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0月8日,印度布里吉·莫汉·考尔中将,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下令第4师第7旅开往拥错山口,占据中国阵地。
他的命令一下,立即遭到第4师少将师长普拉沙德和第7旅准将旅长约翰·达尔维的反对。
两人说部队没冬衣,没给养,去3000米高的地方,无法生存下去。并且,两人还说:如不给炮火掩护,先遣联队在中途就会遭到歼灭。
可是,考尔完全漠视他们的意见,下令他们立即出发。
于是,约50名旁遮普士兵组成的先遣侦察队于第二日天黑前到达僧崇,开始向通往拥错山口的几座桥梁移动。
第三日,印军发动了第一次进攻,但被中国军队轻而易举地击退了。
考尔中将并没有吸收教训。
10月18日,印军总参谋部命令:东北军区各部队,开始实行里窝那进攻计划。
于是,印军400门火炮向着喜马拉雅山麓的中国土地发射,一发发炮弹隆隆作响,群山为之震撼,浓黑的硝烟漫起。达尔维准将站在多拉附近一个山头掩蔽所里,透过窗口凝望着中国阵地,却没有被眼前绚丽的火花和舞动的烟龙迷住,反而脸色越来越沉重。
10月18日、19日,印军持续向中国边防哨所倾泻了4800余发炮弹。一次,旅参谋长兴奋地跑过来,报告说:“准将阁下,我们猛烈的炮火已经摧毁了中国10多个据点,目前正准备延伸火力,向中国主阵地轰击。”
达尔维却毫无表情。
“旅长………”参谋长以为他没有听清,准备再复述一遍。
“你看到对面哨所里有躲避的士兵吗?你听到中国军队还击的炮声了吗?没有。”达尔维冷冷地说,“中国军队早有准备。这是一场外交战。他们在等我们先放第一枪。我们打完了4800发炮弹,好,你看吧,中国军队的反击,就不可避免了!而我们呢,多点据守,兵力分散,缺乏纵深,很难抵挡中国的进攻。”
仗刚刚开始打,达尔维似乎就已经看到了可怕的失败。
这一仗,果真差一点成为他近30年军事生涯的终结。
19日夜,中国开始了反击。
当第一批炮弹在印军头上呼啸而过时,好几分钟,官兵们吓得目瞪口呆。一个小时后,达尔维丧失了对部队的控制,4个小时后,第7旅溃不成军。
8个小时后,达尔维在河谷中被两面包抄,第7旅已失去战斗力。
普拉沙德师长下令部队由哈东山口往后撤。可是中国军队已先期占领了山口。于是,达尔维准将率领第7旅残部向西败退,经由不丹走回印度。一行人落荒而逃,企图同第4师的残部汇合。
结果,他于22日被解放军一个连包围,只好举手当了俘虏。
他当俘虏时,已是精神恍惚,饿得开始胡言乱语了。
就这样,达尔维成为了中印战争中被俘的印军最高将领。在中国收容所,他的待遇最高,每月有两条香烟,还有半斤水果糖。回国后,他不仅没有被开除军籍,反而升任第15军参谋长,后晋升为陆军少将。
当了俘虏,他为什么还能晋升?
因为他是印军中少有的、有战略眼光的军事将领。
在退休后,约翰·达尔维写了一本书,叫做《喜马拉雅的失策》,告诫子孙们:不要与中国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