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宏宇,这位在硅谷工作多年的加州理工博士于2009年回国创业,生产空气净化器,他的技术可以净化远小于PM2.5的颗粒,而且无噪声、免换芯,今年6月,他还拿到软银赛富数千万元的投资。来看看他的创业故事。
2006 年末,硅谷,Tessera公司的工程师冉宏宇正带领他的项目组研发一种新式散热方案。这项研究源自苹果公司的诉求——降低电子产品的噪声,为此冉宏宇开 发出了一种不用风扇的的离子风散热技术,原理是借助高强度电场把空气分子电离,然后加速离子运动,进而驱动空气流动。
“这 项技术有个问题,就是电离出的离子会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从而弄脏电子器件”,今天,已是苏州贝昂有限公司创始人的冉宏宇向黑马哥回忆贝昂独有的“离子 风”技术的缘起。在发现离子会吸附污染物的问题后,冉宏宇没有沮丧,反而意识到如果把这种技术应用在空气净化器上倒会是一个革命性的进步。
传 统空气净化器采用“风扇+滤芯”的过滤方式,噪声大,还需要经常更换滤芯,而“离子风”技术打破了这种组合,不但没有噪声,使用一段时间后,只要用水清洗 收集极,就能再次使用。冉宏宇觉得这是个创业机会,“特别是在中国”。2009年7月,他与妻子章燕在苏州当地园区750万元资金(奖金+入股)的支持下 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曲折创业路
回国前,冉宏宇已经在美国生活了15年,他与妻子都在硅谷的高科技公司工作,收入还不错。今天,让他细想这几年的创业路,他说2009年时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困难,否则可能会更犹豫。
首 先遇到的问题便是商业模式。美国工业体系角色分工明确,同一个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加工、渠道销售都由不同的企业担纲,冉宏宇之前所在的Tessera公 司就是靠研发技术、再授权专利给其他企业进行盈利,“公司100个人,每年却有20亿美元的收入”。冉宏宇刚创业便自然想到做这种专利授权的模式——轻量 省事。可当他与美的、格力等家电厂商沟通了一年多后,发现这种模式在中国根本行不通,“国人不认同知识产权的价值,美国一个核心专利每年会有3亿美元左右 的授权费,在中国恨不得10万块钱把你买断”。
不得以,冉宏宇只能做自主品牌,但他根本没有生产和市场的经验。
冉宏宇:我觉得可能是读书锻炼了自己的性格,在加州理工,获得博士学位是个非常艰难的过程,有人甚至读了13年。这影响了我做事的态度,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2011 年的冉宏宇在艰苦摸索。那年3月,贝昂的产品正式推出,但刚刚涉足生产领域的他,对代工厂的质量和产能都不能充分控制,最初的产品质量不尽如人意,与对方 也发生过矛盾。好在冉宏宇学习能力强,在生产和市场方面也顺利引进了人才,便很快摸清了门道,用了一年时间完善了品质,第二年登陆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 今年开始加大力度布局线下渠道,近期每月的销售额已过千万元。
空气净化器的独特生意
与 单一采用电离技术的空气净化器不同,贝昂可以净化PM2.5,以及甲醛等化学气体,“甚至可以净化小至0.02微米的颗粒”。但它的竞争优势不止在此, “刀架+刀片”的销售方式是大多数空气净化器厂商的盈利模式——通过后续销售滤芯获取更大的利润;高昂的更换成本却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而贝昂由于采用 了离子风技术,可以做到清洗、免换,这就很强地击中了人们的痛点。此外,作为世界上首款没有噪声的空气净化器,这一优势也能充分让其进行差异化竞争。
空 气净化器的销售有很强的季节、地域差异,今年上半年,贝昂就曾一度断货,怎样做好这一生意呢?对于季节性因素,冉宏宇采用了丰富产品线的方式来应对,除了 家用产品,贝昂正在推广车载净化器,并且与宝马、奔驰的经销商达成合作,可以进行嵌入式的后装;贝昂同时也在研发新风系统。“家用产品确实季节性明显,但 车用产品和新风系统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而且后者反而是夏季需求大”。当然,贝昂采用生产外包的方式,也能灵活地调整产能。
冉 宏宇介绍,目前北京一个城市就占到了贝昂销售额的30%左右,而相隔不远的石家庄情况却要差得多。怎样应对地域差异?贝昂从今年年初开始在京津冀、长三 角、四川等地布局线下店,发挥展示和增强认知的作用,他认为作为大件家电,老百姓还是希望能看得见摸得着。此外,贝昂还会进行以线下为主导的宣传推广。 “双十一的量是大,但电商这种大起大伏对生产和库存都有很大的冲击,相比来说,线下市场则均衡得多,能发挥缓冲作用”。 据了解,国内空气净化器市场仍是 国外品牌占多数份额,“前十名中国产品牌只有贝昂、亚都、远大”,但冉宏宇认为国产品牌研发在国内,更适应中国的环境情况,而且市场仍是供不应求,还没有 达到竞争白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