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CK10252018-03-18 20:08:32

[转载]美国心协主席心脏病突发能否警醒世人?

 

这可真是格外具有讽刺意味的新闻事件——才52岁的美国心脏协会主席周日在科学年会上做完防治老年人心脏病发作的主旨演讲,翌日一早竟心脏病发作,被送进当地医院,安了个支架保住一命。

连医学资历深厚的美国心脏协会主席都无法有效防治自身的心脏病,还在科学年会演讲中夸夸其谈防治老年人心脏病发作,不仅留给全世界一大笑柄,还再次证明现代医学预防心脏病其实收效甚微,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相关防治指南如纸上谈兵,不知还将贻误多少心血管病患者的性命——

 

美国心协主席心脏病突发能否警醒世人?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心脏协会主席在心脏病专家年会上心脏病突发”(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president suffers a HEART ATTACK at annual conference for cardiologists)?!

 

美国心脏协会(AHA)官网则发布新闻称:“AHA主席在轻度心脏病发作后做得好”,“AHA主席在轻度心脏病发作后舒适地休养”。

 

这一新闻事件格外具有讽刺意味,再次证明现代医学防治心脏病的努力和措施其实收效甚微。

据报道, 11月12日周日下午,在加利福尼亚阿纳海姆举行的美国心脏协会的科学年会上,52岁的美国心脏协会主席约翰·华纳向与会的心脏病专家们做了主旨演讲,讲的是防治老年人心脏病发作,并说他父亲和祖父都在60多岁接受了心脏搭桥手术,而他外祖父死于心脏病,他家里已没有老人了。

 

华纳是医学博士和执业心脏病学家,他大部分的医学生涯是介入心脏病专家,经常要在星期一早上做手术。今年7月开始就职任期一年的美国心脏协会主席,并代表这个协会主持了在巴拿马、北京和华盛顿D.C.举行的会议。协会的“科学会议通常是主席任期的亮点(Scientific Sessions is usually among the highlights of a president’s tenure.)”。

就在他主旨演讲防止老年人心脏病发作的翌日早晨,他自己竟也心脏病发作,被送到会场附近一家当地医院,被医生植入一个支架来疏通他堵住的动脉血管。这可是华纳本人常做的一个手术。

但每日邮报配发的报道表达了质疑,称最近一项研究发现,这种手术的风险大于益处!在英美两国,大约各有200万和1000万人患有心绞痛,由于心脏供血受限,会在身体活动后引起胸痛。许多人安有一个叫支架的小金属管来扩张动脉。

但是,安支架会损伤动脉,或引起过度出血,已经发现它对病人的症状或生活质量没有明显的益处。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观察了接受心脏支架手术或假手术的200名患者。

研究人员说,医生们普遍认为安支架毫无疑问能改善心绞痛。但检查它对患者运动能力的效果时,支架组的差异不大。

主笔作者Rasha Al Lamee博士来自帝国理工学院的国家心肺和血液研究所,她说:“看来,打开变窄的冠状动脉与改善症状之间的关联并不是大家预期的那样简单。”

她补充说:“令人惊讶的是,尽管安支架改善了供血状况,但与药物治疗相比,它们对症状没有缓解更多的症状,至少在这个病人组中是如此。”

这些研究结果增加的证据越来越多,表明包括锁孔膝盖手术和关节炎手术在内的手术本身并不起作用,而仅有“安慰剂效应”。

在医院里,华纳的妻子、女儿和儿子探望了华纳。他们都是来看他在大会上演讲的。

AHA首席执行官南希·布朗在一份声明中说,华纳正在康复,并希望这一事件向大家传达一个信息: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布朗说,“约翰·华纳想强调,这一事件凸显了他昨天在其主席演讲中留给我们的重要信息——尽管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心脏病事件随时随地都会发生。”

在星期日的演讲中,华纳透露他有心脏病及并发症的家族病史,提到他父亲和祖父在60多岁时做过心脏搭桥手术,他也失去了他的外祖父和曾祖父,因他们患有心脏病。

他在演讲中说:“我第一次听到心脏病发作是在6岁,当时我的曾祖父突然去世了”,“在我实习期间,我的爷爷、姥爷死于心血管疾病……我儿子出生后,我们把他介绍给全家人,我发觉一些事令人非常不安:我两边的家族都没老人了。一个都没有。因为心血管疾病,我们家族所有旁系的寿命都缩短了”。

 

 

他说,“我知道,在很多其他家庭,不仅在美国,在全世界,也是如此。我相信这个会场里的与会者有能力甚至是有责任来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可以共同确保老人在家庭团聚中成为常客。”

 

他补充道:“换言之,我期望将来人们的经历跟我的家庭相反,孩子们能成长在身边有多位健康又受人爱戴的老年亲属的家庭,而想不到别样的生活方式。”

 

13日,即华纳心脏病突发送医急救的当天,美国心脏协会在年会上发布了新的高血压指南,将高血压标准定为130/80,取代了以前的140/90。

 

难道这就是华纳在周日演讲中呼吁采取的行动,还是美国心脏协会想以此迅速转移公众视线?华纳在演讲中说:“几十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改善全世界人口的心血管健康状况。随着心血管疾病成为全世界男性和女性的头号杀手,即使心血管健康有微小改善也将挽救许多人的生命。”

但这意味着高血压患病率和患病人数因此一夕之间暴增,“美国的高血压患病率将达46%”,医药行业和制药公司又该弹冠相庆了!

据美国自然新闻网(NaturalNews)报道,美国2013年11月公布的“降低心血管病风险指南”是通过扩大“高危人群范围”的方法,让人们吃更多的药物。新指南背后站着制药公司的影子,披上美国心脏协会和心脏病学会(AHA/ACC)的外衣,销售更多的药物。如成功的话,目前210亿美元的市场份额将会增至420亿美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13第4期《防治通讯》)

 

“心脏健康至关重要”。但“降低心血管病风险指南”发布仅4年,新任美国心脏协会主席就在科学年会演讲防治老年人心脏病发作之后突发心脏病,让全世界管窥到他所说的“几十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改善全世界人口的心血管健康状况”的结果之一斑。

如果降低高血压标准门槛就能做到美国心脏协会宣称的有利于“早期干预”,能防患于未然,何以解释在新指南出台的当天早上,美国心脏协会主席华纳突发“轻度心脏病”(AHA还讳言“心梗”?)并须送医急救安支架?

读到这一新闻事件的报道,国外不少读者跟帖揶揄“很讽刺”,“令人啼笑皆非”,“这是最讽刺的事件”,“这是回报。每分钟的痛苦都是他应得的”,“它击败了所有试图展示你观点的图表和幻灯片”,“如果你要心脏病发作,要有几百个心外科医生在场”……

这一爆炸性新闻事件重创了美国心脏协会的形象,让全世界管窥一斑——AHA自诩“美国心脏协会致力于拯救人们免罹心脏病和中风——这是世界上两大死亡原因”,夸口“我们的使命:打造更健康的生活,远离心血管疾病和中风”,其实收效甚微。

试想,连医学资历深厚且身为美国心脏协会主席的心脏介入专家都无法防治心脏病发作,险些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美国心脏协会制定并修改不定的防治指南再多又何异于自欺欺人?

[转载]美国心协主席心脏病突发能否警醒世人?

 

难怪国内外很多媒体蜂拥而上,炒作报道美国心脏协会宣布降低高血压标准的新指南,却对当日美国心脏协会主席华纳突发心脏病急救这一新闻事件讳莫如深,鲜有报道,美国心脏协会官网随后轻描淡写这一新闻事件,报道这一新闻事件的中国相关医学网站和医生也寥寥无几,甚至寥寥数语避重就轻。

 

 

对比这些事实来看,难道还不耐人寻味,幡然醒悟?还不该另辟蹊径寻找有防治心脏病的方法吗?

其实,全世界防治心脏病,并非“只有华山路一条”。

事实上,美国已有不少医生在改用简单的素食疗法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功。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克林顿当总统时,对汉堡牛排来者不拒,最爱吃高油脂高热量食物,2004年才58岁就有4条心血管堵塞,先后做过心血管绕道和支架手术。

第二次心脏手术后,克林顿痛定思痛,改用蔬食疗法后,健康大为改善,体重少了 24磅(11公斤),回到高中时的水准,血管也不再堵塞。2010年7月底,他挽着女儿切尔西,带着她步入结婚礼堂。2014年9月与2016年6月,他两个外孙先后诞生,如今71岁的克林顿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

 

让克林顿脱胎换骨安稳如愿抱到金孙的是美国营养学权威坎贝尔。

而美国心脏协会主席在科学年会上夸夸其谈防治老年人心脏病发作之道,结果竟自身难保。

 

坎贝尔指出,采用全植物性饮食,比所有的药物与手术加起来都有效,实际上还可以治疗甚至逆转疾病。

但“当前的医学治疗严重依赖药物和手术,完全不考虑营养和生活方式”。

“心脏病医生被认为是心脏类疾病的专家,但他们的专业知识并不能根治心脏疾病。

所以,当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后,他们会拼命维护自己的形象和地位”,

“他们能给予你干预性的治疗措施,但他们不知道如何治愈心脏病,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营养治疗方法”,

“如果告诉这些人患者自己可以治愈疾病而且更主动、更迅速和安全,这是对他们智力的一种蔑视”。

 

美国心脏协会主席华纳突发心脏病送医急救,恰恰证明了坎贝尔上述论述!

然而在美国,“膳食治疗方法被认为是江湖骗术一样的东西”,但它“突破了传统治疗方法,威胁到了医学界的现状”,让“医生会觉得他们的权威受到了威胁”,不少美国医生推行膳食治疗方法取得惊人的成功,却遭受医学界的排挤。因为“饮食疗法会同诊所标准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方式存在竞争关系”,医生和医院明知他们“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公众的健康,不能治愈患者的疾病,但是却让患者拿出成百上千的金钱”。

但克林顿接受膳食治疗方法受益至今,足以证明美国医学界并非救死扶伤的净土一片。“整个医学学术界心甘情愿地沦为了工业界的前沿阵地”,“药物的研究已经被业界的利益所侵蚀”,“人们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每年因为药品不良反应而致死的案例仍然超过10万例,这已经成为美国人的重大死亡原因之一”……

 

 

无独有偶。在中国,萧宏慈推广的拍打拉筋自愈法更是备受医疗界的否定及媒体的口诛笔伐。

它们不断宣扬“医学的进步”,

让大众误以为“有病一定要去医院看”才是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唯一途径。

 

然而,自2015年3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出通知要求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救治能力”以来,“心源性猝死的预防迄今仍是一个现代医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健康报2017.10.27),“我国心脏性猝死抢救成功率不足1%”不见改观,在新华每日电讯发文悲叹“医生猝死事件频发,拿什么‘拯救’医生”之后这两年,许多医生罹患心脏病而不自知,医生心梗猝死“抢救无效”事件也接二连三。

 

 

 

 

 

 

这些令人痛心无法遏止的悲剧与美国心脏协会主席在科学年会上夸夸其谈防治老年人心脏病发作而自己险些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又有多大区别?

事实上,人人可为的拍打疗法就能不针不药有效防治高血压,预防心梗猝死、中风或脑梗等心脑血管病,能使急救“位点前移”,急救心脏病突发等急症无不成功的事例不胜枚举——

 

柳州医生马文玉曾在医院工作9年,自述用心肺复苏“没救活一例心脏猝死的”患者,2013年5月却在速滑比赛场地靠萧宏慈传播推广的拍打法急救,使倒地猝死已无生命迹象的女大学生起死回生。女大学生获救后却拒上姗姗来迟的救护车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详见*****/R2F9fKj

 

沈阳的李妍女士在地铁车厢见一中年妇女突然晕倒不动,出手用拍打肘窝急救,在车行短短一站路3分钟之内,使昏倒的妇女有了呼吸睁眼坐了起来。李妍不仅主张“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这种急救方法,避免更多人死去”,还在微信群推介拍打急救方法。

 

51岁的庞景坤先生在沈阳北站经纬客运站见一60岁女乘客下车时晕倒,摔到地上一动不动,想起李妍在微信群里教的拍打急救法,上前大力拍打患者左臂肘窝急救,叫她同伴拍打另一条胳膊。不到半分钟,晕倒的妇女睁眼醒了过来,边喊疼边用手推庞景坤拍打她的手……

 

旅居德国的女画家何绯在太极拳国际赛场见长春队队员张群英心脏病突发,用拍打急救使他转危为安。20分钟后,获救的张群英就能轻松加入团体比赛,甚至同队友取得了团体比赛金奖。(详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c946a60102dye9.html

柳州60多岁的钟奶奶突然胸口剧痛,呼吸急促,她11岁的孙女钟颖玲立刻拍打肘窝急救,使她转危为安。老太太事后对家人说:“如果没有孙女小钟的及时拍打,你们下班回来,可能就见不到活着的我喽。”(详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924860850102v8es.html

 

山西大医院急诊科段医生爬山时突发心脏病倒地,痛苦地向右侧翻,同行的医生无计可施,幸亏并非医生的刘凯军先生出手拍打肘窝急救,几分钟就使他转危为安。段医生起身感谢刘凯军之余醒悟道:“我们西医离开医院什么也做不了。”(详见*****/RUNiET5

 

 

由此可见,以为抱着美国心脏协会更新不断的指南就能成功防治或急救心脏病或心梗猝死,无视现实生活中行之有效却不被医学界接受承认的简便廉效的疗法,无异于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美国心脏协会主席心脏病突发送医急救安支架不就是证明美国心脏协会指南纸上谈兵的最佳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