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良造2018-01-29 00:55:12

现在还有1000多万人以希腊语为母语,希腊还能成为一个主权国家,而罗马的语言拉丁语已经成为死语言,没有民族以拉丁语为母语,也没有一个叫罗马的主权国家。

希腊人与罗马人在实际上是不对等的伪概念,两者根本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希腊民族形成的时间很晚,罗马则压根没有成为一个民族的意思。这都从古典时代到中世纪,再到近代的很多因素,加在一起形成的。

古希腊是一个文化概念

△古典时代的希腊文明分布红色为本土黄色为海外殖民地

古希腊人实际上就不是一个民族概念,而是一个文化概念,这点与先秦时代的华夏比较类似。希腊人彼此之间在政治上大都是是互不统属的城邦或联盟。但他们都说比较相近的希腊语,认同希腊式文化,并以较为一致的城市文明结构,在地中海各地扩张。

今天,很多欧洲国家的第一个大型文明城市,都是希腊人过去的殖民地。在古典时代,依靠希腊文化认同,一个住在法国和西班牙海岸的希腊人会对远在西西里和土耳其的希腊城市居民更有认同感,而不是城邦控制区域之外的高卢土著、蛮族邻居。

△古希腊人的宴会场面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古罗马人

当然,既然文化与语言认同占据第一位,那么就会有例外。比如希腊西北方的伊庇鲁斯地区,就长期被看做一个不够开化的地区。更北方的马其顿,则在城邦制度兴起的年代,一度被开除出希腊文化圈。一直到罗马人统治的时代,对马其顿王国进行了城邦式改造,才逐步将当地拉回了希腊人这一概念。

△罗马人对马其顿的改造帮助后者成为希腊人的一部分

罗马人是一个政治概念

△罗马共和国的扩张示意图

与走文化认同路线的希腊人不同,罗马人在文化上本质认同自己的母邦与移民城市,这点和希腊人是差不多的。但罗马的母邦本身,对于海外的殖民城市,是有管理权的。这点又和希腊式的分家政治不同。

当罗马人不断扩张后,很多城市和地区以各种形式加入进来。这里面包括了地区同盟、自由城市与罗马直接控制的殖民地区域。后来还包括了一些依附罗马,但被暂时设定为委任统治的城市联盟。以及一些王权继承,需要罗马认可的保护国。罗马人势必制定一套制度,来规范这些不同等级的领土。

于是,罗马公民权成为了罗马认同的关键。获得公民权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也是一定的社会地位保障。所以,罗马人在很长时间内,都严格控制罗马公民授予的准入制度。共和国时代,除了给一些盟国与交出国土的贵族阶层外,只有靠军事暴动的意大利地区,能够一次性大规模获得罗马公民权。

△罗马公民与非公民在军队中分布成为军团与辅助军团士兵

帝国时代开始后,非罗马公民,也就是罗马帝国境内省份的省民需要加入辅助军团,为罗马帝国服役后,才能为自己的第二代获得罗马公民权。这个趋势一直到3世纪,才被暴君卡拉卡拉废除。但帝国境内的各个自治实权团体,依然存在。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当时的雅典和斯巴达。这种地方自治,一直到3世纪危机后,才逐步被集权化的帝国取消掉。

在文化和科技上,罗马人大量借鉴希腊人的成果,甚至直接使用了大量希腊词汇。罗马本身也并没有强制的拉丁语推广教育。贵族和有身份的知识份子,本身以会说希腊语为荣。何况在当时,罗马对东方众多地区的外交语言,也使用希腊语。所以在帝国的东部地区,希腊语依旧是通行语,地位难以撼动。当帝国一分为二,东部的经济水平与西部拉开差距后,希腊语的地位更加稳固。

△罗马帝国的分裂让拉丁语区和希腊语区泾渭分明

基督教因素

△《圣经》作者保罗就是以希腊语为母语的帝国东部公民

基督教的出现,又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希腊语民族的形成。基督教的第一本《圣经》就是希腊化的犹太人保罗,用古希腊语写出来的。所以,早期基督教大部分就以希腊语为载体传播,一直影响到今天的东正教教会。结果,很多原先的内陆非希腊文化居民,也随着改宗基督教,被纳入了中世纪希腊人范畴。

西部帝国则在经济衰退与外敌入侵中奔溃,分散的世俗权力与基督教教权分道扬镳。结果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局面。西部的部分蛮族统治者,继续维持罗马制度与法律,但教会势力与拉丁语不属于他们。罗马的皇权虽然继续坚持拉丁语地位,但东部的教会与治下民族,都普遍使用希腊语。

△丕平献土是西方拉丁教会与世俗权力分离又合作的典型

中世纪早期,希腊语为主的东部罗马人开始反攻意大利本土,造成了矛盾激化。但东罗马只能破坏而没有能力保住战争成果。感到被东部皇帝抛弃的西方拉丁教会只能选择西欧地区的新强权保护自己。历史上加洛林王朝的查理曼,被授予罗马人皇帝地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西帝国的法统也就与东帝国的彻底分道扬镳。退回东部的罗马人,在6世纪后更加本土化完成,用希腊语替代了拉丁语地位。

△拜占庭愚蠢的再征服行动实际上只是在破坏自己对于西方的影响力

这样的分裂,在东方的阿拉伯穆斯林眼里非常明显。从7世纪,伊斯兰崛起到近代的中世纪结束的15世纪末,穆斯林将欧洲人分为了法兰克人与罗马人两种。前者就是西欧拉丁教会区域内的居民,后者则是君士坦丁堡希腊教会的信徒。这种大范畴的划分,还在近代影响了中国人。早期来华的西欧冒险家,就纷纷被称为法兰克人的谐音--弗朗机。

△穆斯林世界与整个亚洲都将拉丁教会的区域称为法兰克人

当然,在中世纪西欧人的视角下,划分就没有那么文绉绉了。东部的拜占庭罗马控制权,因教会的语言,被直接称为希腊人。这个简单粗暴的划分方式,在后来的历史上,有很大影响。这些中世纪希腊人的范畴,远远多过古希腊文明的覆盖范围。

△中世纪穆斯林眼中的罗马人就是西欧人眼中的希腊人

随着奥斯曼帝国征服希腊教会控制区,消灭东帝国世袭,依然大量任用希腊语贵族作为外省的官员。这样可以结合希腊教会的影响力,控制帝国边区。自认为罗马帝国继承者的奥斯曼苏丹,也是接着过去拜占庭时代的影响力,声张自己的权威。希腊教会下属的民众,也经常宁愿迎接苏丹的军队,抵抗西欧拉丁人的舰队。

△中世纪希腊人的范畴基本就是信仰希腊正教的居民

民族主义兴起

△西欧民族主义传入东欧后掀起了希腊化反土耳其统治的情绪

希腊语居民,逐渐在19世纪初受到了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影响,出现了希腊民族主义。其范围不仅有今天的希腊本土,还包括了历史上众多希腊教会的辐射区域。几乎整个巴尔干半岛与半个小亚细亚半岛,都是希腊民族主义的温床。

与之相比,过去西帝国的领土上,拥有罗马精神与法律的拉丁教会,已经同世俗政权分离。所以可以有罗马皇帝,但其实早没有了罗马公民。哪怕天主教徒会为了罗马正统而在三十年战争里大开杀戒,也在认同感上将自己的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意志属性,放在第一位。在西欧就没有罗马民族概念的空间了。

△法国大革命后民族主义在其内部爆棚

既然没有民族概念,在近代化民族主义兴起的时候,自然也就不会有罗马民族主义。甚至统一的意大利民族概念也非常薄弱,北部的城市地区长期属于神圣罗马帝国,南方的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经常跟着西班牙人。19世纪中后期的突然统一,是非常偶然而不成熟的。此前,除了地理概念和意大利语文化概念,并无统一民族意识。

△意大利在千年里就是不同势力抗拒的阵地没罗马民族什么事情

所以,即便有墨索里尼这样的政治强人不断呼吁重建罗马帝国,意大利民族主情绪也非常有限。这种口号更不可能去感召西班牙人、法国人和北非人,为墨索里尼卖命。

△希腊独立运动实际上是整个巴尔干地区的大规模运动

希腊人则在反抗土耳其的斗争中,自然的完成了希腊民族的民族主义进程。尽管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中世纪希腊人范畴下的地方民众,最后变成了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马其顿等其他国家。但他们的第一代民族战士,确实为希腊王国的独立,奉献了自己的热血。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