致行为犯罪的冉阿让的善意引导,救赎了一个正走向堕落与罪恶的灵魂,造就了一个全新的正直人类。
《悲惨世界》作为维克多.雨果酝酿了40年才完成的一部文学巨著,150年间收到多少评价论说都不如作者本人在著作最后的总结来得精辟且画龙点睛:“从头至尾,从整体到细节,全是讲述人从恶走向善,从非正义走向正义,从假走向真,从黑夜走向光明,从欲望走向良心,从腐朽走向生命,从兽性走向责任,从地狱走向天堂,从虚无走向上帝。起点是物质,终点是灵魂。始为九头蛇,终成为天使。”
发稿:2016年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