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死后一年,曹操的儿子曹丕便篡夺汉位,隔年,刘备在西川自立为皇、孙权则前后皆自称为吴王。天下划分为三国,东吴虽面积不比魏国小,但在文化、经济方面均无法与魏国比拟,而西蜀又更无力与两国比肩。
虽然国力强弱差异甚大,但三国的平衡仍持续了数十年,因为每国内部都存在着更多迫在眉睫的问题。此外,吴国有辽阔的长河保护、蜀国则有海山撑著……魏国因不擅长水师而无法攻打吴国,又因地形问题无法立即攻下蜀国,且害怕吴国从背后偷袭。
魏文帝曹丕仅在位7年便逝世。其子曹叡继位,号为魏明帝。明帝奢侈荒淫,使得国内政治败坏。在辽东,公孙言起义谋反,明帝便派司马懿去平乱。由于此战,魏国的兵权全都掌握于司马懿手中。明帝在位13年因重病去世,皇位被传给了年幼的曹芳。
击退了诸葛亮的袭击后,司马懿以功臣之姿回到朝廷。明帝曹叡非常信任他,将他封为大将军。在曹叡去世前,他委托了司马懿及曹爽帮忙辅佐他的幼子曹芳。
当时,魏国的权力由司马懿与曹爽共同拥有。然而,凭借著政治手段,曹爽逐渐架空了司马懿的所有实权,常不经司马懿的同意便自作主张。在名义上,司马懿仍是军队的领导者,但在朝堂上却是「有名无实」。曹爽独握了所有权力。
247年,司马懿告病,上请回乡养病。但曹爽一直警惕着他。曹爽派自己的得力助手李胜担任次史京州,去司马懿住处试探他的态度。当李胜到达时,只见司马懿颤抖著伸手拿衣服,可衣服却从他手中滑落,落到地上。司马懿又向仆人示意,表示他想用膳。仆人拿来一碗粥,司马懿舀了一小口吃,但大部分的粥却从他的嘴角流出,一路流至胸口。
眼见这场景,李胜心里非常高兴,他认为司马懿已经成为一个废物,没什么好忌惮的。接着,司马懿还刻意装傻,故意三次读错李胜任职的地方。然后,他还叫来两个儿子,司马师及司马昭来留下遗言。李胜完全相信司马懿就快因病而死。
回来后,李胜连忙去向曹爽报告他所见到的全部事情。曹爽听了后非常高兴,从而更不把司马懿放在眼里,更加肆无忌惮。但这也是他大难临头的时候。
249年,司马懿出手,他利用曹爽护驾曹芳祭拜先帝曹叡时,在京城发动了战争。他关闭洛阳所有城门,派人向曹芳送信,揭穿曹爽的恶行恶状并请求曹芳处置。
曹爽非常恐慌,不知该如何是好。谋士桓范劝曹爽带着曹芳奔走到许昌,然后集结各地将领反攻司马懿。但曹爽犹豫不决,怕东怕西。最后,曹爽天真地相信司马懿的劝降(承诺保留曹爽所有职位)。但没想到,司马懿根本不守承诺,下令因轻君之罪株连曹爽九族。
司马懿篡位魏帝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他精湛的演技和曹爽所犯下那政治家最大的错误……不管什么时代,无论是东方或西方。自从曹爽有:「这个死老头重病将死,我就没什么好担心了。」的念头开始,他就输了。因为曹爽错了,在李胜回去后,司马懿就「从闭关状态,突然复出回来带军」并从那时起便准备出手。
司马懿推翻曹爽的计划非常具胆识且聪明。该计划可以看到五个关键步骤:
第一个步:做「隐身之龙」,与其摆出龙的姿态,不如示弱隐藏起来,让别人相信他只是一条蛇。司马懿装病扮老,掩饰自己的力量以蒙蔽曹爽的眼睛。让曹爽上钩以为司马懿不值得担心了,从而产生骄傲,不再处处警觉,放松防备。
第二个步:司马懿等待适合的时机,做出决定。趁敌人毫无防备时全力出击,他这么做,纵使敌人再强大,也会因措手不及而无法即时做出反应。当曹爽和明帝离开京城时,这就是「时机」,司马懿迅速果断地实行自己的计划。这被称为「反客为主」,化被动为主动。
第三个步:在控制兵权之后,名正言顺(帮助皇帝除去奸臣,而不是篡位),司马懿运用心计收拾了曹爽。司马懿还让曹爽以为他只是想减少自己手中的军权,而不是想杀死自己。为了达到最终的目的,司马懿做出了非常明智的取舍,消灭敌人不急于一时。
第四个步:为了不让明帝听信曹爽,司马懿使用离间计,上表给明帝以安其心。该奏表的内容是倾诉曹爽狼子野心想抢夺魏国王位,而司马懿在京都的行动都只是为了保护王位而已。因此当桓范力劝曹爽与皇帝至许都起兵打司马懿,明帝才丝毫不同意,使得曹爽被逼上绝路。
第五个步:虽然使曹爽兄弟不知所措了,但司马懿仍怕曹爽兄弟听从桓范的话,使政治变故成为内战,对其造成不利。因为内战不仅耗兵损将,而且难免会走漏消息让吴、蜀两国有机可乘。于是,司马懿才召许允、陈泰去当说客,后来还派尹大目来破桓范的计和诱曹爽中计。
司马懿与曹爽间的斗争胜负取决于两人掌握机会的能力。司马懿最终扳倒曹爽、篡位成功,但此一计划无疑是:「以少胜多,以小胜大,以简单克服困难。」若曹爽听从桓范,死不投降且处事果断的话,司马懿将遭遇更多的困难;相反,如今曹爽直接投降司马懿,这让司马懿简直豪不费吹灰之力便取得胜利。后来,直到夏侯霸与姜维联络,魏国内部情势才稳定下来。
曹操历经困难才成立魏国,而司马懿却用不到一周的时间就把魏国所有基业全收拢在自己手中。这也就是英雄造时势与时势造英雄的规律。曹操造出时势,但时势又造出司马懿。
司马懿的军事能力远不及曹操与孔明,但当曹操与孔明双双去世后,司马懿便是军事及政治的冠军。由于司马懿耐心等待机会,时间没到就不出手,所以司马懿才能获得胜利。而当有把握成功时,司马懿才进攻,而且是全心全力地进攻,因为兵事贵于神速!
司马懿很害怕曹操的谋略和猜忌心,所以当曹操在世时,司马懿从未表现出自己的野心。但曹操常跟亲近人说,司马懿有「狼顾」相,意思是回头看但身体不动,像一只狼一样。有个故事是这样的,某天曹操叫司马懿来,让他走到自己前面,然后下令让他回头。果然,司马懿回头了但身体却丝毫不动。曹操跟自己的儿子曹丕说:「司马懿不是宁愿在别人手下的人。」后来,司马懿逐渐养成了自己的势力,果然颠覆曹魏,成立晋朝。
尽管怀疑,但由于知道忍耐所以司马懿才能度过一切,让曹丕从防备到重用。总之,司马懿的成功包括两个因素:时势和忍耐。时势造出英雄,没有天时、地利、人和就难以成大事;由于忍耐,司马懿才储存了很多元气、智力,不像诸葛亮全被耗损光。虽然才能不及诸葛亮,但因为这两个因素,使得他最终的成就远大于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