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17-07-05 乔叶 文汇笔会
前些时,应某书店之约,有大咖级的文学前辈从京城来到郑州做读书分享会。书店安排的午餐地点是鼎鼎大名的阿五美食,红烧黄河大鲤鱼是其招牌。
一行六人进到包间,刚刚落座,服务员笑盈盈走到大咖身边,响亮地喊了一声哥:
“哥,欢迎你来到咱们阿五。我是甜甜,很高兴为您服务!”
大咖哥忙不迭地点头:“好,好。”
“听口音,哥从北京来?”
“是啊。”
“咱北京,还那样?”
这问候语中间的停顿着实意味深长,哄堂大笑。
“是啊,还那样。”哥很随和。
“我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工作过好几年,三年前才回来的,”甜甜唠着嗑,端茶倒水斟酒布菜都不耽误,“就是三年前的今天,从北京回来。三月十五号结的婚,四月十五号怀的孕。”
又是哄堂大笑。
“那怎么没有在北京找一个呢?”
“也想在北京找呀,找一个北京人,在北京扎上根儿,那该多好呀。可是咱追了一个,没追上。”莞尔一笑,“有个马来西亚的客人喜欢咱,追咱也没追上。”
“缘分不到呀。”
“是呀哥,缘分不到就是不行,咱也喜欢北京,可缘分就不在那儿,就在咱老家哩。”
“遗憾不?”
“也不遗憾。咱老公挺好的,还有个帅儿子,有啥可遗憾的!”甜甜咯嘣脆。
“瞧瞧人家,活得这叫一个明白。”哥赞叹。
已经好些时日没见过这么自来熟的服务员了,不知道这是不是属于程式化的工作风格,以便拉近和客人们的距离,短暂地营造一种亲密关系。不过,不管对多少客人这么自述过,都不妨碍此刻我们愉悦地接纳。她不是演员,她不是在演戏,也许她只是一个看着热闹的寂寞的人,我们不也常常如此?
甜甜已经开始给哥介绍刚上桌的黄河大鲤鱼,请哥喝鱼头酒,说是“鱼头一对,大富大贵。”哥把鱼剪了彩,她又给每个人分到盘子里。等这面的鱼肉吃差不多了,眼看着哥去夹下面的鱼肉,她的筷子轻巧敏捷地先伸了过去:“哥,等我给您把鱼顺过来。”
“顺过来?”
“对啊,咱不叫翻,叫顺。咱黄河边上留下的老规矩,忌讳说翻。”
“嗯,顺好,顺好。”哥频频点头。
她的胸前挂着打赏用的二维码小牌,这种小牌最近在郑州的饭店里很是流行,相当于小费,标价3.99元。客人要是觉得哪个服务员好,就可以这样打赏她。但是如果客人不说,服务员就不能自己主动向客人讨要。甜甜挺着胸脯,蜜蜂一样忙碌着,那个小牌熠熠闪光。
“你这牌子,是什么意思?”哥终于注意到了这个。甜甜便介绍了起来。
“这个真不错,”哥也开始调皮,“如果我没钱打赏,你不会恨我吧?”
“哪能呢哥,看您说的吧。有打赏是哥,没打赏也是哥!”
“这丫头真讨喜,来来来,我替哥打赏你。”随行中的一位男士受不了了。
“哎呀不好意思呢。”甜甜撒着娇奔过去,弯下腰,让他扫着小牌,殷殷道谢。不一会儿,手里拿着一样东西走进来,走到哥面前:“哥一看就是个高级文化人儿,气质不一般,肯定喜欢读书。我特意向领导申请了我们阿五的精美礼品送给哥,还请哥不要嫌弃。”
是一枚铜制书签,U型,一端镶嵌着一尾小鲤鱼,很是别致。
“希望哥读书的时候会想到郑州,想到郑州的时候会想到阿五,想到阿五的时候会想到甜甜。”
众人熏熏然,都看着哥。哥掏出了手机:“来来来,跟我说说怎么打赏,必须打赏,必须打赏。”
于是一行人依次打赏,甜甜走到每个人面前接受扫码。整个包间里其乐融融,如沐春风。
告别的时候,她一直把我们送到电梯口,微微鞠躬,说:“抱歉我不能远送各位,还要服务别的客人。再见!期待再次光临!”
已经离开饭店很远,她喊“哥”的样子犹在眼前,那一声声清爽明亮的“哥”犹在耳畔。她喊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应该没怎么想——肯定没怎么想。她喜欢喊,也知道哥喜欢听,那就喊了。她不犹豫,不纠结,在自己的权限之内,按照自己的逻辑自然行进。所以,哥说她是个活得明白的人,没错。
这样的人,实在应该被打赏,也一定被生活在以各种方式打赏吧。
本文刊于2017年7月5日《文汇报 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