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CK10252017-02-19 17:12:56

中医不科学不代表不正确

文/中华亲爱家

 

一些人批评中医,说中医不符合科学,应该取缔。这种观点,欺骗了许多对中医缺乏了解的人。但仍然有许多人,他们不赞成取缔中医,但又不知如何阐明自己的观点。

一位学者说道:“说中医不符合科学,就像说周易和楚辞不符合英语语法”。这位学者对中医的辩护,是有说服力的。从遥远的古代而言,中医是中国人看病的医术,西医是西方人看病的医术,它们在各自的地域、对各自的人群,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治疗了人们的疾病,呵护着人们的健康。因为中医与西医的特点不一样,中医难以用科学的方式验证,就说中医是落后的,就说中医要取缔,这种思维,本身就是错误的,既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不珍惜,也是对国人身体健康的不负责任。

我感到,科学两个字,在近现代中国,已经被滥用了。在他们看来,促进科学发展的,就是好的事物,阻碍科学发展的,就是坏的事物。在他们看来,一项事物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看它能不能为科学所验证。他们所说的科学,到底是什么?不正是物理、化学、生物、数学这类学科吗?加上与这些学科有关的逻辑判断推理,以及由这些学科建立起来的现代技术吗?

 

但人类还有其它许多学科,如文学、伦理、哲学、宗教,这些东西不是科学所能验证的,却是人类社会早已就有的,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岂能说它们就没有价值?岂能说它们是荒谬无稽的?就人类社会而言,忽视科学,固然经济难以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会相对贫困,但如果忽视文学、伦理、哲学、宗教,这个社会决不会和谐,整个社会必然危机四伏,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决不会幸福!

 

只强调科学,不强调其他学科,只尊重科学思维,不尊重非科学思维,本身就是一种无知!即使是科学,也离不开文学、伦理、哲学、宗教的指导。当科学脱离文学、伦理、哲学与宗教,脱离人类高尚的动机,仅仅为了满足人类兽性的需要,科学不但不是好事,反而是灾难。当科学坚持文学、伦理、哲学与宗教的指导,是为了满足人类高尚的需要,科学才是好事,才是人类文明的福音。

中华民族是一位重文化的民族,几千年时间,在历史、伦理、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创造了辉煌的成果。这本来是一笔珍贵的财富!可是,到了二十世纪,中国的许多读书人,不以这些方面为荣,反而以这些方面为耻。其典型事件,一是上世纪二十年代以周树人、胡适、陈独秀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二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个别政治人物发动的红卫兵运动,三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一批半桶水读书人通过电视系列剧《河殇》发起新一轮丑化传统文化的运动。这些,都给中国传统文化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也使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

美国作家用一句话概括了中国二十世纪的思想史:“唯科学主义的胜利”。这种唯科学主义,表明了他们对于文化的无知,对于人类的无知。这种无知,不但使中国民族几千年创造的辉煌文化得不到保护,愧对列祖列宗,而且也必然使当代中国继续在混乱和动荡中徘徊,难以找到前景与希望!

有一种愚昧和野蛮,叫塔里班。它认为只有它自己的理论和信仰,是正确的,为此镇压其他一切信仰的人,乃至破坏价值连城的文化古迹巴米扬大佛。有一种愚昧和野蛮,叫斯大林主义。它认为自己的理论和信仰是有价值的,为此为乌克兰的所有民间文艺加以毁坏,甚至将所有的民间艺人从肉体上加以毁灭。有一种愚昧和野蛮,叫文革。它认为宗教是精神鸦片,认为文物代表落后,知识越多越反动,所以禁止宗教,破坏文物,迫害知识分子。

同样,还有一种愚昧,叫唯科学主义!它认为科学不能验证的东西,都是伪科学,如中医,如气功,如风水,如巫术,它认为宗教是虚假的、灵魂是不存在的,它认为科技含量越高就是越好的,因此转基因是好事、原子弹是好事、克隆人是好事、移山填海是好事,根本没有看到这一切是双刃剑,因此人类发展这一切必须慎之又慎!切不可操之过急!

_______

 

韩启德院士:中医不科学不代表不正确

 

2014年5月24日至26日,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在云南昆明举行。年会的一大保留节目,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和当地大学生的见面会。一个曾经在公社卫生院工作十年的医生,一个当今中国科技界的领袖级人物,一个40后,和90后的大学生轻松地聊起人文修养、探讨中医是否科学、科学是否正确、辨析医患矛盾、建言大学生就业……

开场白:“韩爷爷”的节日

每年的科协年会都有这么一场活动——科协主席和大学生对话,每次我都很享受,每年的这个时候都像是我的节日一样。不过我也有一点担心,以前学生都叫我韩校长,前几年,突然一个学生因为要解决一个问题给我写信,叫我“韩爷爷”,当时我就很郁闷,我说我成了爷爷了吗?后来一想,可不,你们不就是我的孙子辈年龄吗?我自己真的已经老了,但是我的心没有老,我觉得我怎么能当爷爷呢?同学们在我的心目当中好像都是兄弟姐妹。有一点是肯定的,我敞开心扉,你们把你们想说的都说出来,我也把我想说的全部说出来,绝对不会有任何矫揉造作,更不会用一些长篇大论的理论来说教,我觉得最可贵的是心灵的沟通。

医学生最重要的就是人文素养的培养,大学生要多看小说

人文素养不是上音乐课、艺术课学得到的,人文渗透在人的血液里,大学生要多看小说,看经典的文学著作,包括18、19世纪的外国名著,包括现在中国好的文学作品。我经常给学生推荐好的小说,长篇的、短篇的都有,如果有同学有兴趣,我给他很大的鼓励。我们(北京大学医学部)现在又推出了一项举措,当八年制最后一年的时候,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写出人文病理,我们现在叫叙事医学,除了写疾病规范的病理以外,必须写出病人患病以后的心理、家人的反映、看病过程当中有什么心理活动,你自己是怎么沟通的。

我不太同意中医是科学

我开始说雷话了。中医是科学吗?说老实话,我不太同意中医是科学。中医是人的艺术,是我们要大力推崇的,中医能看好病,无可非议;中医要大力推广,要继承发扬,毫无问题。但是中医是科学吗?这值得探讨。我们讲的科学是一科一科的学问,现代的学问必须包含要素,必须是可质疑的,不断地靠向真理,不断地纠错,必须是能实证的、量化的,必须用逻辑学的方法等等,科学的要素,有很多我们中医是达不到的。中医凭感觉、凭经验,但是说有没有经过实证?有。经过两三千年绵延不绝,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大量的病都看好了,这是事实。但是它并没有符合科学里面的很多要素。

我在农村当医生的时候,也学了中医,我给人看病,学了九个月就用中医,后来找我看中医的人不比找我看西医的人少。就我的了解中医是好的,但不一定是科学的。科学并不在于正确,不科学不说明它不正确,不好。如果硬要把我们的中医跟现代科学去靠,永远使人觉得你不如现代科学,跟现代科学没法儿去比。

我的一个核心的意见是我们对科学要有正确的理解,不要把科学跟绝对正确联系起来。科学只是我们人类文明发展到公元1500年以后,在这几百年里面,一部分地球人所认定的一种体系。而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认定的体系,为什么一定要把两个体系去完全等同起来呢?我们应该有这个自信,也应该吸收互相之间的长处。中西医结合是一个非常好的道路,可惜两个体系、两个哲学体系要把它合在一起谈何容易。

要学习中医的接诊之道

我们现在的西医几乎已经不碰病人了,裘法祖先生在世的时候提到一个故事,说一个病人肚子疼,找到他,他让到检查床摸了一下他肚子,这个病人就感动得掉眼泪,说你是我看的第六个医生,前面五个医生都没有碰过我一下肚子。我们西医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完全靠设备,完全靠人为确定的指标来解决问题。

 

尽管有它很好的能解决问题的地方,但是确实离开病人越来越远,这就容易造成矛盾。我们不说别的因素,中医来说首先要把脉,医生的手搭到了病人的手,如果再加上一个笑容,病人的感觉跟我等了几个小时,看到医生头都不抬,化验单一开检查去,感觉很不一样。

我看中医的体会就是中医容易跟病人搞好关系。西医来问你怎么不舒服?我也不知道怎么不舒服,就是难受。西医看所有检查都没有问题,然后说你没病,病人不生气吗?我要你干吗?我就是难受,你说我没病?中医不会这样,我当中医,病人刚走进来我就知道他大概是什么问题,然后坐下来,在农村的时候,妇女坐下来给你一个胳膊,什么也不说,我就知道她要我把脉是不是怀孕了。

 

中医的怀孕的脉是很好把的,我学了9个月,掌握的非常好,滑脉就像钢珠子在手底下滑过去,你就问她你月经过去了多长时间?她说我已经有两个月了。恭喜你!你是神医!

大学毕业生收入比农民工低是合理的

刚刚大学的毕业生和一个从事了多年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到底应该谁拿得多?我认为你刚毕业的大学生,什么本事也没有,什么事儿也干不了,你凭什么能够比盖那么好房子的人收入多呢?你同样工作了像他这么多年的时候,你如果专业知识发挥作用多了,你对社会贡献大了,你的收入自然会比农民工多。我们农民工如果满足于现状,不学习,不长进,他的收入只能跟着平均社会的收入往前走,他是要依靠别人、整个社会的收入升高而升高的,但是大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经过你的努力,后面你可以使你的收入不断地上升。这个情况是不一样的。

大学只是给你一些书本的知识,在你没有变成你的实践能力的时候,你对社会的贡献是不多的。当然,你说我们现在读大学要有成本,我要交学费,但是国家在你身上花的钱更多。所以,我觉得大学生刚刚毕业的时候,即使收入比部分农民工还要少一些的话,我觉得也是合情合理的。恕我直言。

呼吁越到基层收入越高,职称越高

我跟中央领导开座谈会的时候,包括中共中央、包括国务院、包括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我多次提出这个观点。像我们这样60年代的大学生,我们毫无代价统统到大西北去,有一个红头文件规定,必须到县医院以下,所以我到了公社卫生院,一工作就是十年。但是我们对现在的年轻人不能这么要求,时代不同了,环境不同了,这是不可能的事。

 

我们现在是市场经济了,人也是要在市场中流动的,人都往高处去,你们想想我们的子女现在是什么要求?所以,我觉得政策要讲究实际,拿医学毕业生来说,如果留在昆明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和下到红河州下面一个乡镇卫生院,钱少拿了,地位低了,本事也小,凭什么要去?凭什么你号召我,我就要去呢?

 

所以,我觉得我们政府出台了很多的政策,但是不够,如果今天总理在这儿,我也会这么讲,现在这点政策没用,必须作出大的调整,要一级一级把收入倒过来,越到基层收入越高,越到基层职称越高,职称怎么能越高呢?单独给他立农村基层医生的序列,在昆明当五年医生以后可能还是主治医生,但我到农村去可能已经是副高职了,你不平衡吗?你来!

最近有一个建议,就是省、县、乡要建立人才机制,乡镇医院的医生跟县医院的医生人事上要统一,要流通,所以到乡镇去的人,你的人事关系是在县医院,县医院的人随时到乡镇,是一盘棋流通的。财政上省和县要打通,而且要倒挂,只有在人、财、物各个方面都向基层、向农村倾斜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扭转现在这种不好的局面。现在是恶性循环,人才越留在上面,病人越往上走,越往上走,越没有人到下面去,我觉得要扭转这个,必须要下大的决心,我附和你的意见(现场医学生提问,建议待遇向基层倾斜),也把你的意见记下来,我将来再提意见的时候就有了依据了,我说,我在和学生对话的时候,昆明医学院的学生跟我反映了这个问题。

医者的根本是仁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