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的基础上,佛法或可通过理观,或理行实现,但不等同于思辨;佛法不可思议,其文字代表着实证经验,思辨无法替代,死路一条,切莫偏执。
若有意谈论佛法,甚至批判佛法,请至少掌握些基本常识;有了基本常识之后,若对佛法还有兴趣,再从实践入手,若有所证悟,方知古德所言不虚。
1)“于阴界入, 见如来藏。” 非于中阴身入也,切莫望文生义。
“阴界入”是佛法的基本概念,是五阴(色受想行识)、十八界(六根、六境、六识)及十二入(六根、六境)的简称。
2)”复次即前所说自性,乃至业等五事,当知皆由三处所摄。“ 中”自性“一词属于自性、所依、所缘、助伴、作业五事之一。与六祖自性一词属一词多义。瑜伽师地论这里讨论意地,同样五识身相应地中有如下一句:云何五识身相应地。谓五识身“自性”,彼所依,彼所缘,彼助伴,彼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