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2006-05-16 00:52:48
《專題》特殊人才 移民有捷徑

 律師方鵬(右)認為華裔高級人才移民比較容易,不必因為非法移民最近成為新聞話題而過於焦慮。(韓傑攝)

 李進進律師指出,國會對增加綠卡名額沒有異議,因此合法移民獲得綠卡的時間可能縮短。(韓傑攝)

美國移民法的本意之一,就在吸引專業人才留在美國。最近這一時期,非法移民成為媒體在報導移民改革法案時強調的重點,但專業人才的移民路並未受到大的影響。有高學歷的專業人才,合法辦理移民的道路還是很寬廣。若想因此設法改走非法移民路線,可就真的是本末倒置了。

●美國的移民改革法案是當紅的話題,眾多的非法移民都對之持以樂觀等待的態度。但在同時,紐約執業律師方鵬卻表示,近幾個月來,他所接觸的合法高級人才很悲觀,甚至達到放棄的程度。有的博士生抱怨,合法的還不如非法的,甚至有人詢問「是否需要變成非法移民」。

這些人才感到移民法改革冷落了合法移民。今年4月初,方鵬應邀去紐約大學醫學院給華人博士生舉辦移民講座。因為目前移民法改革較熱門,他就以對非法移民的討論作為開場白。誰知他剛講兩三句,下面就騷動起來。幾個人立即要求他「今天只談合法移民」。
他認為,這種情緒與媒體報導太多非法移民消息有關。他說,這次美國移民法改革包括兩項內容。第一項內容為是否讓美國境內一千多萬非法移民就地合法化。第二項內容是縮短移民申請時間和增加綠卡名額,使合法移民儘快獲得綠卡。但是,媒體忽略了第二項內容。

實際上,美國移民法改革的目的是希望全世界的高級人才都匯集到美國,以保持美國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自從上個世紀七○年代美國實行吸引人才的政策以來,世界上相當高比例的博士生進入美國,使美國的科學和技術遙遙領先。方鵬因此認為,吸引高科技人才是美國這次移民法改革的重點,而讓非法移民合法化只是基於人道考慮。
一些律師呼籲,華裔高級人才不要失望。實際上,擁有高學歷的學生和學者移民美國的路子相當寬廣。只要選好移民類別,充分準備資料,及時提交移民申請,獲得綠卡並不困難。因此,律師建議,合法移民要保持自己的合法身分,有特殊專業者更可考慮走更為便捷的特殊人才移民道路。

移民改革使華裔人才焦慮

目前,中國留學生和學者中普遍存在著焦慮現象。他們擔心,移民法改革對非法移民比較重視,最終可能會影響到合法移民的利益。他們認為,綠卡名額有限,再加上非法移民的插隊,合法移民等待的時間可能會更長。

方鵬律師說,最近提出申請移民的高級人才突然增加很多。這些申請人普遍帶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很著急,要求「趕快弄」,二是「失落感很強」。他們認為,自己憑成績考上美國高等學府,一路過關斬將,按部就班完成學業,找到工作後合法報稅,結果弄到還不如非法移民的地步。「因此,他們心裡很不好受。」

這些高級人才的焦慮非常明顯。有的博士生甚至說,自己來美國好幾年,為了維持合法身份,努力學習和工作。「結果是,人家在這裡待上幾年就行了。」有人就想,反正已經在美國住了四、五年,乾脆變成非法移民吧。

紐約另一位專業移民律師李進進對移民改革抱樂觀態度。他指出,每個國家或地區的移民名額不能超過總數的7%。因為移民是以出生地為準,而中國大陸移民人數較多,故移民排期倒退比較嚴重。而台灣和香港則因為移民人數相對較少,故這兩地仍有名額。

合法移民的問題是排期太長,速度太慢。「但這屬於移民法體系內的改革。」李進進估計,綠卡名額會大幅增加,也可能增加一倍,因為國會對這項建議爭議不大。其結果可能是費用增加,移民局人手增加,而合法移民沒有排期,「這對大陸合法移民有利。」

移民中心調整情況未明

對那些等待身分的人來說,移民局每一次政策調整都會牽動他們的神經。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移民局發生兩次影響中國大陸移民的政策變動。一是公布中國大陸移民排期延長,二為移民中心進行業務整合。

方鵬說,去年9月14日,美國移民局規定從當年10月1日開始,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需要排期。因此,移民申請(I-140)和調整身分份申請(I-485)就不能同時提出。而此前一段時間,兩個申請可以同時遞交。為了搶搭這個末班車,大家紛紛提出申請,他只好連夜加班,完成幾十個案子。

移民局後來又對作業地點進行調整。過去,全國四個移民中心都可以處理移民申請。但從今年4月1日開始,職業移民申請全部寄到內布拉斯加移民中心。該中心主要審批移民申請,並將部分移民申請送往德州移民中心處理。

周健是張哲瑞聯合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去年從休士頓來紐約設立辦公室的他認為,移民中心業務的改變有好有壞。其好處是由一個中心處理所有案件比較公平。過去,四個中心處理速度不同,寬嚴標準不一。其不利的方面是,申請人失去了地區優惠。過去,有的人為了更快獲得身分,常常去那些移民申請處理較快的地區工作。現在,地區優惠沒有了。
馬里蘭州律師范毅禹卻有不同看法。正在中國哈爾濱出差的他通過電話說,內布拉斯加移民中心是最嚴的移民中心。現在,由於全國所有的職業移民申請全部集中到該中心,故其工作量太大。「它有無能力處理這麼多申請值得懷疑。」不過他也說,還沒有看到集中後的處理結果,只能觀察一、兩個月再說。

高級人才屬於優先類別

移民美國主要有職業移民和親屬移民,另外還有難民和抽籤。對外籍高級人才來說,通過特殊人才辦理移民是最佳途徑。美國移民局網站(www.uscis.gov)把職業移民類別分為五大類。特殊人才屬於前兩類。

第一類申請稱為一類優先(EB-1)。一類優先又分為具有特殊能力人士(aliens with extraordinary abili-ty)、傑出教授和研究人員(outstanding professors and researchers)以及跨國公司經理或主管(multinational manager or executive)三項。它們最不同的是,第一項申請不需要雇主。這對一些華人來說特別重要。

第二類申請稱為二類優先(EB-2)。二類優先又分為擁有較高學位者(professional holding advanced degrees)、在科學、藝術和商業上具有優秀才能(exceptional ability)或對美國經濟、文化、教育或美國利益有益者(benefit national economy,cultural,or ed-ucational interests or welfare of the US)。如果申請最後一項,就被稱為國家利益豁免,即會因對美國國家有利而免去勞工部審查一關。

第三、第四和第五類分別是技術專業人員、宗教人員和投資商人。儘管其他類別也有高級人才,但是第一類和第二類中必須是高級人才。因此,人們一般所說的特殊人才,主要是指第一類和第二類的申請人。

美國政府要求美國機構儘量雇用美國雇員。因此,為了保護美國勞工市場,聯邦勞工部對移民美國的申請都要進行審查。但是,如果這些申請者屬於第一類和第二類的高級人才,就不需要勞工部審查。由於勞工部審查時間較長,故如果能以一類或第二優先移民,則是既省時又省力的好辦法。

一些華人律師認為,華人採用特殊人才移民主要為三大類:具有特殊能力人士、傑出教授與研究人員以及國家利益豁免,其中以國家利益豁免占多數。這是因為這個類別範圍寬廣,指標較軟,批准與否主要取決於申請人如何描述,因此成為華人高級人才的主要移民途徑。

第一類優先要求高申請少

方鵬從事律師生涯近十年,客戶主要是高學歷的特殊人才。去年,他做的申請被批准了170個,專業有四、五十個。「它們從天上到海底,有大氣專業,也有海洋生物。」 他認為第一類優先很難做,因為條件比較硬。有人想依此提出申請,但他有時常因個案的成功率不高而不予受理。他指出,他受理客戶中以第二優先的國家利益豁免為主。國家利益豁免的比例占約65%,而第一優先中傑出教授和研究人員合占25%,另外10%是第一優先中具有特殊能力人士。

華人移民常見以下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有的人條件夠了,但自己覺得不夠條件,故遲遲不提出申請。因為兩類優先的申請都需要推薦信,有的人怕麻煩,就放棄申請特殊人才,走第三類技術移民的道路。但是,一旦公司發生變化,申請人常常落空。還有的人已經在歐洲和日本獲得學位、甚至工作過一段時間。但他們認為來美國時間太短,想等一段時間後再做。後來環境發生變化,讓他們很後悔。

第二種情況為自身條件不夠,但卻要硬做,結果以失敗告終。有人對自己估計過高,僅高中畢業、在國內獲得一些藝術獎項就申請一類優先。有人身分黑了也去申請特殊人才,認為只要申請特殊人才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這是明擺了不能做。」

李進進則指出,他辦過的第一優先案子中有京劇演員、二胡演奏員、畫家、運動員和考古學家等。其中京劇和二胡演奏員為中國獨有,所以中國水平也就是世界水平。但是,移民官常常懷疑所說的是否事實,是否真的那麼優秀。他認為演員和運動員的申請最難做。
柯自明(Vlad Kuzmin)是紐約一位白人律師,他的客人一半以上為中國籍。他說,他沒有辦過特殊人才一類優先,辦的都是國家利益豁免。一些中國人曾經請他辦第一類優先,但是他看過材料後認為申請人並不夠第一類的資格,故予以拒絕。

國家利益豁免申請人眾

第一類優先條件比較硬。一些華人律師都認為,第二類優先條件相對軟一些。申請第一類,要拿出來許多硬件來,因此許多人走第二類優先的道路,最後獲得批准。 周健說,國家利益豁免三項條件並不高,碩士學位、工作獨特和全國範圍的受惠。能夠符合這個條件的華人留學生不少。最重要的是它不需要有雇主,而且著眼於未來的貢獻。他指出,其律師事務所共有14位律師,其中就有10位專做國家利益豁免,「每年要做上千個國家利益豁免案子,成功率非常高。」

該律師事務所成立於德州休士頓,後來發展到芝加哥和紐約。他說,在這些城市設點是因為其附近有許多著名大學和科研機構。波士頓有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紐約有哥倫比亞大學和布碌崙醫學中心,芝加哥周圍也有許多好大學。這些大學和科研機構中有許多中國留學生。

周健認為,國家利益豁免關鍵在於推薦信。「推薦信是語言描述,虛的成分很多,而且適應面也很廣,因此比較好做。」前幾年名額寬鬆的時候,一些大陸博士生還沒有畢業就拿到綠卡。有的人雖然「只是研究小老鼠基因」,表面看起來不是很重要,但美國科研工作不作興重複,故其研究也符合美國國家利益。

方鵬說,他每次接案子前,會對申請人材料進行評估,著重在其個人成就。如果不夠一類優先,就考慮申請國家利益豁免。他說,學習生物、醫學、製藥、環保等專業的研究生,其專業對人類的健康和環保有好處,故申請國家利益豁免比較容易。 但是,另外一些專業就相對難辦一些。這些專業包括土木工程、電器工程、結構工程和電腦科學等。方鵬說,美國電腦專業畢業生本身就業就很困難,政府當然不希望外籍電腦工程師來搶他們的飯碗。因此,他對這樣的案子掌握得要嚴一些。

柯自明也認為,國家利益豁免比較好辦。「它不需要有固定工作,沒有黑白分明的界限,主要考慮對國家的好處。」他認為這個標準很難掌握。有的人並不是很優秀,但是其申請獲得批准。另外一些人很出色,但是申請卻被拒絕。

國家利益是否高於勞工利益

美國移民政策是,既要引進需要的高級人才,又不要影響到美國人的就業。移民官在兩者之間進行平衡。如果申請人所做工作產生的國家利益大於聘用美國人的勞工利益,那麼批准其申請就符合國家利益。

方鵬說,申請國家利益豁免,就要設法把申請人的工作與國家利益聯繫起來。他曾有一個案是中國大陸留學生,畢業後在一個國家實驗室做環境科學研究工作。方鵬為他申請國家利益豁免。結果,這個案子最近僅用六天就批下了,以至於申請收條還沒有到,批准書就先到了,令他都感到有點意外。

有的留學生學的是基礎科學,如數學、物理和統計學,表面上看起來與國家利益沒有關係。但方鵬說,其實這些基礎學科與應用學科都有關係,如果把他們的研究與應用科學聯繫在一起,就能夠看出他們的研究對美國利益的影響。

他指出,許多申請人的思想僅停留在所做項目的具體狀態上,而不能從這個具體的項目中跳出,宏觀地看待自己的定位和作用。他通常就從其簡歷中一項一項和申請人討論,啟發他們的思路。許多申請人在看過他最後寫的申請後常常發出感歎:「我都沒有想到我還這麼重要!」

李進進說,國家利益豁免一定要強調影響超出所在州以外。過去,對國家利益的範圍有過爭論。最典型例子是紐約州一個橋梁工程師的案子。申請人律師認為該申請人設計的橋梁是州與州之間的聯結,應該屬於國家利益。但是,移民官認為這個設計屬於紐約州範圍,不屬於國家利益。最後,這個案子輸了。此案發生後,人們對國家利益的範圍有了一個界定,即國家利益應該超出一個州的範圍。

他說,除了影響範圍要大以外,申請人的地位和作用也要說明。「有些關鍵的話一定要說。」例如,一位申請人在美國健康研究院做細胞研究,是該項目主要負責人,「離開了他不行」。那麼,申請書上一定要把這些話說出來。

清楚明瞭表達最為重要

范毅禹說,美國最奇怪的事情是,沒有背景知識的移民官來審查具有專業知識的高級人才是否符合專業條件。一類和二類優先的申請人一般都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是某一個方面的專家,但審查人卻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因此,申請人最重要的任務是把自己的專業用一般人能夠理解的話說出來。

他說,《自然》(Nature)和《科學》(Science)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雜誌。能在上面發表文章的申請人專業上應該夠硬。但是,就曾有這兩個刊物文章作者的移民申請沒有通過。「這不是他們水平不夠,而且他們沒有讓移民官明白。」因此,申請人要使一般人理解自己的專業知識。

他在與客戶進行第一次談話的時候,常常要求客人講解他們的專業,並且提醒對方「不是對科學家談話,而是對一個非專業的朋友說話」。總之,要讓別人看得懂。例如,講解飛機飛行,就要說明飛機從哪到哪,需要幾個小時,而不用講飛機的工作原理、飛行高度等。有的人對自己專業只是回答「非常重要」就完了,一筆帶過。范毅禹說,講得越清楚越好,把它的重要性講出來。一定要告訴移民官「為什麼」和「怎樣做」。

范毅禹是在台灣讀完大學後,赴歐洲和美國深造。他以自己為例說,中國人在語言表達上總是吃虧,而印度人表達要好得多。「這不是專業問題,而是英語表達問題。」他建議中國留學生要看當地的報紙,認為這樣才能了解美國的文化和習慣。

他認為中國人表達欠缺與從小缺乏訓練有關。他回憶說,台灣 「好孩子」都不說話,而西方則相反。老師鼓勵孩子講話,幫助糾正講話中的邏輯錯誤。因此,美國孩子都能說。他常感到華人申請者總是局限在專業上,沒有跳出來。因此,他經常要花時間把要點從一堆申請材料中抽取出來。

天時地利人和可能影響

周健把申請成功的因素總結為天時、地利和人和。他說,天時就是時機和運氣。「如果移民官一個親屬剛因癌症去世,那麼研究癌症的申請人就容易獲得批准。」地利就是真才實學,資料夠硬。人和就是推薦信信寫的好,對獲得批准幫助很大。

一位中國大陸博士生趕上了「天時 」。這位博士生來美國攻讀電器工程博士學位,其專業是電子錶。要在平時,電子錶很難與國家利益發生聯繫。但是,九一一事件發生後,美國政府開始關注國家的安全,而航空運輸安全就成為頭等大事。電子錶很容易與國家安全掛鉤。「因此,移民申請七、八天就批回來了。」

「地利」對移民申請肯定有幫助。一位來自中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在一家美國國家實驗室研究土豆(馬鈴薯)病菌。該實驗室是美國僅有兩個實驗室之一。申請人也發表過兩三篇論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為土豆病菌在美國移民史上產生過重要影響。在19世紀中葉,愛爾蘭人大量移民美國。其主要原因是愛爾蘭土豆發生病菌,土豆產量急劇下降,導致饑荒。目前,土豆病菌問題仍未完全解決。因此,其從事土豆研究肯定事關國家利益。
人和也能幫助申請成功。曾有一個個案是一位60多歲的中國婦女,會彈奏一種中國古樂器,很想留在美國。但這位婦女畢業於大陸一所音樂院校,僅具有本科學歷,而且已經退休。但她來美國後曾多次參加演出,並舉辦培訓班,其學生不僅有華人子弟,也有其他族裔孩子。

律師為她申請國家利益豁免,申請理由是促進社區多元文化發展,增加中西文化交流。但律師都認為批准的可能性不大。果然,移民局要求補件,以證明她留下符合美國國家利益。後來,兩位分別在加州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讀書的她過去的學生寫證明信,說明從她那裡學習到中國古樂器。同時,曾經與她合作演出的美國音樂教授也證明他們合作演出是一次中美文化交流。「不用問,她的申請被批准了。」

多項申請提高安全係數

李進進說,申請能否批准取決於移民官,「碰到什麼樣的移民官很重要 」。因此,能否批准很難掌控。一些律師建議,為了提高批准率,一次提出多項申請是一個好辦法。

柯自明也認為,申請批不批與移民官有很大關係。「每一個申請人不同,每一個移民官也不同,因此,每一個案子都不同,結果也不一樣。」批准與否,「根據移民官怎麼想」。
方鵬說,為了避免耽誤,他認為目前情況下應該同時提出多項申請,「多多益善」。「只要一個批了,一家子就不怕了。」許多高級人才靠工作簽證維持身分,但該簽證最多只有六年。有的人已經工作兩三年,工作簽證所餘只有三、四年。目前來看,申請移民需要好幾年,如果一次失敗,再做第二次時間就來不及了。

最近,他就辦了許多多重申請案子,有的一家提出四項移民申請。例如,夫妻雙方都有碩士學位,雙方都可以申請,而且一人申請兩個。有的一方學位比較高,就申請三個,另一方申請一個。「目的是提高安全係數,避免時間來不及。」

周健也持有同樣的觀點。他說,如果申請人有個哥哥是美國公民,就可以請哥哥申請親屬移民。如果找個公民太太,太太也可以為先生申請親屬移民。如果雇主同意擔保綠卡,勞工移民也可以進行。如果自己有高學歷,自己更要申請特殊人才。「這在法律上是允許的,應當鼓勵。」他們有20%到30%的客人同時申請第一類和第二類優先。

律師是一個高級化妝師

方鵬強調,在提出案件申請時,律師能否選擇一個好的著眼點很重要。例如,一位中國來的畫家稱自己為具有西方油畫的繪畫風格和特色。他認為這個點沒有選好。優秀的西方油畫家仍然在西方,東方人並不擅長。東方人與西方人比西方油畫繪畫,沒有一點優勢。因此,這樣的案例很難批准。

他曾經幫一位中國作家申請到綠卡,重點在「強調該作家具有中國特色」。例如,該作家的作品中含有中國的佛教、哲學和文化的元素。這是一般美國作家所沒有的。這樣做就像舞台燈光一樣,把該位申請人的個人特質充分展示出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東西,要有獨到的眼光去摘取。」

他建議有意提出此類的申請人都應該聘請律師。雖然也有人自己提出申請而且也成功了,但是,他認為還是律師辦理成功率比較高。他說:「最難做的是那些中間地帶的人。他們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方鵬說,申請文件上有些話,由律師從第三人稱角度來說比較好。此外,申請時最困難的是推薦信的組合。律師可以對整個推薦信進行設計,什麼樣的人講什麼樣的話。「通過這幾封推薦信,移民官就能了解申請人的情況了。」

他說明,推薦信的來源和推薦人的身分要有所變化。例如,如果在紐約申請,應該在美國北部、西部和南部都有人推薦。同時,推薦人應該來自不同領域,如分別來自校園、政府和業界。如果推薦人都是教授,也要試著有所變化。例如,有的教授身兼數職,就可以用他們的其他職務來寫推薦信。

申請特殊人才移民有兩個原則。一是選對類別,選對類別就是成功的一半。二是設計好申請材料,一個設計嚴密的申請案成功可能性很大。但這位律師仍不忘強調,不管怎樣,「維護合法身分非常重要」。

<申請特殊人才注意事項>

一、維持合法身分非常重要
二、諮詢律師自己是否符合特殊人才條件
三、特殊能力人士和國家利益豁免不需雇主
四、把自己的專業用一般人能懂的話表達出來
五、把自己的工作盡量與國家利益聯繫起來
六、可同時提出多個和多項申請
七、夫妻雙方可同時申請
八、各類申請可同時進行
九、強調自己在專業上的特色
十、推薦信要多樣化

本報記者/韓傑

2006-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