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CK10252020-02-25 16:28:37
风中葫芦:武汉疫情日记(2月25日)第十一篇
 

    武汉日记 之十一: 暴力的理论:少数服从多数
    
     今天是2020年2月25日星期二,


    
    今天气温稳定在25摄氏度。很多人脱掉了棉衣。
    
    今天社区人员第一次正常下班,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并不为过。显然,每个人,每个集体组织都有自己评判事物的角度和标准。
    
    这两天,微信群、QQ群包括手机短信充满了政府着力解决重症慢性病患者买药难问题方面的信息,全市增加了50家重症慢性病患者购药定点零售药店。
    
    一大早就有居民打来电话,催促社区赶紧地帮忙买药。但社区人手不够,忙不过来。虽然政府下沉了很多机关干部到社区,但他们只负责守门,毕竟把住门户才是重中之重。社区有些人对干部看不顺眼,干部们也对社区有些意见。他们或许真的搞不懂这些社区人员到底在忙些什么。
    
    今天有督查官员到社区检查。据说他们曾在一些社区搞钓鱼式询问,比如问你,你们这儿离超市很近吧,很方便采购嘛,毕竟自己的家人也需要照顾啊等等,总之,就是这样直截了当地绕你,把你当傻逼。所以他们也很招人嫌。当然这不并是说社区人员在他们面前敢不毕恭毕敬,除非你不想干了。
    
    一个人处于危境,就会像猫一样四爪据地,睁大眼睛,竖起耳朵,捕捉四周一切信息。至少我现在就是这个样子。中午时,一个同事开了社区证明,准备驾车到超市采购,问谁愿意去帮忙。我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儿说,我去,我愿意去!我当然是想借机给家里买些物品。现在多数超市只与社区对接团购业务,而我们去的这家超市只要有社区证明就可以进去自行挑选商品,于是我买了一些蔬菜、水果、猪肉猪骨,抽空给父母送去。共花费400多元。
    
    人只要活着就会有想法。将滔滔不绝的想法比作河流非常贴切。
    
    也许你很难想象,几位月薪才一两千元的社区小保安会在一起正儿八经地讨论如何彻底解决防疫行动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但这是真的,而且他们还找到了最终的解决办法。虽然他们的办法就是付诸暴力,也就是谁不听话就直接抓起来或者揍一顿。或许你觉得他们幼稚可笑,不屑一顾。但他们是有理论依据的,而且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理论依据,那依据就是一句话,少数服从多数。虽然已经有很多人文化人已经从理论上明白,所谓的少数服从多数,最终只能导致多数服从少数、所有人服从几个人甚至一个人的结果。

只有实实在在地维护了每一个人,每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的权益,那所谓的多数人的权益才能得到保障。哪有什么多数人,我们每一个人都只能处于少数的位置。几乎没有例外,历史上那些高喊少数服从多数的人们最后都把自己变成了悲惨的少数人。当你为维护多数人而将少数人干掉时,剩下的多数人中又会出现少数人,如此循环切割,那被干掉的厄运最终会落在每一个人的头上。然而,实在是艰涩无比的然而,理论只是理论,严格地说文化人的理论只能是理论,至少在我们这里就是如此,面对现实,文化人的理论大厦立刻轰然倒塌,也就是说没什么卵用。
    
    我见识有限,但我爱思索。尤其在这样的时候,窗外正在下雨..........
    
    帮一位慢性病重症患者买药,花掉一个下午的时间。 [博讯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支持此文作者/记者(博讯 boxun.com)

 

 

 

武汉闭关一周统一派送物资居民恐“未病死先饿死”
 

    武汉闭关一周统一派送物资居民恐“未病死先饿死”

武汉从25日开始,实施更严峻的闭关政策,所有小区居民一周只能团购一次日常必需品,外面骑手送外卖者不得进入。图为武汉武展社区所发出的通知。 © 网络
    
    (法广RFI香港特约记者 甄树基)从25日开始,武汉进一步实施隔离措施,所有小区居民必须统一团购日常必需品,而且规定一星期团购一次,并且由指定义工队及社区组织派发,所有外卖送货员及其他非社区人士不得进内。不少武汉居民接到通告后,均人心惶惶,不少翻墙到推特的网民惊呼恐怕“未病死已饿死”,有人挖苦“供销社已经回来了”,而公安部副部长孙力军日前出现在武汉,更使得不少网民忧心忡忡。
    
    根据网民在推特上载的社区通告,包括武展和后官湖等武汉社区的居民,已经接获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通告,内容指由于防疫狙击战仍在持续进行,目前疫情防控处于最关键时刻,自小区封闭管理以来,小区业主自发通过各种渠道购买生鲜、零食、饮料及生活用品,大家频繁下楼取快递及团购物资,大大增加病毒传播的风险,为了巩固前端时间疫情防控成果,经社区、自管组及志愿者小组(临——讨论,现决定如下:
    
    1、暂时只允许团购解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只保证米、油、粮、蔬菜、水果、佐料、药品、母婴用品等团购,7天团购一次,由社区、志愿者小组对接商家与业主,经过消毒后进行分发。期间非生活必需品一律不准进入小区。请大家,自重;
    
    2、严谨外卖以及骑手代买的非生活必需品进入小区;
    
    3、前期所有团头给一天时间收货缓冲期,于2020年2月24日24:00后不准在小区门口下货、收货;
    
    4、建议大家团购储备物资达15天左右,尽量减少购物聚集机会,尽量减少触摸采购物品人员,做好物品进室内后的消毒工作,减少接触病毒的机会。
    
    通告最后呼吁大家不松懈,不放纵!你的服从和自律,就是阻离宾度的铜墙铁壁,不要贪一时的口舌之欲,简朴生活,阻断传染源,大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上述通告一出,武汉居民很多都人心惶惶,深恐断粮断炊。长江日报为此还特别刊登整版所谓“辟谣”启事。该启事声称,网上流传所谓“2月25号—3月10号,所有居民全部关死!所有的商店全部关门!如果,效果好!再巩固15天,争取3月25日左右解禁.......”启事声称,经长江日报记者向武汉市新官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核实,此消息为谣言。
    
    有网民直斥长江日报的辟谣本身就是谣言,因为小区确实要一星期团购一次,而且完全要依靠志愿者等派送物资,等同坐牢无疑。有网民更指这是“供销社回来了”,“供销社重返城市,以武汉为实验”。
    
    所谓的供销社,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历史可以追溯到1950年7月成立的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1954年7月更为现名。
    
    据环球网描述,供销社在计划经济时代,是每个村镇必不可缺的场所,无论是柴米油盐、还是农机化肥,村民们都要到供销社采购。换言之,供销合作社是那个时代农村地区的国营百货超市。
    
    时至80年代后期,中国已开启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也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在这样的冲击下,供销社则变得日渐衰败,甚至人们还给供销社编过顺口溜:“院子大、房子破,一看就是供销社”。
    
    到了90年代,在农村中小卖部盛行,不少农村供销社早已破败不堪甚至资不抵债而关门。但是很多农民,特别是一些上了岁数的老人家会习惯性地把去商店买东西,说成“上供销社去”。 (博讯 boxun.com)

 

被困武汉打工者:只剩3盒泡面时候,我决定去找工作(4图)
YMCK10252020-02-25 16:56:57
《封城记(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