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天网、苏联电子货币、苏联去中心化网络、苏联Siri、数字化储存意识、宇宙主义永生观、科幻改造世界、赛博国家与赛博宪法……这些都是出现在苏联1970年代的伟大构想,他们并不像一些人说的「是注定会失败的尝试」。故事的结局并没有事先写好,苏联互联网的失败是可以避免的。而苏联互联网的悲剧命运,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一、从宏伟计划到无疾而终
1973年底,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介绍苏联发展用于管理国家经济的计算机系统。文章发表前,作者、纽约时报科学版编辑亨利·利伯曼(Henry Lieberman)完成了为期两周的环苏联旅行。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他亲眼见到了建设中的首批 OGAS(国家计算和信息处理自动化系统)网络计算中心。按计划,两年后,项目应开始使用。
亨利·利伯曼(Henry Lieberman)
到1990年前夕,苏联经济应完全交由计算机控制,为此,需要连接至少5万家工业企业,以及同等数量的大型农业生产企业。
这一工程的总指挥是世界著名数学家维克多·格卢什科夫(Victor Glushkov),他希望通过计算机中心系统去中心化,为发展放缓的苏联社会主义带来一次升级。格卢什科夫建立了管理国民经济的神经控制系统。
维克多·格卢什科夫(Victor Glushkov)
对于自由市场的支持者来说,这一「超级国家计划」可能比 Skynet(电影《终结者》系列里的人工智能防御系统) 更令人沮丧。对于相信理性和公正社会的技术乐观主义者来说,格卢什科夫的项目是失落的家园。
但无论如何,数字共产主义夭折了。苏联互联网的创造者没能改写历史。 这一切为何会发生?媒体历史学家本杰明·彼得斯给出了答案。
通常认为,苏联 IT 产业与美国竞争失败有三个原因:首先,苏联的技术基础薄弱,且寄希望于仿制美国电脑(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仿制);其次,缺少私有制、竞争和创业热情;最后,有前景的技术被局限在军事部门,鲜少开发同时能运用于苏联经济的技术。
讲述苏联互联网历史的一本书,作者:本杰明·彼得斯(Benjamin Peters)
彼得斯没有尝试反驳这些观点,而是侧重于另一种解释:在他看来,红色互联网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苏联官僚。由于无法说服上层领导,格卢什科夫的计划暂停。
1982年,在这名院士英年早逝,之后,再也没有谁为苏联互联网奔走。这个形式上未被拒绝的项目在1989年前夕才被偶然关闭。
彼得斯说:「苏联没能建立互联网,与其说是由于缺乏技术或没有私有制,不如说是无法通过各部门来推动这样一个巨大的项目,这不符合这些部门的利益。」
二、用控制论反对独裁
格卢什科夫项目绝非苏联创建互联网的第一次尝试。1958年,军事工程师、控制论先驱安纳多利·基托夫(Anatoly Kitov)的团队开发了当时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之一——M-100,每秒能进行十万次计算。
他的智慧在荒野里回荡,苏联控制论第一骑士。安纳多利·基托夫(Anatoly Kitov)
基托夫很快意识到了计算机联网的重要性。为此,基托夫撰写了报告,他撰写报告时,美国人尚未开始 ARPANET 项目,后者是互联网的前身,苏联卫星发射后,美国为应对苏联,开始了ARPANET项目。
1959年,基托夫写信给赫鲁晓夫,提出了一个名为「红书(Красная книга)」的方案。信中,他介绍了设立苏联国家统一计算中心网络的设想,在他的设想中,这一网络将军队和国民经济管理合二为一。基托夫认为,创造一个全新的技术平台,是「无需追赶,直接超越美国」的机会——在美国人尚未拥有优势的领域,完成质的飞跃。
彼得斯认为,基托夫的信是由「解冻」引起的。在基托夫看来,控制论是科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理论所使用的语言。更重要的是,对基托夫来说,电子化是解药,对抗并不久远的过去——那个国家生活中的所有决定都是由一个人决定的时代。
基托夫把他的计划看作是去除 Stalin 化的工具。这反映的是60年代初苏联的科学浪漫主义思潮,即对苏联人文科学家的崇拜。 「也许控制论甚至可以保证新的独裁者不会出现。」——彼得斯说。
「红书」计划建议苏联计算机网络主要用于解决防务任务。但是,基托夫认为,夜间,军队休息时,民间组织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计算经济计划。基托夫认为,专为军事对抗美国设计的计算机,也可以用于普通数据的实时处理,可以让苏联的经济计划做到每日精确。
基托夫写给赫鲁晓夫的信被军方拦截,军方非常愤怒:对他们来说,军队与国家计划共享资源的想法是对国家防御能力的攻击,并且可以预料会对其自身利益造成损害。秘密委员会认为基托夫的想法是有害的,基托夫被开除出党籍(后又恢复),他的军事生涯也走到了尽头。
这之后的十年,将苏联经济转入为网络控制的想法基本被遗忘。直到1970年,一个大型苏联网络乌托邦计划出现了——这正是格卢什科夫的计划,OGAS。
三、网络社会主义
在「红书」和 OGAS 计划提出之间,苏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明显放慢,苏联工程师的竞争力也不断下降。这一次,美国控制数据公司(CDC)加入了苏联网络的建设,这家公司与苏联政府签订了为期十年的合同,内容除计算机网络外,还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咨询。那时,CDC 与 IBM 和 DEC 并列,是美国三大计算机设备制造商之一。但合同的执行异常复杂,因为美国法律禁止向苏联转让包括电脑在内的最新技术。CDC 被调查,美国国会为此召开了特别听证会。
OGAS 地图
那时,美国的 ARPANET 已诞生四年,这是美国军方为应对冷战而创建的网络。 OGAS 项目表明,苏联仍有可能在计算机网络领域取得技术突破。按照最初设想,ARPANET 只是核冲突爆发后的通信系统,这一网络继而发展为科学信息交换系统,而 OGAS 设计者的初衷,是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潜力。
苏联工程师的宏伟计划引发了美国人的恐惧。
ARPANET 和 OGAS 诞生于个人电脑时代到来之前,很难想象,前者如何变成了今天的互联网。
OGAS 的问题在于苏联工程师计划过于宏伟,他们不愿局限于备份通信系统,却没有预料到发展这一系统遇到的的挑战。他们想要的是红色互联网投入使用后,立即出现的社会主义新图景。
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进入停滞时代,格卢什科夫认为,OGAS 是苏联进一步发展的唯一机会。苏联政府早就已经知道他正在解决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在建设共产主义的方向,但他们没有指明如何达到。
一直以来,组织社会主义经济的具体形式问题都存在争议。起初,列宁采用了战时共产主义,然后转向新经济政策。斯大林则设计了苏联计划经济样板:由莫斯科部署的五年计划、军事动员与军事化、超中央集权。
格卢什科夫认为应该采取下一步措施,他断言,如果没有自动化,到1980年,苏联成年人口将不足以有效管理苏联经济。在纽约时报采访中,他给出了更悲观的预测:随着计划经济的增长,它的技术秩序的日益复杂,为了做出有效决策,将需要100亿个管理员。唯一能够拯救计划经济的,是将这项工作委托给机器。
按照他的构想,数千台区域计算机通过地区大型机(服务器)互相连接,这种大型机的网络在全国各地同步,信息、数据、行业标准交换一刻不停,机器不需要休息,不犯错,让国家离共产主义更近。
有趣的是,当年试图建立网络社会主义的国家不只有苏联。
英国控制论专家斯塔德福·比尔(Stafford Beer)
1970年,智利社会主义政府邀请英国控制论专家斯塔福德·比尔来到智利,开发智利版的 OGAS——Cybersyn 计算机系统。到1972年,这一智利的红色网络连接了大约500家企业。军事政变及政权垮台导致该计划结束,已建成的网络被摧毁。
四、自由派、正统派和控制论者
「开发 OGAS,我们的目标不仅是中心化,还有去中心化。」
格鲁什科夫对《纽约时报》编辑说。交给电脑的重要经济决策可以在本地进行,本地授权用户未来可以直接相互通信,无需网络中心节点许可。OGAS 计划放弃冯诺依曼架构,即内存、中央处理单元和控制设备独立运作。今天,它可以被称为神经网络——格鲁什科夫的开发人员模拟了巨型共产主义网络的连接系统。
列宁格勒的机器人和控制论研究院
在彼得斯的书中,第二章致力于讨论「经济控制论」,其中包括对苏联经济理论家的分类,他们分为三组:正统派,他们认为改革是多余的;自由派,他们主张引入市场机制;以及控制论者认为改革的基础是技术突破。
控制论者的主要领导者格卢什科夫认为,如果我们认为市场不可靠,那么我们就需要估算供需平衡,这需要使用巨型计算系统。这一系统由计算机构成,能够实时检测市场需求,效率远高于人工——即使他们是党员。
OGAS 的某些部分把他所在的时代远远甩在了后面,例如,推行无纸化办公,使用自然语言编程(苏联版Siri!),甚至引入了电子货币来实现企业结算。苏联电子货币项目1962年由格卢什科夫设计,但后来没有引起该国领导层的兴趣。
五、不朽的遗产
彼得斯写道,格卢什科夫凭直觉理解了交换本地信息在网络构建中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他自己的生活也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他生活在两个城市二十年间,他负责管理苏联科学院控制论研究所的乌克兰分院,但每当要解决的实质性问题,他就不得不去莫斯科。
格卢什科夫经常在「基辅 - 莫斯科」专列上思考数学问题——他称这辆列车为第二故乡。20世纪60年代中期,他所在研究院员工的平均年龄为25岁,仿佛是苏联科幻作家斯特鲁加茨基兄弟早期的小说中的科学乌托邦。
苏联科幻文学巨擘斯特鲁加茨基兄弟
1963年,生活规律的格鲁什科夫突发中风,这一疾病最终导致他在19年后去世。 美国媒体发表的格鲁什科夫讣告称他是「苏联控制论之王」,他的传记作家称他是一个博学的人。十几岁时,他就用原文研究黑格尔,用英语讲课,成年后,他曾在一次长达两小时的争论中用德文声情并茂地引用歌德的文章。
受美国科幻大师克利福德·西马克(Clifford Simak)和艾萨克·阿西莫夫(Issak Asimov)启发,格鲁什科夫团队成员讨论了「数字不朽」理论上的可能性 ——将人的意识用数字形式记录,储存在计算机上。
临终时,格鲁什科夫安慰他的妻子,这番言论极具宇宙主义者尼古拉·费多罗夫(Nikolai Fyodorov)的精神:「别担心,我们地球的光会到达遥远的星系,在每个太阳系中,我们都重生,所以我们会永远在一起。」
格鲁什科夫的妻子在他的生命中起到了关键作用,20世纪50年代时,年轻的科学家面临着职业选择,他最终决定搬到乌克兰首都,投入控制论领域,因为他的妻子喜欢基辅柔和的秋天。
《新星球》,1921,康斯坦丁·尤昂(Kanstantin Yuon)
格鲁什科夫领导下的控制论研究所很会玩:1960年新年前夕,他们虚构了一个机器人管理的国家「赛博托尼亚」。之后, 「赛博托尼亚」在基辅和利沃夫常常举办活动,出版小册子,发行货币,甚至颁布宪法。
「赛博托尼亚」的形象代言人
1965年,他们向孩子们颁发了这个「国家」的护照,封面是一个演奏萨克斯管的机器人。这件事被报纸「基辅晚报」报道,而他们也出版了自己的「赛博晚报」。
彼得斯将这个柔和的先锋运动与西方国家的传统联系在一起:网络文化往往是一种叛逆文化。
六、反对「超级国家计划」
1970年10月1日,苏联政治局会议上讨论了采用 OGAS 的可行性,一场关乎苏联互联网未来的关键戏剧揭开了序幕。如果说基托夫的项目在审议阶段之前就被军方否决,那么格鲁什科夫的 OGAS 走得更远。
其反对者是苏联财政部长瓦西里·加尔布佐夫(Vasily Garbuzov)——他担任这一职务二十五年之久,直到苏联改革开始。加尔布佐夫认为,电脑当然可以用于国民经济,但他不接受控制论专家的观点。
他认为,电脑可以发展家禽养殖、控制照明,为鸡孵蛋播放特殊声音。彼得斯讥讽说,在格利什科夫进入克里姆林宫之前,已在明斯克看到过这些创新技术。
事实上加尔布佐夫并不那么天真——他的真正动机与保护其部门地位有关。
据传闻,与总理、改革者柯西金(Alexei Kosygin)的私人会议期间,他威胁说,如果竞争机构(即中央统计局)保留其对 OGAS 的控制,财政部将被迫阻止任何来促进该项目的行为。五年前,加布尔佐夫在柯西金本人提出的改革中发挥了类似的作用。顺便一提,苏联政府部门之间这种形式的竞争在当代俄罗斯几乎没有改变。
在那一天的政治局会议上,柯西金、年轻有为的勃列日涅夫缺席 ——这两个人本可以支持格卢什科夫。结果,加尔布佐夫说服了与会者不需要加快 OGAS 发展。尽管政治局最初对格卢什科夫的态度积极,但他最终什么也没有得到。
OGAS项目尽管从未被完全放弃,却被搁置多年。政府颇为保守的计划规定,第九个五年计划(1971-1975年)应该为 OGAS 奠定物质条件。在很大程度上,这又回到了基托夫的想法。
就这样,光是讨论这个计划,苏联官僚们总共花了十五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