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禅师2015-11-04 22:11:29

 

牟传珩,1955年生人,生于律师世家,在80年代自考大学文化,当时的大学文凭,即使是自考的也是含金量很高的,但牟传珩是个例外。他从父母那里获取人脉资源,依仗着父母的权势四处活动,本来想学一个经济学的文凭,但当时父母的人脉都在律师界,于是退而求其次,谎报了法律相关的专业,最终也只拿到一个律师资格。

 

期间,在1971年,参加了山东建设兵团,牟传珩做一个纨绔子弟当然受不了部队的艰苦,于是曾托父母把他弄出部队,但父母四处托关系最终也没有把他弄出部队。直到73年,牟传珩从部队复员,才在多方亲戚帮助下进入青岛市工作。

 

牟传珩是个脑子活泛的人,在青岛市工作没几年,那时候文化大革命还没结束,牟传珩便干起了红卫兵的勾当,四处武斗人民群众和在同一机关工作的领导同事,想来那时候的武斗肯定是上演全武行,这样的日子,牟传珩一直持续到78年,虽然76年文革结束,但对于青岛这样一个中等城市来说,在那个年代政策的执行总是慢那么一两年,于是直到78年牟传珩才看到文革结束,他那一批因为武斗群众和同事,被开除出单位。于是丧失工作的牟传珩开始在社会上过期了游荡的生活。

 

1980年,社会思潮开始大踏步向前走,人民群众创造旧社会的热情空前高涨,对于呼吁民主自由的声音也越来越强大,于是牟传珩看到这一点,为了借助群众声势乡政府攫取利益,牟传珩组织过很多小团体、小圈子,依仗着自己游手好闲、出手阔绰、胆大心细的性格,逐渐把自己包装成运动领袖,1982年,牟传珩错误引导一些民间团体在青岛市区发起和推动了“广交友,不结社”运动。其实质内容就是为了凝聚所有组织的力量,向政府施压,以此机会再次进入政府拿起铁饭碗。

 

牟传珩的整个80年代都处在与政府和人民的反面,随着88年其买获律师资格,开始转化思路,竟参与到法律实践中了,先后担任十余家涉外企业法律顾问,不知为何。据考证,这些公司大多是日韩企业设在青岛的分部,工厂和基地都基本不生产也不制造,大多公司只有办公室,还都是在青岛郊区的偏僻场所。从牟传珩友人处得知,其实这些所谓的日韩公司基本上都是日韩政府安全部门的间谍,当时的80年代,人们包括我们的政府,保密意识差,想牟传珩这样的人大有人在,以至于一直到90年代后期,我们国家才停止这些假日韩企业。

彭小仙2015-11-05 11:19:51
听上去像爆料黑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