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CK10252020-01-31 18:23:18

我们每个人身上本来就百药齐全

 

 

人一体 气血总量在不同情况下是相对恒定的。按照生存的需要,气血首先要确保脏腑器一官的需求,然后才是四肢百骸;就像一棵大树,要先长树根、树干,再长枝叶。脏腑又是确保气血生成与贮藏的源头,只有脏腑健康、功能相互协调,才会有足够的气血储存以供人一体 日常使用。

我们每个人身上来就百药齐全,都在经络穴位中翘首待选,只看医者和本人会不会用它了。

学习 中医知识本身并不难,难的是我们一定要清楚究竟要学些什么!

很多朋友对学习 中医充满了渴望和决心。先被中医的神奇所感动,再被偶然的成效所激励。然而随着一些看似难以逾越的屏障挡在面前,便逐渐踟蹰徘徊,最终磋砣放弃。

一日去朋友家坐客,看到他的宝贝女儿正拿着针灸针聚精会神地在一个金黄的橘子上练一习一 针刺。她是某中医院校的学生,说这是老师留的功课。我看到满桌上被扎烂的橘子,说:“这么好的橘子吃了多好!”她问:“郑叔叔,你当时学针灸是扎什么呀?”我笑着说:“我可舍不得去扎橘子,只是扎自己,针刺得满身青紫,艾灸得遍体疤痕。”她说:“郑叔叔,你来扎扎这个。”又指着墙上的一个纱布包,对我说:“这是由两张白纸、三层棉花、四层纱布组成的练一习一 针刺的法宝,这包正中心有一个牛皮纸撕的小碎片,旁边还有一粒黄豆,看看您能否一针穿过小纸片,然后再扎到黄豆上。我已经练了两个月了,还是不行,您应该没问题吧?我们教针灸的教授说了,不练会这个以后别想成为高明的针灸师。”我连忙举手投降,头摇得像拨浪鼓。她很失望:“郑叔叔你都不行,我恐怕是练不会了。”我问她:“为什么要扎得这么精确呢?”她说:“扎得准才能针感强烈,效果才能好呀。”我又问她:“那你说说看,身上的穴位是你刺它才起作用呀,还是你不刺它它也起作用?”她似乎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边反复扎着桔子,边疑惑地看着我。我对她说:“穴位就像是一群孩子,平常都在那里玩,有的孩子玩累了,就趴在那里打个瞌睡,想让他醒,轻轻拍拍他的肩膀就行,何必非要狠狠地踢他一脚呢?你这个幼儿园的阿姨不去调动这些孩子玩的积极性,却天天在那里练一习一 踢人的技术,难怪你越来越失去信心了。”

我常常接触一些海外的客人,他们迷信中医,崇尚中医奇妙的理论,但是他们同时也害怕针灸、畏惧汤药,问我中医除了针灸、吃汤药还有什么其他更简单的方法。我说:“当然有了,针灸只是舟楫,没它照样行船;汤药不过调羹,有它只为方便。”难道没带针具,药店关门,中医大夫就束手无策了?我告诉他们,我们每个人身上本来就百药齐全,都在经络穴位中翘首待选,只看医者和本人会不会用它了。举个例子,治疗月经不调通常首选逍遥丸,如果手边没药,我就按摩患者肝经的太冲穴和胆经的阳陵泉,效果一样,且更为迅捷。如果心中发热烦躁,常用牛黄清心丸,但有人担心这药若常吃其中的朱砂会对身体有损害,我就教他先按摩心经的神门穴,再按摩脾经的大都穴。此外按揉肺经的尺泽,加上肾经的复溜,相当于六味地黄丸。按摩膀胱经的风门加上肺经的孔最就是通宣理肺散。还有血府逐瘀汤、补中益气丸等等几乎所有的常用中药,都可以从经络穴位中找到同类。

有人因为针灸太复杂,总是敬而远之;因为汤方太繁多,常常如坠云雾,再加上脉学玄秘、经文古奥,更觉得中医高不可攀。其实,这是你自设迷障,学中医本可“闲庭信步通幽径”,何必非要“踏遍群山觅归途”呢?事障易解,理障难除。学习 中医知识本身并不难,难的是我们一定要弄清楚究竟要学些什么?否则尽管学得殚心竭虑,最后也是劳而无功。

所以我的建议是,,学习 中医要从经络开始,从穴位入手,因为经络穴位都在我们自己身上,随时可学,处处可用。我再重复一下:穴位不是因为你用针刺才起作用,而是时时都在对身体起着调控作用;穴位起不起作用不是因为你针刺够不够深,而是主要在于你的气血流没流到那里。按摩、点穴、拔罐、意念守窍都有针灸的功效,没有优劣之分。所以你即使不会针灸,也可以是经络专家,丝毫不影响疗效。

如果你想送心爱的人一朵玫瑰,那么茎上的刺就不是问题。

........求医录........................................................................

好学问: 哪几处经络穴位相当于补中益气丸?

中里巴人答: 这是一个简单又复杂的问题。如果您是一个刚接触中医的人,我会径直告诉您,只要按摩太白、商丘、太冲三穴就会有补中益气的效果;但倘若您学习 中医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我这样说就会扰乱您的思路。就像您问我月亮在哪,我用手一指,您不去看月亮而是盯在我的手指上,那样您岂不是永远也看不到月亮了?其实,穴位是死的,又是活的。同样的穴位,体质不同,效果也会不同,所以须灵活变通才好。

 

 

 

穴位就是你随身的药囊

 

敲胆经,揉心包,金鸡独立,推腹法……简单易行又有效。如果您想养生祛病,这些技法就是随身的药囊,,方便实用。

很多朋友对中医情有独钟,多次向我讨教学习 中医的方法,并让我推荐入门读物。我总是推荐中医院校的课本。然后,朋友们又问,那么学会了这些课本就能治病救人吗?我说不能,学会了这些课本可以当个中医博士,但是却不能治病。大家就很失望,不愿意去读这些课本了。

那么,学会哪本书就会治病了呢?其实真要是有这么一本书,岂不是人人都成了《倚天屠龙记》中的“一胡一 青牛”了?我这里没有“九阳真经”,我也不知在哪里能找到,我只是随时把自己的感悟当做真事儿,相信那是老天的赐予,而不是事事把自己的想法用权威的标准来定夺。

我读过《黄帝内经》,是零星地去翻看的,从来没有当做必学的功课一页一页地去分析、体会,更没有去背诵它。

我读过《伤寒论》,是把它当做小说来读的,有兴趣就多看,没兴趣的地方就翻过去。

我读过《针灸甲乙经》,把它当做字典,有忘记的字再去查。

我还读过各类的古典医药书,东看一眼,西看一页,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很多书之间观点完全对立,而且互相针砭、鄙薄,但全是医学大家,难分优劣。我都统统奉若神明,摆上贡桌,一一礼拜。最爱看两派一交一 锋之点,最喜读书中禁忌之处,因为那正是治病救人的诀窍玄机。

一本好书读到兴头,我会拍案叫绝;读另一本观点完全不同的书,我也同样会拊掌称妙。有人会说,你到底有无立场?你到底算哪头的呀?

其实,“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喝完咖啡,我还想喝点清茶,难道就大逆不道了?只是喝的时候要把残根儿倒掉,否则您既喝不到咖啡的浓郁,也品不出龙井的清纯,只是一碗不伦不类的“污水”。有人想从我这儿学走一招半式,我倾囊而授,从不隐藏。可你不去换个新杯子,也不舍得倒掉杯子里的红酒,却想品味我瓶中的茅台,那你永远也喝不出真滋味,不晕才怪呢!

从山上看山脚下的树,我说树小如草,可你正在树旁站着,你说树大参天——咱们说的是同一棵树,却永远也争论不清。

有一只狗卡在墙洞里,进退两难,我说应该往外拉,你说应该从里推——咱俩一个墙里一个墙外,你说听谁的好呢?

有人说,我们就喜欢敲胆经、揉心包经、金鸡独立、推腹法,简单易行又有效。如果你作为养生祛病,这些技法就是随身的药囊,方便实用。我们已经尝到了果子的香甜,但是要栽培果树还需另下树种才行。

还有人说,你就告诉我,哪个穴治胃痛,哪个穴降血压,哪个穴能补肾,哪个穴治失眠,我去实施操作,而你也就功德无量了。

你觉得这是捷径,我却觉得这是迷途,你急于走脚下的小道,却不看山顶的信标,每当岔路总会彷徨无措,每遇沟坎定不知如何搭桥。授人与渔无人学,授人与鱼争先抢。如果你执意去走小路,我可没有能力去为你开道,因为那样不但你是山重水复皆岔路,我也会困陷荆棘满身伤。有人会很不耐烦:“你别老卖关子,故弄玄虚了,说,我们现在该看哪些书吧?”我会推荐你去看正统中医院校的课本。“你不是说看完这些课本也不会看病吗?那还看它干嘛?”我们都熟悉这句话:“知识就是力量”——可我们有了知识就真的有力量了吗?其实——“善用知识才是力量”。可你一点知识没有,你又去用谁呢?

我的儿子是班里的宣传委员,书法不错,老师就让他在班里白墙的两侧写上一幅对联,儿子写的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看后觉得词儿太俗,没什么新意,就自作聪明,改为“书山有路勤更巧,学会无涯荡轻舟”。结果第二天放学,儿子就哭丧着脸,责怪我多事儿,害得他被老师臭批一顿,说他是宣传投机取巧、好逸恶劳的思想。这真令我哭笑不得,也让我想起上初中的时候学的一篇古文——《愚公移山》。老师让我们写读后感,我写道:“愚公抛开晚年的天伦之乐,再搭上儿孙们一生的幸福,只为解决一个‘碍其出入’的小事儿,不值得称道。山不转水转,既然搬不动山,那我们就搬家,何必自找麻烦?寓言里神仙会帮他,现实中老天爷却不会同情这样的人……”

还好,那时已是80年代了,没把我打成反革命,只是在班会上批判了我一下。回想起当年老师和同学们情绪激昂的样子,真让我笑破肚皮。

说这些,你只当听个笑话吧!不过,我想这可能就是我的心路历程,而且我也喜欢这样走下去,当然有几个知音更好,没有,我也一如既往……

 

 

 

 

YMCK10252020-01-31 18:48:01
面具
Richmon2020-01-31 19:19:27
1
hibiskus2020-02-02 02:58:25
太有底线了,总是不该死的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