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CK10252016-10-30 17:43:59

走下神的科

 

--“天地生人学术讲座”第1229讲(2015年9月26日)

 

宋正海(天地生人学术讲座组织人、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研究员)

 

从“科学”这个词进入中国以来,围绕“科学”的各种命题,如科学的定义、科学与格物致知、科学与伪科学等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纷繁混乱,旷日持久。五四运动之后就有多次科玄之争,其中包括多次中医存废之争,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何以只在中国出现这种情况,争论时间又如此之长,影响如此之广,而且越演越烈,始终没有一个一致的说法可以平息这场争论。这种百年之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已成为一种常态。

 

大家纷纷表示自己是科学的,而对立一方是非科学的,为此争得面红耳赤,好象谁顶了科学的桂冠,谁就成为真理的化身、历史的推动者、上帝的代言人。某些人甚至以科学之名左右了很多科学工作者的命运。

 

近三十年,中央对科学事业的投入空前加大,科学工作者的荣誉地位也极大提高。但由于百年科学之争没有根本的答案,而导致乱象丛生,反而造成中国科学创新(不包括技术发明和专利)的止步不前,学术剽窃和学术腐败成风。我认为,归根结蒂是科学本身的纠错功能,创新功能被科学迷信的乱象所阉割了。科学研究没有了这些功能,科学还是科学吗?科学发展禁锢在条条框框之中,这个不能研究,那个不能探索;这个伪科学那个不科学,科学无禁区、科学认识无止境实成为一种空谈。

 

一、科学的真面目

 

关于科学定义不下百种,这里不再纠缠,这可以留给科学哲学家继续研究和争鸣。我认为,稍有科学常识的人都应认识到。人类生活在世界之中需要有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如生产、经济、政治、哲学、宗教、文学艺术、道德等。人类在自然界生存、发展首先要了解有关自然环境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知识,知识的积累和系统就逐渐形成科学研究的形式:概念、假设、定律、公理和体系,这个系统的有关自然的知识就是(自然)科学。

 

对自然的认识和知识积累是受,人的实践的深度和广度、认知方法、自然现象显现程度和社会条件等所制约,所以科学的每迈进一步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在一个具体历史阶段,人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有限的,达到的知识系统只能是相对真理。人类的认知只能在实践发展中才能不断深化,将前人的错误不断向正确转化。但这里往往也会出现非左即右甚至停顿的曲折过程。

在科学实践中,由于掌握实证材料毕竟有限,所以假设是必须的,正如恩格斯所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假设是科学研究中的基本方法,也是很普遍的方法,特别在探索天体史、地球史、生物史、社会史、人与自然关系等复杂对象时。最终我们可以总结出科学本身包含有正确,但更多仍包含错误,需要在不断纠错中成长,甚至可以说科学的成长是在一个错误建立在另一个错误之上。由此可见,科学并不能代表真理,更不能等同真理的。

 

 

科学的本质是有纠错功能的,科学是在不断实践和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中无限的接近真理的过程。由此可见,科学研究实践必然促进科学的进步和创新。科学工作者只要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老老实实地工作,不造假,严格按照观察和实验、归纳和演绎、科学的抽象、科学的假设等基本方法认真工作则所得出的结论即使有错误也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现代的一些大科学家如霍金也在不断修改自己的科学假设,这是允许的非常正常的。

 

在复杂问题探索中,学派存在是非常常见的,每个学派的存在都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和实证作为支撑,学派争鸣也很激烈,百家争鸣方针是十分必要的。总之,人们对具体科学研究工作应有起码的宽容精神,不能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伪科学”帽子、棍子满天飞。即使最后证明是错误的,我们更重要是及时帮助分析错误的成因,进行必要的纠正。

现今的科学体系主要仍是文艺复兴后一段时期迅速发展起来的还原论科学体系。这一科学体系促进了工业革命在近代西方的崛起,是科学史上辉煌的一页。但当前这种科学体系的双刃剑性已充分暴露,其所引发的资源、能源危机和环境破坏日益严重,大规模的杀人武器和科学疯子正把人类引上灭绝之路。人类社会已面临能否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而且还原论即使在西方也发展到尽头,造成科学终结说。由此可以说一个具体的科学体系,不管还原论体系还是整体论体系,都有发展的局限性,过度发展,谬误丛生,必然进入死胡同。

另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作为普通百姓的我们虽然享受各种科学成果与商业结合的福利,但在面对各种生活中的科学疑问时,总是听到不同的相互矛盾的观点让人很难取舍,无所适从。人们总是被一些所谓专家颐指气使的告知,这是科学的,那不是科学的。他们往往没有讲出令人信服的科学道理却常信誓旦旦胡说一气。 

 

二、科学是如何走上神坛的

科学既然不代表真理,只是关于自然的知识体系,并时时摸索在错误的道路上,那么它在中国是如何走上神坛,成为决定我们对与错的上帝代言人呢?

科学只是有关自然的系统知识。不同国家民族乃至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科学认知体系并有自己的发展轨道。中国古代有着发达的科学,但是一种整体论科学认知体系,曾促进中国古代辉煌的(生态)农业文明的发展。只是在近代中国因多种原因科学发展出现了停顿,近代还原论科学也没有在中国产生。而近代西方适合工业文明的还原论科学认知体系迅速崛起,辉煌一时,近代中国又在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侵略下迅速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五四运动开始,科学那时被称为“赛先生”(Science)。它和代表民主的“德先生”(Democracy)被同时引进中国,成为中国的救世主来改变中国,挽救满目疮痍、积贫积弱的中国。中国大众怀着极大的救国愿望向往西方文明,否定原有的肯定外来的,这种精神在当时是值得肯定的,但也埋下了祸根。

五四运动的成果,随着代表进步的政治运动的成功,也改变了科学在中国的命运。“德先生”是一种政治进步的符号,当时中国因全盘西化,引进了德先生,还打包引进了赛先生。它俨然与民主、进步等政治符号被共同抬到了历史的神坛上。文革之后改革开放,大众发现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是很大,于是国人的自信心又被击碎了,全盘西化又一度不可遏制,科学的神化进一步被加剧。

更为严重的祸根是当时并没有科学认知体系多样性的观念,中国传统整体论科学认知体系被称为“格致”,并不称“科学”,而只是刚引进的还原论科学体系称为“科学”,因而中国只把还原论科学体系当成了整个科学。但是当一种体系在中国不知不觉中被当成了整个科学,并占据神坛后,体系的局部利益通常会膨胀。为了发展还原论科学体系,更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建立起相应的科学共同体又是自然的。

 

作为共同体就有自己利益诉求和必要的排他性。作为还原论科学体系,也自然会产生相应的科学观和科学哲学理论,并得到推崇而发展。显然这些科学理论有利于对事物简单性的探索而忽略乃至拒绝事物的整体性、相关性的探索的。于是科学工作的首要任务就自觉不自觉维护还原论体系,甚至为了维护体系血统的纯正,科学本身的纠错功能、创新功能被忽视,甚至无视它的存在。 

 

 

三、科学界乱象

当科学,特别还原论科学体系在中国霸占了神坛之后,中国科学界就乱象丛生。于是乎,学术界一些居心叵测的赵高式人物和一些形形色色的投机者拉大旗作虎皮,打着保卫科学的旗号,挥舞着“伪科学”的帽子、棍子打压科学原始创新成果,更压制有中国特色原创成果的产生。打压以整体论科学体系为主的自然国学和民间创新,集中表现:

 

(1)几千年中国传统整体论科学认知体系的研究被排挤出当代研究体系,流落民间。于是,几千年培育发展起来的中华科学认知体系的优秀基因无法为当前科技创新服务。博大精深的周易、阴阳五行、取象比类、传统风水学、传统预测学一律被无差别归入“伪科学”之列,缺乏应有的研究和支持。骂一下“中医是伪科学”已成为当前一些自翊为科学信仰者进入科学殿堂的廉价入场卷。

 

(2)西方科学发达国家已较好实现科学无禁区,甚至UFO、人体特异功能、灵魂是否存在等也是可以自由探索。但在中国至今仍处处设立科学禁区,可探索的范围狭窄。

 

(3)学风败坏,道德下滑无底线。我们不是树立科学工作者对真理的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职业操守,而是笼统地把科学家奉为道德楷模。事实是手中有了权、有了钱的学术界并非一定是道德的高地。而今学术界不说剽窃成风,造假成习。就是作为普通人的道德标准,一些人恐怕也达不到,时而爆出丑闻。论文造假十分严重。

 

国家学术资源浪费惊人、学术腐败空前严重。才疏学浅之辈凭关系可以轻松拿到大课题,成为学术界的老板。真正有才能勤勤恳恳从事科学工作的人可能只能拿到小课题或根本拿不到成为老板的打工仔。大课题小创新、大经费无创新现象处处可见。假公济私,大量科研经费流入私人腰包随处可见,国家成为名符其实的“冤大头”。

 

 

(4)学霸横行,践踏学术民主。只要是与自己科学理论相左,就利用手中权力一概批成“伪科学”,排除异己不择手段。

 

(5)压制民间科学创新,广大民间科学家被彻底逐出科学殿堂,成为科学流浪者,处于论文发表无门,学术交流困难,创新成果自生自灭状态,有的民科人士被社会抛弃视为“疯子”、“怪人”,有的民科人士乃至生活难以为继。科学资金掌握在专业科学家手里,为了维护血统纯正,即使钱“打水漂”也不愿意帮助真正困难的民科。全国只有袁隆平等少数科学家支持全国民科会议。但这唯一的为民科成果交流的全国学术会议却一届比一届困难,规模越来越小,民间科学创新困难重重。 

 

 

四、让科学研究的权利回归到人民的手中

 

近十年中国变了很多。中国人有钱了,民族自信心有了一定恢复。西方的月亮也没有那么圆了。

全盘西化这条路终也走不下去了。科学在中国终于到了走下神坛的时候。今天:

 

(1)大多数的年青人受过高等教育,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应该说今天的人民普遍具备了掌握科学的工具和方法的能力。

(2)文化的多样性、科学认知体系多样性已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支持。

(3)科学的定义也有了更广义的解释,越来越能包容各种科学体系及其有关探索;

        越来越成为关于“有关自然的系统知识”的定义。

(4)科学性的标准也有了更全面正确的理解。

(5)原创力正逐步成为重要的国力之一。原创性从没有象今天那样受到各国的重视。

至此我们为什么不能真正实行科学研究无禁区呢?把那些具有合理科学要素和方法的研究都称为科学(性)呢?只要对人民、国家、世界有利又有什么是不能研究和探索的?让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科学研究的行列里来?当科学成为人民大众手中的工具时,科学本身就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了。

总之,当前科学在中国已到了走下神坛的时候了,是该卸下神秘伪装的时候了。

恢复它的本来面目,让它成为人民手中认识自然探索真理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