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CK10252019-08-02 21:05:59

盲母亲和光明之女

 

--作者:小戎在望

 

75.jpg

(京师同文馆和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丁韪良,中国维新党人的总导师)

 

1839年,战争的阴云悄悄向广州海岸袭来,林钦差下令驱逐住在澳门的英国人。但包括林大人在内的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全无感觉。街头仍熙熙攘攘,一些形容可怕的乞丐混迹在人群中,有年幼的女童瞎了双眼,无助地倦缩在地上,跪着或者爬着,哀求路人怜悯。

 

传教士们在中国办的第一所现代学校――澳门女塾――也受到驱逐令牵连。校长温斯娣被迫解散学校回国,仓乱之际她从澳门或者广州街上收养了一位4岁的乞儿,并给这位盲女取名阿格尼丝(Agness)。先前温斯娣和丈夫郭实腊已经从街上救下了5位同样的盲女乞儿,皆随郭实腊姓居茨拉芙(Gutzlaff),其中两位已被到美国去接受教育。温斯娣曾请博济医院(广州眼科医局)的彼得.伯驽医生为她们医治。但她们不是先天眼疾,系坏人故意刺瞎并赶到街上来乞讨,医生无能为力。

 

温斯娣因为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学生容闳而名留史册,在容闳童年他们曾经有过四年的师生之情。七十年后,当容闳耄耋之年回忆起童年旧事,恩师形象依然历历:夫人躯干修长,体态合度,望而自威,眼碧色,深陷眶中,唇薄颐方,眉浓髮厚,望而知为果毅明决之女丈夫。衣裳全白,飘飘欲仙。

 

76.jpg

 

郭实腊夫妇收养这些盲女乞儿需要冒很大的风险,不仅直接与中国黑社会作对,可能引来麻烦;中国官府也可能追究他们拐带人口之罪,尤其拐带出洋,罪加一等。

 

阿格尼丝与其他三位盲女童:劳拉、露西和杰西跟随温斯娣,经历半年的海上风浪颠簸来到伦敦。18421月,阿格尼丝入读英国盲人阅读会"在伦敦办的学校。为了让她们记住自己的祖国,她和劳拉被分在一组,教她们继续使用故国的语言(但很快这两位女孩就改用英文交流了)。悲伤的是,其他三位女孩,有两位在到达英国后一年便夭折,另一位病故于1854年,只有阿格尼丝顽强地活了下来。

 

她非常聪明,才两个多月就学会了盲文阅读,弹得一手好钢琴,据说已经达到登台演奏水平并精通绘画和手工。1855年,20岁的阿格尼丝完成学业,她热切地希望回中国,去帮助那些和她一样不能看见光明的人们。她接受了厦门教会盲人救济所的一个职位,与一对传教士夫妇搭伴再次飘洋过海回中国来。那对夫妇的孩子海上风浪中夭折了,他们非常伤心也双双病倒,到了香港,夫妇二人已无力前行。阿格尼丝遂只身一人前往厦门,但造化弄人,当她来到厦门时,当地正陷入排外浪潮之中。太平天国的战乱席卷南中国,福建亦到处是匪帮出没。数百万各省难民把怨气发到传教士们身上,认为他们和信洋教长*****是一伙的。厦门所有的传教点都曾遭遇袭击,有些被焚毁劫掠,还有传教士遇难,厦门教会已被迫撤离。

 

无助的阿格尼丝必须独自应对下一步,这茫茫故国除了给她留下无法言说的童年伤痛回忆之外,于她一见所赐。她在中国只有一个相识之辈:养母温斯娣的女友――宁波妖婆之称的马利姑娘”――玛丽娅.爱尔德塞。

 

77.jpg

(年轻时的爱尔德赛小姐)

 

爱尔德塞小姐早在1823年便发愿要来中国传教,但因家庭变故需要留在英国抚养两位孤儿外甥,她来到中国时已经是1843年。先前,她已服务于促进东方妇女教育协会”6年,在菲利滨华侨中创办女校。来到中国时,她已46岁,这位老小姐在日记里写道:今日到达,终于来到中国人民中间,这也是我的结婚纪念日,很久之前,我就与这些使我如此感兴趣的人民订下了婚约。

 

她在刚刚开埠的宁波创办了中国内地首所女校:宁波甬江女塾。免费从穷人中招生、提供食宿、衣裳,甚至还发给家庭补助。课程上午为英文、算术和地理,下午为中文,课余练习缝纫和刺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文教学使用的是汉学家和中国变法导师丁韪良为宁波白话编写的罗马字母拼音。白话文和汉语拼音的使用,使学习中文的难度大大降低,成为后世新式学堂中文教学的主流。

 

爱尔德塞小姐的事业并不顺利,中国人畏惧她碧眼深目的长相,呼之为宁波妖婆。洋妖婆要拐买女童去掏心挖眼的流言四走。有一天爱尔德塞小姐请家长们到学校中来,当助手下楼准备为大家倒茶时,她们全都吓跑了,以为妖婆要给她们下药。

 

为防止学生流失,学校采取合同制,中国人将其理解成卖身契。的确,时至今日,中国人仍很难相信:有人给你钱,把你的孩子带走,会是一件好事,尤其是一个可怕的老妖婆。有家长跑到学校里用中国式的打滚撒赖要把孩子讨回去,听到爱尔德塞小姐扬言要去找英国领事,又吓得跑了。事实上,很多中国人把孩子送来,的确出于卖女的心态,她的学生几乎清一色来自缺少关爱的家庭,很多年后,一位叫沈阿凤的学生给爱尔德塞小姐信中写道:我只是降生在这个广阔而自私的世界里的一个年轻无助的孤儿。但我很快记起在我十三岁的时候您教我记住的话……让我可以在这个痛苦而充满罪恶的世界上成为上帝有用的、忠实的、聪明的、谦恭的仆人。

 

78.jpg

(宁波档案馆内收藏时人绘制的甬江女塾画,怀抱幼儿者为爱尔德赛小姐)

 

爱尔德塞小姐一家一家拜访居民,动员他们送孩子上学,她只要有时间就到街上散步,找中国人交谈,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人们渐渐不再以妖婆视之,呼为马利姑娘,三年后,她收到了28位学生,多为使婢弃女及最穷苦之女孩”――《中国女性教育杂志》,1934

 

学校的经费主要来自她自己的积蓄,部份来自促进东方女性教育协会,还有部份来自在宁波的美国传教会援助。当学校渐入正轨之际困难亦随之而来。三位教师――她在菲利滨收的学生陆续的结婚离去。1856年,59岁的爱尔德塞小姐终于又等来了一位年轻盲女助手――阿格尼丝。

 

阿格尼丝如何从厦门又只身一人辗转到了宁波?我们已无从知晓。厦门教会瘫痪,阿格尼丝得不到传教士的职务,也就意味着她无法从差会处领取到虽不丰厚却稳定的薪水,她只能当传教士助手,由传教士本人付给津贴。起初爱尔德塞小姐对她并不看好,本未指望这位盲女能给自己帮上多大的忙,而且她已经拿不出多少钱来了,每年只能给阿格尼丝十英镑,约40两白银,仅够她勉强糊口。

 

但不久阿格尼丝的表现让爱尔德塞十分惊喜,她的中国长相很快赢得了当地人好感,阿格尼丝非常受欢迎,送女读书的家庭飞速增长,人们对学校和教会的偏见渐渐消除。1857年,甬江女塾与美国传教士柯尔夫人办的另一所女校--花华女校――合并为崇德女校,开设中学课程,成为中国首所女子中学(后来屠呦呦母校甬江中学前身)。

 

另一边,爱尔德塞小姐投入积蓄创办了盲人工业学校,帮助盲人们学习生存技能,1859年,在给友人的信中她写道:阿格尼丝(我非常非常喜爱她)现在已经可以流利地讲(宁波话),并且使她在盲人工业学校中变得极有价值……她每天上午都在那里,有时用口授,有时用盲文来教学,希望播下的这颗种子终成大器。

 

79.jpg

(宁波旧照)

 

同年,在阿格尼丝存世唯一的一封给英国友人的信中,她写道:我多么渴望给你写信,并让你知道上帝给我打开了一扇怎样的门,使我在自己的国家如此有用。爱尔德塞女士在这里建立了一个聘用盲人的工厂,并用自己的钱来给他们发工资。盲人们早上九点钟来上班,晚上九点离去,他们在这里编席子、草鞋、袜子和花样不同的项链。现在,我们已经有十一位工人了。我每天早上九点都到那里去,教他们读书,并向他们传播上帝的福音……下午,我在教室里教四名女孩子……”

 

阿格尼丝还在女校里教音乐和绘画,她可以通过触摸油彩来判断线条和色彩,并指点学生们进步。她们的日子过得很好,那一年太平军进攻宁波,学校的工友们准备决死保卫学校,使之免遭兵灾。

 

到了1861年,在中国服务18年后,爱尔德塞小姐身体越来越衰老,一生积蓄也基本用尽,她被迫离开中国到澳大利亚去投靠侄女度过残年。她把学校完全交托给了柯尔夫人,因为美部会资金更多,盲人工业学校则交给了阿格尼丝。

 

关于阿格尼丝的消息越来越少了,当美国传教士蓝绥德来到宁波,他发现阿格尼丝还在教学,工校还有了进一步发展。蓝绥德的信中提到阿格尼丝,虽有他本人曾资助过盲人工业学校一些钱,但她带领工人们已基本实现经费自足了。

 

又过了一年,太平军几番额觎宁波未遂后复来,终于攻占了宁波。李秀成不喜欢美国人,因为天王的导师,美国传教士罗孝全是个骗子,而且宁波的美国传教士们普遍认为太平天国是邪恶教派。李秀成把宁波的美国传教士都赶走了,阿格尼丝也受牵连,她被迫随美国人撤到了上海。

 

80.jpg

(关于阿格尼丝的报导上截下来的版画)

 

在上海,阿格尼丝决定自谋生计,传教士们的信中还时不时提到她,说她在上海又创办了一所盲人工校。我们很难得知阿格尼丝在上海的详情,《哈佛大学学报》引用的一封信中称,她给有钱人家当家庭教师,教他们的孩子英文和钢琴,自己则省吃俭用,生活十分清苦。她天天和穷苦的中国难民在一起,安慰他们并向他们传福音,礼拜天则在中国人的教堂里演奏风琴。

 

1868年,年仅33岁的阿格尼丝.居茨拉芙小姐在上海病逝,她至死都没有一个故国的名字。在上海期间她似乎攒了一些钱,按她生前的遗嘱,遗产全部捐献用于帮助盲人。

 

同年,爱尔德塞小姐病逝于澳大利亚麦嘉伦谷,享年72岁。在她的墓碑上写着:玛丽娅.爱尔德塞小姐,宁波,中国。

 

1872年,一所名为居茨拉芙眼科医局的医院在上海落成,中文名为体仁医院。关于这所医院的经费来源我们并不十分知晓,阿格尼丝在上海几年的遗产够一所医院运作么?我们对此存疑。但她的全部遗产都捐给了这所医院,却可以肯定。

 

十几年后,上海《申报》的报导称:广东某富商之盲女(姓名无考)临终遗言,愿献全部遗产创立医院,专治目疾,聘美国医师詹美士主诊,几年后增设内、外专科……贫苦病人入院,医疗又膳宿全部免费……体仁之道,名不虚传。

 

 

转自《大象公会》

YMCK10252019-08-03 10:00:01
“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