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CK10252017-12-03 12:59:22

陈全林

 

《眼光与机遇》

 

《丹青记》,一口气读完了。主人公全显光是辽宁鲁迅美术学院教授,

一位真正的大师,一生勤奋、精进、好学、谦虚、创新。他的很多经历、感受,很像我,

特别是小的时候受穷受饿的感受,跟我一样。全教授远祖是明朝官宦人家,本姓王,因政治事件家族遭难,

朝廷下旨,满门抄斩。其中一支逃到云南昆明,改姓“全”,起初借住庙里,艰难度日。

 

 

祖先毕竟是士大夫家族出身,见过大世面,有一次在街头地摊看见有人出售璞石,他识货,知道那是宝石,

里面藏着美玉,就用两个铜板买了两块石头,日夜打磨,终于磨出宝石,卖给珠宝商,获得一大笔钱,

这样翻身了。搬出了寺庙,购了田产,建了房屋,一家人体面地生活。这是何等的眼光与机遇。

因为眼光,两块看起来很普通的石头,改变了全家的命运。

他们这一支到全显光出生时已在云南生活了三百多年。

全教授从小吃不饱,天天挨饿,一边学习,一边打工,为此,上大学前学会了很多手工艺。

他的祖父少年时险些被其继母害死。继母生了四个儿子,看不惯这个非亲生的孩子,不仅不让他上学,

还给他下毒,这孩子大病一场,没死。可一年后,继母和他的四个孩子全都病死。该是报应。

 

全教授的山水画,有黄宾虹之风,但比黄老大气苍厚,用笔更老辣,更见画面之“乱”,而色彩比黄老明丽。

乱中有序,法无定法,全教授的很多书画理论颇合我心,对我很有启发。

全老讲述,他的学生记录,才有了这本自述。是本好书。

我把全显光祖上识宝翻身的故事给很多朋友讲过。这里有这一支的福报。

 

 

《红楼梦》里的禅机

读胡兰成的《今生今世——我的情感历程》。胡兰成的文笔之好是惊人的。澄源喜欢他的文笔。

他在《民国女子》里写到了曾经读《红楼梦》的感觉,“《红楼梦》里贾宝玉病重,和尚来说会医,

袭人等把他身上带的通灵宝石解下来递出去,那和尚接住手里只见玉色暗漠昏浊,不觉长叹一声道,

青埂峰下,别来十五年矣,竟如此为贪嗔爱痴所困,你那本性光明何在也!

我读到这一节,回味过来,真要掩泣。”

 

《红楼梦》真是开悟者的道书。就这一段,已经说明白了明心见性的道理了。

人人都用本性光明,只是被这贪嗔痴爱所困,不能得见罢了。

能去了贪嗔痴爱,本性光明,自然显现。开悟何难哉。

 

胡兰成与张爱玲的结婚誓言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这八字是清福,凡人哪里能享受到?

开卷有益,随意一翻,也能翻出精彩来。

 

 

《修道者的进度》

人的修炼速度,经常比衰老速度慢;修炼速度也比生病速度慢;

有时候,命里的病难到了,而道未修成,抱憾而终。

实修对每一个修道者很重要。

2015年、2016年,我认识的四位修道者,有的全国有名,有的还是“大师”,都患病而亡,

他们都没修成道,虚名比功夫高,妄想比悟证高。有的死于脑溢血,有的死于癌症,有的死于肺炎。

不是说修道者不患病或不会死亡,死亡和疾病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包括修道者。

只是,修道者的死亡,应该具有超越的意义、超越的成就、超越的示相,而不是畏畏缩缩、凄凄惨惨、

病病殃殃、痛痛苦苦地收场,你的功夫呢?你的悟证呢?你的境界呢?你的成就呢?

 

实修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至少,在面临疾病和死亡时不会对自己失望,因为努力实修了,

该来的也是必然要来的,没有转化的那就坦然承担,心怀大愿,来生相续,继续修持,终会成就。

或者,带着信仰,往生佛国;带着善行,天道逍遥;或者带着善缘再来人间。

你总该有,也总会有修道者的洒脱和诚恳,无畏与无住。

 

2016年,我在《辟谷转识记》里写过一位修行三十年的好友之死,年仅五十岁。多年未见他,

见到他的第一面,我直接告诉他:“你死定了,赶快像一个修行人一样,放下万缘,一心念佛,就能往生。

或者住心无畏,临终时,天上人间,随愿而生。”我还为他写了偈子,讲述无常与生死之理。

可他贪生怕死,完全丧失了修道者的信心,既不自信,也不信佛。迷信巫术救命,迷信放生救命,

拿数十万元找人去海边放生,两个月后,栖栖遑遑地死在医院里了。

三十年的学佛修道,竟落得如此下场:心不了然。

 

他的死对我触动很大,这是我下决心转身实修的缘起之一。我还要感恩他的现身说法。

在生死面前,对有的人,“荣华终如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对有的人,“倚马文章非足贵,掀天身价又如何?”

对有的人,“自大贡高空费力 聪明盖世也徒然。”

读古人心语,恍然,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