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CK10252018-01-29 20:29:47

诗人食指怒怼余秀华背后的逻辑,

难道海子以后真的再无诗人?

 

作者|宁可欲依

前两天,一段诗人食指发怒指责余秀华的视频在网络上被疯转。

 

据悉,视频中的地点是《在北师大课堂讲诗》新书发布会的活动现场,视频中,诗人食指站在演讲台上说:

“看过余秀华的一个视频,她理想的下午就是喝喝咖啡、看看书、聊聊天、打打炮,一个诗人,

对人类的命运、对祖国的未来考虑都不考虑,想都不想;从农村出来的诗人,把农民生活的痛苦,

以及对小康生活的向往,提都不提,统统忘得一干二净,这不可怕吗?

评论界把她捧红是什么意思?评论界的严肃呢?我很担心。

今天严肃地谈这个问题,是强调对历史负责。不对历史负责,就会被历史嘲弄,成为历史的笑话。”

 

很快,余秀华也在社交平台上发表了回应,称:

我不会*****,更不愿意装可怜!我的过错还在于,在社会底层,偏偏高昂着头。

 

而这件事很快也引起了文坛和大众的广泛讨论。

此次事件反应了当今文坛(确切地说应该是诗坛)的诸多问题,而并非只是食指怼余秀华那么简单。

小编个人觉得食指老师的本意也并非是在针对余秀华,这其实是他对当今整个诗歌界发出的质问。

 

余秀华作为一个残疾人、一个脑瘫患者,并且还是一个农村妇女,却有着对诗歌极高的热爱。众所周知,余秀华是因为诗歌《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而迅速走红的,且不说她的其他作品,这篇诗歌就是非常优秀的作品。一个脑瘫患者都能创作出这么优秀的诗歌,这无疑是对我们当今诗坛里诗人的莫大讽刺,而如果食指批评了余秀华,那么这何尝不是对诗坛里其他诗人的嘲讽呢?

 

 

那么为什么其他的诗人创作不出优秀的的诗歌作品呢?为什么有人说海子以后再无诗人呢?有几点原因,小编在这里简短地说一下。

安逸的生活造就不出伟大的诗人

为什么这么说?其实只要是热爱诗歌的朋友们都会知道,任何一个伟大的诗人都经历过动荡的时代,可能动荡这个词有些过,但我想表达的就是,诗歌其实是诗人内心挣扎的一个过程。无论是海子、顾城,还是外国诗人,比如聂鲁达、尼采、叶芝,甚至是食指老师自己也都经历过这样的时代。

 

动荡的时代只是一个表相,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动荡的生活,只有经历过这样的生活,一个人的情感才可以发生万般矛盾,思绪才可以发生万般碰撞,并且这样的人心理一定是高度纠结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诗人都会患上精神疾病或者心理疾病,因为环境使人的心理高度纠结,而诗人的心理和思想又是高度的活跃,长期以来,情感上的纠结加之心理的活跃程度就会使人抑郁、悲伤,严重的话,自然就会得病。

借助这一点我们来看当今诗坛里的诗人。当然,这不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但他们是否经历过动荡的生活呢?或者最基本的,有没有情感上的纠结呢?中国诗歌网上收录了很多诗人的诗歌,他们的个人简介里写满了获得过的奖项和哪里的会员,如果诗人写诗歌是为了功利、攀比奖项,而不是进行心理的情感交流和沟通,那么得再多奖项的诗歌也不会是好作品。诗歌是诗人面对自己内心的产物,博尔赫斯曾经说过,即使在给100个人读诗,也是在读给100个你自己听。那些获奖的诗歌,大部分都是在歌功颂德,是在写给别人看,读给别人听的,他们为了利益却从未直视过自己的内心。

但诗人也可以像写网文一样写商业化的诗歌,这时候你的诗歌作品是写给读者大众看的,大众会筛选出好的作品,当然只是从这一方面片面的来说,但如果说读者大众也都不喜欢看,那么你的诗歌到底是写给谁看的?不是写给自己的、不是写给读者大众的,难道真的是歌功颂德写给领导看的吗?

 

余秀华的作品备受大众欢迎,无论她有没有面对过自己,她最起码赢得了大众,而某些诗人既没有直视过自己的内心,也从未赢得大众的欢迎,那么他们这些满腹经纶饱读诗书的人到底该情何以堪?只能说是这些诗人没了诗人的尊严和骨气,空有一身虚名抢夺着社会资源。

下面是小编的一首诗歌,作为一个正常诗人和脑残诗人的攀搏。如果诗坛里那么多的诗人,都没有人能比得过一个脑瘫诗人,只能说伊沙的《饿死诗人》是对的。

 

 

 

评论:诗歌需要食指 也离不开余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