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萋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东坡的这首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之一,让人们记住了“春江水暖鸭先知”,却很少有人会提到最后一句:“正是河豚欲上时”。
河豚鱼的鲜美是闻名世界的,吃河豚的最佳去处是哪儿?——江苏江阴。
前年回国出差,由于正直清明,便与父亲一道去江阴祭祖。行前,妻子在电话里再一次警告:“管住自己的嘴,不许吃河豚鱼!不为我,想想两个年幼的孩子也不能吃!”
到了江阴,方才见识了当地人吃河豚的阵势:大街小巷,只要稍有规模的餐馆的菜单上都有河豚!江阴人说“一朝食得河豚肉,终生不念天下鱼。” 姑姑为我们接风,自然少不了河豚鱼这道菜。父亲和我都申明不吃河豚,姑姑也不劝,更不给我们夹,只是她自己一边吃,一边大加赞美味道如何的不一般,让我肚子里的馋痨虫和妻子的教诲不断地掐着架。
姑姑说她小时候镇上有个大户人家,每到河豚上市的时候就宴请亲朋好友,但是他从不发请帖,客人自己来,自己带上碗筷,入座就吃,没有客套。所以至今江阴人饭桌上从不给客人夹河豚——河豚味道美,吃死不尝命!吃河豚是要心甘情愿的,要有点“虽九死犹未悔”的精神。
这吃河豚,大有敢死队员一去不复返的悲壮气氛,难怪江阴老话说:“拼死吃河豚”。不过凡是惜命的食客,必定退避三舍。但古往今来,冒死吃河豚的仍大有其人。河豚的魅力在于:你必须以性命作为抵押,才能享受那终极的美味。
大文豪苏东坡洒脱豪放,吃是他的一大享受,所以东坡肉留芳百世。他在江苏做官时,当地有一位善烹河豚的厨娘想借苏东坡名气,请苏东坡去吃河豚,苏东坡欣然赴约。面对厨娘烹制出的一桌河豚,苏东坡二话不说,坐下来埋头大吃。厨娘躲在屏风后面看,只见苏东坡只顾得吃,忽然丢下筷子,大叫一声:“值那一死!”,于是也就有了开头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句。
那么,“值那一死”的河豚到底有多毒呢?查了一下资料:河豚毒排在所有毒素的前十名之内,是氰化钾的 1000 倍。一条一斤重的河豚鱼体内,能提取出约 0.5 毫克毒素,可以毒死几十头大象。河豚的毒素具有很高的医用价值,目前国际市场上每克为 18.5 万美元,是黄金价格的 3800 倍。
难怪,一般人没有苏大文豪般的气魄是不敢吃河豚的。汪曾祺老先生回忆说,曾有同学多次邀他上家里吃河豚,并说:“保证不会出问题”,但他最终都未赴约。直至晚年,他才后悔当初拒绝了诱惑:“我在江阴读书两年,竟未吃过河豚,至今引为憾事”。
汪曾祺比不了苏东坡那么洒脱,他不吃河豚也能理解,可是饭馆老板最好每个人都是苏东坡。江阴有一家老字号,门口悬挂一块祖传的木牌,上面印着保单:如在他家铺里吃河豚中毒致死,主人可以偿命。这可不是忽悠,那儿的厨师或店主在河豚端出厨房前是要亲自试吃的。其实这也是所有饭店的规矩,河豚做好后,厨师要先尝第一口, 10 分钟后没事,才可上桌。而烹制河豚的厨师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他们毕业考试的最后一道试题就是:吃下自己做的河豚鱼!
有一部叫《考吃》的书中记载古人烹杀河豚的方法,其小心谨慎程度有如外科手术:“剖河豚,要先割眼,再去腹中鱼籽、内脏,自脊背下刀剁开,洗净血迹,肥厚之处血丝要用银簪细挑干净。然后剥皮,将皮入沸水一滚捞起,用镊子镊去芒刺。然后鱼切成方块,用猪油爆炒后下黄豆酱入锅烹煮。烹河豚,必须烧透。要是烹不透,必死无疑。” 河豚的毒素主要在肝脏、血和生殖腺,所以这些都必须小心地去掉,难怪汪曾祺老先生幽默地把吃河豚比喻为看“洁本金瓶梅”。
即便如此,大多数食客在举箸之前自己必须默默念叨: “生命诚可贵,河豚味更好,若要出事故,死也吃个饱!”,这样方能体会到吃河豚的惊险、刺激与快乐——虽然吃的同样是河豚,其中的滋味大有不同。好比那句话:“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
哦,你问我吃了吗?我肚子里的馋痨虫最终还是战胜了老婆的威严,我也做了一回苏东坡!哈,不用担心,否则我还能坐在这儿码字吗?你问我河豚的味道?哎,只可意会,岂能言传!你还是自己也做一回苏东坡吧,别像汪曾祺到老了才后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