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学员问了一个很哲学的问题:“应该怎么理解冥想时专注和放松的平衡呢,专注时能觉得背脊是直的, 而放松时肩更下垂 脊背更弯一些。”
一谈静坐,大家可能就会想起专注,其实专注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入静(放松)才是目的。
“有欲观窍,无欲观妙”是《道德经》里的一句话,很好地处理了专注和入静的关系。
有欲观窍,是指存在或产生欲望时,要采取把注意力放在一定位置的方法,以消除欲望的影响。事实上,在运用这方法时,因注意力高度集中,可把影响、干扰的因素弱化或消除,最后为自己的头脑提供一个高度干净的环境。这就是静坐中的意守。
无欲观妙,是指在进入美好功境时,静观舒适美妙的功境,不拘泥于某一具体部位。所谓的“观“,不是用眼去看,而是对当下身体的妙处,不作任何判断、任何分析、任何反应,只是单纯地觉察它、注意它。所谓静极生动,当思维没有杂念影响时,人体内的元气依照其本身的运行规律运行时一些特征会被自己感受出来,在一些处在就产生感觉,表现出一些特征来,这些被感受得到的处在就是妙处。
所以,入静很好,达到无欲的境界,本身就说明静坐在技术层面是没有问题的,只需静静地观舒适美妙的功境即可。这时如果刻意去观窍,反而会破坏功境,实为买椟还珠之举。就好像是在全班同学都在注意听讲的时候,你大吼一声:“要注意听讲!”,反而破坏了大家的注意听讲。你吼的内容没有错,不过不合时宜,亦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