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CK10252017-06-15 20:04:52

制度与文化,就像鸡和蛋的关系

by 黑白先生

 

有人说鲁迅只找人性的毛病,从不找制度的毛病。胡适只找制度的毛病,从不找人性的毛病。这就是区别。换哪国是丛法社会,人性也会被带坏的;换哪国是平等社会,人性也会带好的,这个胡适比鲁迅明白,中国的问题其实是制度的问题,表明是人性问题,就是鲁迅的问题。

 

其实我一点也不赞同这种说法,因为鲁迅所提出的国民性,根本就不是自然的人性,鲁迅认为国民性是有毒的儒家传统文化熏染的结果,改造国民性需要每个人从现代文明的观念上自我更新。你指望这么一群遗老遗少怎么可能建立平等自由公平的先进制度呢?制度的制定者不是天上下来的,就是你我他。所以,以蔡元培陈独秀鲁迅胡适为代表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目的就在新民。

 

我觉得胡适与鲁迅都是问题中国的思想巨人,只是思考的角度不同。在黑白先生看来,制度和文化间的关系,就像鸡和蛋的关系一样,其相互影响的过程就像鸡和蛋的发育相互促进一样。你说制度是硬件,文化是软件,其实反过说来也行。进步不是幻想,也不是意淫,但它很缓慢,却总是令人失望…但是,有两个论点总是站得住脚的。一个是,你在没有改变制度之前怎么改善人性?另一个是,你在没有改善人性之前改变制度有什么用呢?所以,人性与制度本来就互为因果。

 

其实,文化更像先天基因,不易变,而制度虽可不断完善,但却总是受制于文化的约束。国人之所以老强调制度问题,其实是一种思想和行为偷懒的结果:你说他乱扔垃圾,他说关键是制度。你说他不遵守交通规则,他说关键是制度。你说他不遵守心中的道德律令,他说让康德下课吧,关键是制度。说到这里,我想起两本发人深省的书,一本是休谟的《英国史》,一本是丘吉尔的《英语民族史》都是从文化角度来分析制度的形成,这是一个态度的问题。而反过来像中国历史课本或者很多中国史书,并不谈文化问题,只是强调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多么多么的灿烂辉煌。 当然,文化也需要传承的,但是,文化的传承,并非一成不变的复制传播,而是在现代文明的影响下,与新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有机融合,一些文化被传扬,一些被改造,一些被取代。

 

比如,印度虽然有极好的民主体制,但是由于印度的种姓文化下所谓的民主,只能使人们心理极度扭曲变态。我看过一个纪录片《印度的女儿》就如中国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将人分成几个不同的等级,不同的种姓之间不允许通婚,低种姓自己也拿自己不当人。有文化、高种姓的更没有平权意识。在印度,杀死擅自交往低种姓男友的女儿或妹妹被称为“荣誉谋杀”,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印度酿成一个又一个的惨绝人寰的悲剧,而又依然肆无忌惮!所以说,制度再先进而文化却跟不上现代文明又有何用?

 

我觉得鲁迅之所以伟大,就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喊出了传统旧文化吃人的本质,确实震惊了一些做美梦的人。迄今为止,国人并未就此进行过一次全面的、大规模的文档解密和检讨,也没有过一次对封建意识的彻底反思和文化清理。没有反省就没有进步。“省”,忏悔之别称。西方世界,从圣奥古斯丁到卢梭的《忏悔录》,无不激起巨大感应。忏悔是心灵的洗涤,人皆可行,而罪人忏悔更具启示意义。我们迫切需要从历史灾难中获得可贵的经验教训。如果不对这些历史观、哲学观、文化观进行必要的扬弃和整合,当代社会便难以形成基本的价值共识,民主法制的道路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