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上,常常会因一言不合争吵不休,然后升级演变成网络骂战。现实中,朋友之间观点不一致的也很多,但是大家都能和平相处,即便偶尔争的面红耳赤,过后也不伤和气。为何网上一旦冲突起来就变得你死我活呢?也许我们能从人性的层面上找到一些答案。
谈人性,也就是谈人心,探讨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的内在心理活动。在这方面全世界公认的大师就是犹太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人们往往对弗氏的精神分析津津乐道,很少有人关注他的另一个伟大成就——人格冰山假说。
弗氏认为,人格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 “ 本我 (id)” ,是人的本能,包括生活本能和死亡本能。这是一种生物冲动,是人的原始力量的来源。它属潜意识范围,按照快感原则,要求满足原始本能的需要。 “ 自我 (ego)” ,是现实化了的本能。婴儿最初只有 “ 本我 ” 。但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逐渐懂得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才能顺利地满足 “ 本我 ” 的需求,从而形成了 “ 自我 ” 。 “ 超我 (superego)” 是道德化了的 “ 自我 ” 。 “ 本我 ” 所遵循的是快感原则, “ 自我 ” 遵循现实原则,而 “ 超我 ” 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弗氏把人格比喻成一座漂浮于海洋中的冰山,水面上下比例为 1:9 ,本我完全位于底部,是无意识的部分,自我和超我的大部分也位于水面以下,称为前意识。露出水面的是有意识部分,其中大部分是自我,另一部分是超我。
人格的三部分不是静止的,本我是求生存的必要的原动力,超我则要监督,控制主体按社会道德标准行事;自我则对上按超我的标准做,对下吸取本我的动力。一旦这种平衡不能保障,人的心理便会失常,行为也会变得怪异而不为社会所接受。
现实中,人们一旦“撕破脸皮”就什么都不顾,原始的“本我”暴露无遗。而网络给人们“本我”的流露创造了一个绝佳的平台,网上的马甲是给“脸皮”一个遮挡,别人看不见你的脸,自然也无“脸皮”可言,此时一旦人格出现障碍,“本我”的快感就肆无忌惮。自己怎么开心怎么来,撒泼谩骂,挖苦讽刺,不管他人感受,只图自己发泄。
按照弗氏的理论,我们不妨把超我看成是成年人的自控力,自我是私心作祟,而本我就是原始的欲望。掌控自己的一言一行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正常人的兽性都是冰山的底部,藏而不露,文明社会中赤裸裸地描述性行为是低级庸俗的表现,对素昧平生的网友人身攻击,恶语漫骂,就更是匪夷所思了。
我一直认为,没有人可以说自己的生理 100% 的健康,同样也没有人可以说自己心理 100% 的健康。在网上,大家戴着面罩,穿着马甲,部分心理不够健全的人便乘机袒露出 90% 的冰山,把自己潜意识里的污泥浊水都洒在他人身上,以为自己“真实“,”坦荡“,某些旁观者也会爱屋及乌的把恶俗当“个性”,殊不知现代的社会道德和习俗约定是不允许他 / 她这样做的。至少,这种人是搞错了地方。
很多“个性”的东西还是留在水面下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