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
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格斗冠军。
现代竞技有一个共识——选材决定成败。
把一个人的素质从60分练到75分是要花很长时间,竞技体育说到底是有限资源下的竞争(黄金年龄、时间精力、教练团队、营养、比赛机会),所以要直接选90分身体素质的人来进行训练。选材是成功的第一步。
如何进行选材,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格斗冠军呢?针对这个问题,我跟散打领域的几位大咖具体聊过,今天与大家分享一下。
“南粤骄子”康永刚是一个获得散打“大满贯”的选手,退役后担任广东散打队教练。
康永刚按不同级别来采用不同的选材角度。
比如中国对于大级别人才可以说求贤若渴,在大级别选材标准上首先是看身体素质,然后通过一套测试程序来判断选手的培养方式和个人风格。比如会让选手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测试,或者是进行一些小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判断选手的身体协调性、反应能力、肌肉类型以及性格。有些选手擅长长距离的跑步,这属于耐力型的,有些选手可能就是擅长短程跑步,这是爆发力比较好的。不同的选手有不同的特长和培养方式。
对于小级别选手来说,除了一些身体上的考量,更重要的是看他是否与广东队的风格相匹配,要求具备敢打敢拼的勇气。
广东队选择的队员入队时基本是在16-19岁,有些条件很好的大级别选手出成绩很快,最快的从开始练到拿全国冠军只用了一年半。
西安体院的赵学军老师被称为中国MMA之父,培养出宝力高、张铁泉等一批名将。
赵老师:“选择队员,放在第一位的不是看身体条件,而是意志品质。一个行业中最成功的不一定是那些最聪明的和最强壮的,而往往是那些坚持到最后的才能取得成功,所以我们在选材时把意志品质放在第一位。队员首先要能吃苦,然后要能坚持、有长性,再是看队员的心理素质以及反应能力等等。考察完这些再看队员的身体条件。身体条件主要是看协调性如何,学动作快不快,然后是力量素质。力量型的选手身材上也有特点,骨架比较大。”
“一般来说我们选择的队员入队时都是15-16岁左右,入队之后会有一个观察期,就是看这个队员能不能吃苦,能不能坚持下来,以及确定个人的技术特点和发展方向。观察期在3-4年,因为我们的训练强度大,训练艰苦,能坚持下来的不到三分之一的,可能在四分之一左右。”
山东队翟寿涛带出过柳海龙、李杰、杨晓靖、刘献伟等,在选队员的标准上有自己独特的一套体系。“我挑运动员首先看外表,运动员得有灵气,这在脸上就能看出来。这是种有灵性的气质,有的是韧性,有的是刚性,这个都能从眼神里看出来。要找一个长苦瓜脸的,看着就烦,我肯定教不好。其次是要能拼,不能拼你的优势就发挥不出来。”
柳海龙就是翟寿涛在众人之中慧眼识英才挑选出来的“柳海龙刚来的时候,条件也不是很好,但我看他在篮球场上打球时抱着球到处窜,有一股劲头,我就看中这种劲头。柳海龙一开始练得时候也一般,没有一下子就很突出,但是他有灵气,进步就快。我不喜欢那种很能说的队员,太能说会道两天下来能把我说晕了,柳海龙有内向的一面,这样内向一些的运动员能静下心来琢磨事,心不浮,能专研,进步也就快。”
这些是体制内的选材方式,因为锦标赛是国家体制,资源和比赛机会都有限,必须保证很高的成材率,选材特别重要。
职业搏击就没有这个问题,职业搏击是完全市场化的工作,市场资源会逐步向头部拳手集中。在职业生涯早期,拳手获得的资源是极少的,底层互杀,95%以上拳手会在出名前被淘汰掉。
出名之后拳手获得的资源会越来越多,但同等级的对手资源也差不多,竞争依旧残酷。等到帕奎奥、梅威瑟级别,他们获得的辅助资源几乎是无限的,但作为个体,也受到年龄、伤病、生活状态影响,尽管每场比赛他们都能赚几千万,但是比赛场次变得越来越少,以此减少对身体的负担。
说到底,搏击首先是老天爷赏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