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nK.Chang2009-04-12 16:42:12
华人奋斗史:

<记甄氏夫妇在普勒斯顿开的中餐馆> 肖恩

从盐湖城到爱达荷州的陂卡梯罗Pocatello去出差,人家告诉我有二种走法:一个是顺着15号州际公路经Tremonton分叉路口后再向东北方向北上;还有一条据说更近,可以从罗根Logan 经91号公路北上到达,那条路平坦好走,车不多,根据二
边之和肯定大于第三边的几何原理,应该是个抄近路的Shortcut。

我这次选择了后者。但是车子开出罗根已经过了中午,正在为是否不吃麦当劳而是能吃到一顿中餐发愁,车子开到普勒斯顿Preston这个小镇时,却在这个小镇市中心赫然看到一家有中文名字的中餐馆:"金城中餐馆Golden City Restaurant"
,具体地址是:204 South, State Street。我们喜出望外,即行停车去吃中饭。走进里面看到餐厅比较大,大概有一千英尺左右,里面还有个用于开Party的小会议餐厅。

里面供应的除了一般美国人喜欢的炒饭,甜汁蒙古烧肉,其它还有烤鸭,牛排以及中国味的水饺,锅贴等等,味道非常正宗可口。

餐馆雇用了二个美国姑娘当接待,但是甄太太,老板娘,亲自接待了我们,据她自我介绍,他们原来是中国广东台山四九镇的,来美国已经20年,前五年给人家餐馆打工洗盘子,后来就起了自己开餐馆的念头,并慧眼独具的发现了普勒斯顿


这么个边缘小镇来开中餐馆;应该说,他们当时作出这样的决策,也是一件非常有
勇气和魄力的事。据说现在每天顾客不少于四,五十人,因为在周围临近地区,这是
独此一家的中餐馆,还有外卖,所以生意不错。

甄太太告诉我他们过去在中国当农民,她还能肩挑140斤的担子呢!1988年来美国打拼,当时是三十八岁,现在已经年届六十,干不动了,想退休,准备移交给
下一代--他们的女婿。开餐馆是薄利多销的行业,靠的是长年累月的辛勤劳动,从进

货,加工,烹制,到送到顾客桌上,都需要劳力。十五年来,他们每天的生活就是
做工,睡觉,再做工,从早上九点半忙到晚上九点;累了,中午就在餐厅坐会儿休
息一下;就是这样的辛勤劳动,除了自己创造了相当的财富以外(他们有几套房子和
几部车子,他们自己开的是一部奔驰小van),还资助了他们的二个女儿接受了高
等教育,现在都是药剂师。他们现在已经是祖孙三代,其乐融融。

普勒斯顿Preston是个小镇,人口约为五千人左右,原来是个农场小镇,
80%是摩门教徒;周围的当地人到这家中餐馆来吃顿中餐,可能在这个文化娱乐生
活不多的地方也是一种难得的调节和社交活动。

我问甄太太,他们来这里与留在中国有什么差别?

她说,比中国还是要好,中国农村仍然是落后的手工劳动,种田非常辛苦;如果还在中国农村他们恐怕已经累死了;他们在这20年中回去过三次,看到他们的同龄人都是弯腰驼背,比他们要老得多。他们对于自己的现状感到很满足。

我再问她,你们是这里唯一的华人家庭,没有什么文化环境,年复一年,你们生活工作在这里,是否感到寂寞?她说,他们本来就从农村来,所以不喜欢大城市的热闹,倒觉得这里挺清静。她说来美国前在中国乡下读过小学,所以也常找些

中文书报杂志来看看,他们还有中文电视Cable。他们勤劳扑实的性格给我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

接着从厨房里出来个个子不高但是非常壮实的年轻人,他就是今后餐馆的新老板;他姓李,是美国华裔复员军人,虎虎生气,做事果断利索,确是像上过战场
的人。他可是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是Boise大学电脑专业毕业。我给他说你要珍惜
上辈的这份遗产;这个餐馆虽小,可是个可以世代相传的金饭碗,不要去羡慕那些
白领,他们虽然在高楼大厦的大公司里上班,西装革履,神气得很,但他们时刻都
有被解雇的危险,一夜之间就会一无所有,只有领失业救济;但你永远是独立自主
的老板,保持了做人的尊严,你今后不需要去看别人的脸色,只要自己苦干就行。
金融危机对你们的影响也不大,因为,再怎么样,饭总是要吃的嘛!他连连点头,笑
容满面,好像是说,正因为这样,所以我才离开Boise来接这个餐馆的。

十五年来,甄氏夫妇对当地普勒斯顿的开发和饮食文化做出了贡献,让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提高;与此同时,他们宣传了我们中华文化,他们做出来
的可口的饭菜以及餐厅里挂着的国画,让这个普勒斯顿小城镇以及临近地区的当地
美国人大开眼界,了解到大洋彼岸的中国人是多么的聪明和多才多艺!

他们是先驱者,他们已经创造了历史,但他们自己却不知道,他们那种勤劳朴实的形象令人肃然起敬,一直在我的回程中伴随着我,我于是拿起我的笔来歌颂他们,歌颂那些在世界各地像甄氏夫妇这样在默默打拼中谱写的华人奋斗史;就像日本人常说的,"世界上只要有公路就有丰田车TOYOTA";我们也骄傲的说,这个世界上,只要有城镇的地方,就有我们华人开的中餐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