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顺2022-01-16 13:55:16

放平经典

 

 

放平了自己,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辗转反侧,鲜活生猛。

 

一天天变得沒趣了,儿女不睬你了,孙子不跟你玩了,老伴也对面杵着,因为你太经典了,时尚话叫金句。

 

 

读秦汉以前的书,一见到“诗曰”“书曰”,就翘行。啥也不碍。扩至唐宋…… 改革开放以来,也行。

 

(插议:“解放后”的文章,却是引号“”里的好读,纵然“书曰”“传曰”。很多很多的博文,就引用的话好看。)

 

 

“你这话很经典”“金句”,是表扬。啥叫表扬,就是分享自得。

 

“恰当的字,放在了恰当的地方”,更是在分享他认为的恰当,你觉不觉得是不是“享”,却是没被照顾的。所以,“经典”和“金句”,往往更像指令,或曰灌输性洗脑,过去叫醍醐灌顶,不大问你“奶脂过敏吗”。

 

 

说啥好,说得深,引出说得更好更深的。叫好书,好文章。直截令你Shut up或说不得的《红楼梦》,叫经典。

 

经典常常是会产生惹不起还躲不起感觉的书文。

 

“干嘛老训我?!”,读经典,总有这牢骚。

 

笑咪咪地训,佛系;唬着脸蔑,旧约。找《十日谈》《聊斋》去读,图个松快。

 

 

根据毛主席语录随身带的经历,相信bible ,就是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册子。闲了,闷了,没聊奈了,便宜地从口袋里掏出,随翻随读,随读随了。也没觉得有多好,可碰上的也多和自己一样,图方便,带着它,翻着它,不经意间,它成了人畜无害的共同话题。

 

这本来也没啥。可也不知咋的,话题不见了,“共同”则压过来,冒出个反动话,宗教法庭来。

 

 

觉得“分享”和过去的“仅提出参考意见”一样,有点小小的语暴。你怎么知道所言一定有“享”的滋味和“参考”的价值?经典就是所谓“给人玫瑰”,也不问喜不喜欢,“手留余香”地自许着。

 

 

“认识你自己”,人话,苏格拉底和你说得上;“我是你的路,你的光”,神话,洗耳恭听主说。和人说说话,日子过得快,也放松。总聆听,闷得慌。经典嘛嘛好,就是老“你听我说”,对不上话。

 

放平经典,也是放平自己。“无论什么你是谁,都来和我同行”,多好,彼此有个照应。齐刷刷地走方阵,能迈几步?

 

 

相信,确实有“不读就亏了”的经典。更信“亏了就亏了,有什么大了不得,去找更好的”的那股心劲。

 

 

捂热啥个书,都不容易。出门铲一会儿雪,直冒小汗。因此决定,放平经典。

 

 

“六经注我”,比“我注六经”更把六经当回事。其实,这也是“六经”由衷的希望。只是经典多半太老旧了,弱势了,掏心窝子的话,也没人听。扶老携幼,读书也这样,敢情!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QualityWithoutName2022-01-16 14:23:14
不说,不敢说,不愿意说“I am the way,the truth “ 肯定不是真神。
雪晶2022-01-16 16:01:47
哈哈,喜欢这篇,尤其里面的几个金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