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8117611
全面介绍一下连花清瘟的这三项"研究成果"。
为什么说它垃圾呢?前面的网友已经都说明理由了——体外实验根本不能证明药物在人体内的药物疗效。
体外实验只能作为一个粗筛的手段,后续证明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靠的是三期临床试验。
还有一个说它垃圾的理由,那就是该体外实验声称“结果已经发布”。但我检索了半天也没找到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连新闻稿里面的一条数据都没有找到。
不过,钟南山院士团队在过去曾经做过莲花清瘟对新冠病毒原毒株的体外实验,公布过数据——他们得出连花清瘟的半数抑制浓度是411.2μg/ml。
我们来对比一下其他潜在抗新冠病毒的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
可以看出,包括瑞德西韦、羟氯喹在内的药物,半数抑制浓度在0.3-7之间,而连花清瘟直接是它们的成百上千倍,这个半数抑制浓度是非常“拉跨”的。
如果换算成人体服用剂量,应该是每天44820.8mg至764628.1mg之间。如果按照胶囊每粒0.35克计算,那么每天要吃128粒至2185粒之间,这是直接要把连花清瘟当饭吃的节奏......而莲花清瘟胶囊的说明书是每天3次,每次4粒,总共12粒,就算连花清瘟胶囊对新冠病毒有效,最低的剂量要求已经是说明书里服用剂量的10倍多!
袁教授团队在这个研究里面论证了连花清瘟胶囊对新冠病毒肺炎密切接触者预防效果。他们选取1976例与新冠肺炎感染者有密切接触的受试者,分为连花清瘟治疗组(1101例)和对照组(875例),两组受试者分别接受连花清瘟胶囊(4粒/次,3次/天)治疗和常规医学14天观察,并于14天后检测鼻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率。最后得出结果:连花清瘟治疗组核酸检测阳性率为0.27%,对照组为1.14%;二次密切接触者中,连花清瘟治疗组核酸检测阳性率为0.09%,对照组为0.71%。
但是,这仍然是一个比较低质量的临床研究,本质上不是RCT。
首先,没有随机。1976例患者如何分为两组,论文里面没有讲清楚,但根据两组人数的较大差异(1101例 vs. 875例),不可能是随机分组,而是研究人员主观判断来分组,这样就会有很大的主观偏倚:研究人员为了获得比较好看的研究结果,可能会把不大容易感染的密接、次密接分到莲花清瘟组。
其次,就是没有双盲。研究者、参与研究的患者的主观因素干扰就无法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