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有道2014-09-20 04:56:14
1999年,在杭州,蔡崇信经朋友介绍认识了马云。蔡崇信对两件事情留下了深刻印象:马云想创建Alibaba.com这个国际进出口平台的宏愿,和马云的领袖魅力。 那年晚些时候,蔡崇信再次来到杭州,带来了他怀孕的妻子克拉拉以说服她同意,那将是他们三个孩子中第一个。也是那次旅行中,马云和蔡崇信泛舟西湖,在那里商讨了阿里巴巴未来的远大计划。 辞掉70万美元的工作 蔡崇信辞去了他在AB投资公司70万美元一年的工作,提出想为阿里巴巴工作,不要钱。马云要求阿里所有18个创始人——里面只有蔡崇信是西方教育——接受600美元一年的薪水。

在成为阿里巴巴集团副主席前,蔡崇信担任阿里巴巴首席财务官超过十年之久,管理着公司的发展。他主导了2012年回购雅虎所持阿里股份的交易,那时回购股权花费了76亿美元。 埃里克·杰克逊自从2007年雅虎持有阿里40%股份时,就成为了雅虎的积极投资者。在阿里回购行动后,杰克逊和蔡崇信2010年10月在香港长谈了90分钟。 “那次让我一次大开眼界”,智冶基金的创始人杰克逊说,“他是如此让人印象深刻,以至于结束会谈时,我自言自语道,我们应该赶紧回去再买一些雅虎股票,因为在美国没有任何一个人理解雅虎持有的40%阿里,将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互联网巨臂。” 找Joe蔡就对了 这位“台湾囝仔”,不仅在阿里巴巴内位居要职,还是最敏感的职务。

当记者向阿里巴巴的员工一问起“Joe蔡”,每个人都闭嘴,“他不能谈!”为什么?“他太敏感了,要我谈马总(指马云)都可以,就是不能谈Joe蔡!”这位台湾囝仔为什么能在阿里巴巴内部引起所有人的高度敏感?   

过去十多年,蔡崇信一直担任阿里巴巴的财务长,直到最近才交棒,转而担任“集团执行副主席”;但无论职衔如何改变,阿里巴巴上上下下的员工都清楚,“只要是财务、投资的事,找Joe蔡就对了!”他就是阿里巴巴集团的财务、投资“总负责人”,所有阿里巴巴的资金调度、转投资、募资入股,甚至到近期阿里巴巴即将重新挂牌上市,全部由他统筹负责。蔡崇信身负的业务敏感性,不言而喻。 如何成为阿里帝国最佳拍档 蔡崇信与马云都是1964年出生,除此之外,两人从家世、学经历到个性,几乎没有一样相同,甚至是南辕北辙。马云开朗活跃,擅长演讲,有独特的个人魅力;而蔡崇信安静低调不多言,人很随和。两人一动一静,一外一内,却是成就今日阿里巴巴庞大帝国的最佳拍档。  

在台湾提起蔡崇信,也许企业界认识他的人并不算多,但如果提起他是“常在法律事务所的第二代”,相信许多人都会有印象;因为蔡崇信的父亲蔡中曾、祖父蔡六乘,就是以国际法律事务见长的“常在法律事务所”创办人,早期在台湾律师界,“常在法律事务所”与“理律法律事务所”可说是台湾独占鳌头的两大律师楼,而蔡崇信,从小就在这个充满法学素养的世家长大。  

在耶鲁大学完成学业后,蔡崇信便在海外工作,1996年,与台南帮大老、也是南纺创办人吴三连的孙女吴明华结婚,由于蔡中曾的政商人脉广阔,他还是乖乖回台,在晶华酒店办了一场世纪婚礼。   蔡家政商实力深厚,根据“常在”早期的合伙人、现任华通律师事务所所长刘振玮表示,蔡崇信的祖父当年还曾经接受过上海黑帮教父杜月笙的法律咨询,地位可见一斑,来台后,也经常承接行政院等官方大型法律案件的委托;父亲蔡中曾则是台湾取得耶鲁大学法学博士的第一人,还担任耶鲁大学的校董。后来蔡崇信和父亲一样取得耶鲁法学博士学位,父子同样出自耶鲁名门,曾经是台湾法律界的一则佳话。   

但接下来人生的路,父子俩就完全不一样了。“蔡爸爸”个性开朗活跃,还是桥牌好手,在好友口中的蔡中曾是位“天才”,很多新事物一学就上手,因此也把常在律师楼经营得有声有色。当年台湾国际性的司法案件还不多见,“常在”很早就接办这类型案件。   蔡崇信和父亲的个性大不相同,他外表谨慎严谨,不多话,但事情一旦决定,绝对是破釜沉舟使命必达。例如当年蔡崇信要辞掉在欧洲投资银行的工作,进入阿里巴巴,就上演了一番“家族争执”,才顺利过关。   

耶鲁毕业之后的蔡崇信,原本在北欧地区最大工业控股公司Invester AB香港工作,负责亚洲业务。1998年,Invester AB计划参与阿里巴巴的增资,于是代表人蔡崇信和当时的马云有了“第一次接触”,没想到,几次谈下来,蔡崇信自己“爱”上阿里巴巴,向马云毛遂自荐,而且还带着太太同行,以示决心。   

据媒体报导,当时的阿里巴巴还是一家前途茫茫,“钱”景不知在哪的网络公司,能得到外资金童蔡崇信的“青睐”,马云第一时间还不敢接受,直说只付得起人民币500元的月薪,哪请得起“年薪300万港币”的蔡崇信?  

同一时间,就连一向开朗民主、尊重孩子自由发展的蔡中曾也摇头,当时蔡中曾问身边几位经常进出中国市场的好友,据说每位好友都投下“反对票”;但最后,蔡崇信心意已决,蔡中曾仍然放手,让蔡崇信自己选择。  

就这样,蔡崇信卷起袖子,把名牌西服收进衣柜,踏入总部位在杭州的阿里巴巴,开始埋锅造饭的工作。  

如果以现在资本市场的标准看待,当时的阿里巴巴恐怕只能用“一片荒芜”来形容,别说没有制度、标准,就连最简单的公司登记都没有,蔡崇信到了之后,把阿里巴巴的员工集合在一起,在杭州湿热的夏夜里,拿着一块小白板,挥汗如雨地从最基本的“股份”、“股东权益”开始教起,接着又帮创始的“十八罗汉”,拟了十八份完全符合国际惯例的股份合同,从这一刻开始,阿里巴巴这家“公司”,才有了最粗略的雏形。   紧接而来的最大难关就是“钱”,也是蔡崇信进入阿里巴巴之后最艰钜的任务,尤其2000年前后,网络泡沫折损了一堆网络公司,蔡崇信要帮阿里巴巴在市场上找钱的难度,可想而知。从蔡崇信进入阿里巴巴起算,阿里巴巴一共经历了3次的重要增资,每一次,都让阿里巴巴脱胎换骨,有了崭新的面貌与股东成员,背后都是蔡崇信操刀,辛苦奔波的成果。   第一次增资是2000年,也是难度最高的一次,阿里巴巴要增资2500万美元。当时正值网络泡沫,网络公司血流成河,不知倒了多少家,阿里巴巴的状况当然也好不到哪里去。此时,蔡崇信找上了日本软银的孙正义。  

当时蔡崇信和马云两人赴软银在东京的办公室谈判,投资银行出身的蔡崇信,深谙谈判出价之道,即使两人明知当时的阿里巴巴体质羸弱,根本没有多少谈判筹码,但一坐上谈判桌,马云发挥独有的个人魅力,大谈阿里巴巴美丽前景,一旁的蔡崇信虽然不多话,却在关键时刻,对孙正义前两次的出价,勇敢说“不”。最后两人“完美搭配”,让孙正义点头答应拿出2000万美元。这一仗,蔡崇信帮阿里巴巴度过最危险的难关。  

软银的资金到位后没多久,美国科技股就因网络泡沫,从高点崩落,许多电子商务公司都在这波熊市中灭顶,惟独资金在手的阿里巴巴,有惊无险挺过这场世纪风暴。蔡崇信的运筹帷幄,当然得在功劳簿上记一大笔。  

此后,2004年、2005年,蔡崇信再度发挥冷静清晰的策略分析能力,分别替阿里巴巴筹资8200万美元,并合并雅虎中国,这两次重要的翻身,不仅让阿里巴巴有充足的资源,建构“淘宝网”,也因合并雅虎中国,坐稳今天中国第一大电子商务的宝座。  

一位投资银行人士分析,一路走来,蔡崇信操盘的最大难度,就是以马云为首的经营团队“根本没有钱”,这群人手中唯一有的就是“看对市场,卡对位置”。(vcpema) 阿里巴巴的制片人 阿里巴巴不总是被股东热爱。在2011年转移支付宝的所有权,阿里引起了雅虎和软银的抱怨,蔡崇信带领阿里巴巴和雅虎软银展开谈判,达成了随后的补偿协议。 如果阿里巴巴是一部电影,那么马云是明星主演和导演,蔡崇信则是制片人。当马云冒出很多想法,并且深入业务中去时,蔡崇信被看做是那个搞定事情的人。大部分认识蔡崇信的人,都描述他是一个低调、公平和谦虚的人。 “事实上,这对搭档如此成功,大概就是因为他们是如此迥异的两个人。”著名投资家吉姆·罗杰斯直言,“作为一个团队,他们做的非常出色。”(vcpe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