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CK10252019-01-20 17:05:22

养生专家统治厨房

 

 

这是真实故事计划的第 133 个故事

当别人在家埋怨每逢佳节胖三斤时,我在家饥肠辘辘,经受着我妈这个厨房掌门人开展的一轮食品审批。

“妈,今天出去吃湘菜吧,我爱吃毛氏红烧肉。”

“红烧肉太肥了,吃了血脂稠、血脂高,会得脂肪肝、肝癌。”

“那去吃火锅吧。”

“火锅不健康,里面的东西不干净,专家说吃多了会得胃癌、食道癌和口腔癌。 ”

“妈,那咱们在家随便吃点吧。”

“你看,这个土豆生芽了不能吃,专家说土豆生芽就有毒,会吃死人的。这个花生米放了有小半年了,都快发霉了,不能吃不能吃,吃了有毒,会吃死人的。”

“妈,冰箱里不是有虾么,下点海鲜面算了。”

“吃虾就不能喝橙汁,专家说喝了会中毒。”

以上对话几乎每天在我家上演。我妈是一个养生狂魔,在她的话语体系里,专家就是神明,“有毒,会死人”则是一道神谕,借以把我和那个有毒的美食世界隔离开来。

比起中毒的危险,饥饿让人难以忍受。毫不夸张地说,有次从我妈家出来,我看到路边的狗在啃骨头都会默默咽下口水,然后逃离似的坐在路边一家苍蝇馆子里,撸上一大碗刀削面外加一个卤猪蹄,如果是夏天,还能再喝一瓶冰果啤。

咬下那只诱人猪蹄的第一口,我妈平日在我身上悉心维护着的、洁净无菌的饮食系统就开始在我体内崩塌了。

这么多忌口,你可能不信。但如果你知道我家的食谱就会明白,在我家,一年四季有太多东西不能吃。

春天,香椿芽长出来,用水焯后,凉拌或者油炸都是一道时令小菜,可我在家从来没有吃过。因为我妈,哦,不对,是专家说了香椿芽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比一般的菜含量都高,有生成致癌物亚硝胺的危险,所以有毒,不能吃。

夏天,吃水果的季节,我家只买那种小西瓜,最好还带点半生不熟的,因为专家说了,现在市面上很多红艳艳熟透的西瓜打了膨胀剂和增熟剂,所以有毒,不能吃。

秋天,瓜果成熟,这下可以吃新鲜的吧?不行,不能吃,那个橙子上面光溜溜的,是打了蜡的,有毒,不能吃;这个板栗外面光溜溜地发黑发亮,是黑心商贩为了板栗不生虫泡过药水的,有毒,不能吃;这个鸭子也不能吃,咱们小县城又不养鸭子,谁知道是从哪里进的货,而且新闻上都说了,很多黑心商贩喂鸭子吃添加剂才长得这么肥,所以有毒,不能吃。

肉也不能吃,水果也不能吃,吃蔬菜总可以吧。我妈说,不行,比如胡萝卜就不能吃,一看就是转基因的,吃了这个转基因的食品,专家说会得癌症。

和我妈去趟超市,经常带回来的是瘦不拉几的几样蔬菜,有些还带着虫洞。我妈说,专家说了,好多品相很好的蔬菜都是人工养殖而且打了药的。

这不能吃那不能吃,那我煮个面放点调料吧。

“妈,酱油呢?”

“家里没有酱油,前几天看微信上说酱油吃错了会得癌症,以后家里不吃酱油了。”

“那我放点盐。”

“你盐也放太多了,吃多了盐会得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专家说了吃多了盐还会得肝癌呢。”

专家说了、专家说了,我妈就这样皈依“专家教”。专家才是厨房的实际统治者。

最后,我只能内心崩溃地吃掉一碗清汤寡水的面条,味同嚼蜡。

其实,我妈对家庭饮食谨小慎微也是有原因的。

从记事起,去世的亲人里,外婆得了食道癌去世,外公是肺癌,爷爷是肝癌,据说老祖(爷爷的父母)去世的时候,症状也是癌症,后来我上初中,爸爸被检查出了鼻咽癌,当时已经有了电疗、局部注射放射性化疗等手段,所幸发现癌症是中期,现在也算稳定了病情。

因为这一长串家族患癌史,越来越多的食物进入了我家餐桌的黑名单。

全家人甚少出去吃饭,也是因为外面的食物不干净,加上大鱼大肉吃多了会三高,家里除了鱼、虾,只能偶尔吃些牛肉。超市里好多蔬菜是转基因的,我妈只能去路边小摊买,那里的菜是自家种的。

因为对食材的挑剔,我妈对躬耕菜园心向往之。退休后,她在我家屋后的小土坡上开了一片荒地,种了几分花生。种花生是为了榨油,专家还说了,什么都不如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来的安全。

能在家里吃就绝对不出去,能吃素就绝对不吃肉,能不放油就不放,这“三能三不”是我家每日三餐的金科玉律。

只是,我妈的洁净厨房无法永远留住我,总有一天,我会走出家门,接触到地沟油和亚硝酸盐。

上大学后,我第一次跟同学在路边吃烧烤,对现在看来极为普通的大肉串惊为天物,世上怎么能有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呢?沾着辣椒的肉串,撒着芝麻的烤茄子,还有被我妈认为最不健康的先卤后烤的鸡爪子······

据当时在场小伙伴们的回忆,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干完了整整三个人的量,还喝了不少啤酒,眼中闪出饿狼一样的绿色光芒。

天性得以解放的直接代价是,一学期的胡吃海喝后,我的体重增加了将近20斤。

完全不用为减肥发愁,也无需做任何减肥运动,我只要重新回到我妈那里——像刚出炉的肉回下锅——吃上一个寒假的清汤寡水,20斤肥膘自动消失。

起初,我妈的养生事业还局限在我的原生家庭,等结婚后,这一事业直接辐射到了我的小家及公公婆婆家。

有一次,老公从湖南出差回来,带来了一些腊肉、腊肠和腊鸭。等我到家,这些腊味躺在厨房里,就像海关查出来的违禁品,旁边站着一脸无辜的老公和表情严肃的我妈。

“腊肉不能吃,知道不?专家说了腊肉、腊肠这些腌的东西亚硝酸盐超标,吃了不健康。”

我早料到我妈会这样说,转身准备把腊味拿走。我妈又说:“就放这儿吧,拿回去你们又会偷偷吃。”语气像教训两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我只得眼睁睁看着千里迢迢带回来的美味在厨房里落灰直至消失。

最近几年,我妈学会用微信,成了一批养生公众号的死忠粉,什么教你养生啊,时令蔬果七大不能吃啊,吃什么预防癌症啊,每次看到必定转发,不但转发至朋友圈,身边的亲戚、朋友群也无一落下。

有时,我看到她的转发还不到半个小时,就会接到她的电话。

“我刚转发到朋友圈的那篇文你看了么?”

“看了……”

“我跟你说,现在那些转基因的玉米不能吃,吃着甜都是打了甜蜜素。”

问题是,我明明记得她刚转发的是有关腌制食物的文章,怎么又说到了转基因?挂了电话刷了下朋友圈,我才发现,不到早上10点,我妈已经更新了4条朋友圈,条条都是养生文。

我妈现在住的是拆迁安置小区,里面好多的老头、老太太,没事就坐在一起研究养生,今天你家泡个药酒,明天我家煮个凉茶。为了不让我妈胡乱传播养生信息,在看到小区门口张贴的老年人活动通知后,我就像找到了大救星,二话不说给她报了名。

果不其然,我妈参加了几次老年人活动后,朋友圈转发的养生类信息少了一半,还出现了一些“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百行孝为先”之类的文章。

我为自己的小聪明沾沾自喜。多少年来,我终于转移了她的兴趣点,心里很有成就感。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厨房解禁,各色美味会重新端上餐桌。

过了一星期,我带孩子回娘家,我妈神秘地从柜子里拿出几个印着英文的瓶子。

“这个是国家新研制出来的保健品,你整天对着电脑,吃了这个可以防辐射,预防腰椎间盘突出。”

熟悉的味道又回来了,而且换了花样。我始料未及,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还有这是小孩子吃的保健品,吃了后不感冒,增强免疫力和促进大脑发育。”

保健品能同时防辐射和预防腰椎间盘突出?能保证不感冒和促进大脑发育?我的智商受到了一万点暴击。

原来,我妈参加的老年人活动中心经常举办一些“xxx一日游”之类的活动,将老年人拉到一个地方开座谈会,发点鸡蛋、水果,然后开始推销药品。

眼前的这些东西,正是我妈花了1万多块钱,买的预防各种各样病的“国家新研制”出来的药。我在国家药监网查证,这些药品都是保健的维生素。

我说这些药品是虚假宣传,我妈不信,我只得瞒着她打了消费者协会的电话,忍痛举报了当初自己以为的大救星。可怜我妈还蒙在鼓里,对老年人活动中心的停办常常表达出遗憾。

家里的生活又回到了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的忌口年代。每次早上打开微信,我又能看到她在朋友圈转发养生文章。

那一刻觉得,只要她不买一堆保健品,我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甚至心里还有些幸福。

 

作者周洛,现为矿厂职工

编辑 | 王大鹏

 

本文选自真实故事计划。真实故事计划是由青年媒体人打造的国内首个真实故事平台。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zhenshigushi1,这里每天讲述一个从生命里拿出来的故事。

投稿邮箱tougao@zhenshigushijihua.com,原创首发千字300——1000元。

柳桥人家2019-01-21 06:05:04
国内饮食不安全引出的"血案"(^_^)
YMCK10252019-01-21 17:42:49
#_#
oztang2019-02-20 00:51:54
根儿在这坨地界儿饿了几千年,所以吃啥,是最能蛊惑到基因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