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疫苗的副作用,按照官方说法是安全并有效。首先有效性已经证明无效了,不管刚开始是否有效,现在肯定是无效了,其实对于刚开始的有效性我也有怀疑,但就不多说了。现在谈论安全性的问题,其实稍微动一下脑筋就会怀疑为什么辉瑞和FDA不想公开文件。本来正常程序应该是一旦实验完成,文件就应该公布。FDA拒绝公布的原因是文件可能会让人怀疑疫苗的有效性,说明他们一开始在推行疫苗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可能的潜在危害。当然最后官司打输了不得不公布,自然让人怀疑其中猫腻,并让人怀疑会不会篡改数据。当然我们都知道篡改数据是重罪,可是如果是重罪就不会有人去做的话,世界上就没有犯罪了,因为有些人已经牵涉犯罪太深而不得不继续走下去了。
小丸子说到的4万多人有副作用,其中1200多死亡。这不是临床实验数据,而是紧急使用后3个月报告到VAERS的数据,包括在辉瑞的报告里面。至于三个月到底多少人打了疫苗,目前公布的报告没有总人数,所以暂时还不好下结论到底有多少人死于疫苗副作用。因为总人数不知,到底死了多少人也不知道,并且你很难将一个个体的死亡直接联系于疫苗。而且通常而言,报告的副作用通常只占总数的少部分。比如很多猝死的根本没人怀疑是疫苗的副作用,所以根本不会有人上报。但可以从一个数据看出来covid疫苗的副作用远远超过我们以前注射的疫苗,正常年份报告到VAERS的case通常只有5,6万,而去年报告的数据是70多万。正常年份注射的疫苗无论如何得上亿,所以我们可以看到covid疫苗的安全性绝对没有达到正常疫苗的安全标准。但这仅仅是冰山一角,随着更多的数据公布,会有更多的不利消息出来。不过取决于如何分析这些数据,而不是简单的看他们的结论。
因为一个人是否直接死于疫苗副作用其实取决于如何定义,所以具体个例很难界定。但如果分析群体死亡率可以看出端倪。英国的年度死亡报告其实就提供了一个分析的样本,我专门写了篇文章《救救孩子》(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6925/202202/9486.html),里面就分析了在注射疫苗和没注射疫苗的青少年群体中,注射疫苗的群体死亡率明显高于未注射群体。两个现象:同年龄组打两针比打一针死亡率高,不同年龄组,年纪越轻,死亡率增加越明显。当然你可以争辩并找一些借口。其实如果调查每一个死亡青少年的具体死亡原因就很容易看出来到底是不是疫苗副作用,比如如果多死的青少年都是非病理学的死亡,就可以澄清这个问题。但遗憾的是政府不去做这件事。20-30岁基本上两组持平。30岁以上,非疫苗组的死亡率开始超过疫苗组,年纪越大,疫苗组的死亡率比起非疫苗组差别越大。但这种简单的比较疫苗和非疫苗组的死亡率的方法有一个先天缺陷使其倾向于疫苗组。但因为数据的缺陷,就是没有每个年龄组每个月打疫苗的人数,所以成年组,尤其是高龄组,到底疫苗的保护作用有多大还不好说。但很显然对于低风险群体,疫苗副作用导致的死亡甚至超过了病毒本身导致的死亡。所以我对于疫苗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其实是持怀疑态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