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der2007-04-13 20:57:20
FBI中國間諜黑名單至少數千人,分散在美各地各領域 業餘隱性特工更難對付 主蒐科技情報 如螞蟻搬家一點一滴拼湊資訊


【本報記者楊青聖塔安那報導】美國與中國究竟是「戰略夥伴」還是「競爭對手」?聯邦調查局資深顧問、前聯調局中國情報組主管蓋林(Rudy Guerin)12日在麥大智案作證時,被迫公開美國反中國間諜調查內幕:目前FBI調查名單上的專業「中國間諜」和業餘情報販子,至少有數千名,中國諜報網在美國主攻科技情報。他說,中國的情報人員雖然不像俄羅斯的那樣技術全面,但撒謊卻是訓練有素。
專程從維吉尼亞被檢方請來作證的情報主管說,中國在美國的間諜網從冷戰時期已開始建立,近年更發展迅速,目前FBI直接或間接調查的「中國間諜」,不下數千人。

退休前,蓋林一直在華府的FBI總部工作,並從1997年開始擔任中國情報組主管,負責反中國間諜的調查工作。過去20年,蓋林先後27次到中國和香港,並因反中國間諜有功而獲得FBI嘉獎。

蓋林說,近年在美為中國工作的特工,最主要目標是竊取美國的科技情報。中國一方面派出自己的情報人員打進美國,一方面廣泛物色在美華人、特別是精通英語和有技術背景的華裔,進入美國的學術和情報界,伺機竊取情報。

他說,相較於專業間諜,業餘的隱性特工更難對付,他們之中很多有多重職業偽裝,只有必要時才聽從命令執行任務,而平常都有自己的工作,生活非常低調,人際關係也簡單,花錢不張揚,以避免引起美國政府注意。他說,事實上,真正獲得大量情報的並不是專業情報人員,而是來自在某方面有專長的「情報販子」。

他指出,中國方面竊取美國的科技情報「很有計畫」,且「很有耐心」。很多為中國工作的情報人員分散在全美各地各個領域,像螞蟻搬家一樣一點一滴為中國蒐集情報。他說,正因為如此,有一段時間,FBI曾忽視這種「小螞蟻」的作用,後來終於意識到「當很多情報最後整合起來,就是一副驚人的畫面」。

蓋林說,中國向美國增派情報人員的目的,一是掌握美國的最高科技,二是期望控制美中關係局勢。冷戰期間,中國國門緊閉。六、七?年代,中國主要通過香港取得美國情報。越戰期間,中國向香港派出大量情報人員,以從前往香港度假的美國人身上蒐集情報。

蓋林說,FBI已注意到,九?年代後,中國在美國的間諜活動多以開設貿易公司進行,一些「商人」頻繁遊走於中美之間,實際上是向中國政府傳遞情報。

他不排除美國的學界也遭到中國情報人員的「滲透」。他說,九一一事件後,洛杉磯國際機場已被國內安全部和聯邦調查局鎖定為國際間諜出入的重點監視地區。

這位老牌的FBI探員曾負責多宗「中國間諜案」的調查,包括吳泰清案。他說,當時對吳泰清的調查非常困難,已退休的吳泰清口風很緊,矢口否認向中國傳遞情報。FBI在首次訊問數小時之後逮捕了吳泰清,並在他身上搜到五百美元現金,「這意味著,如果我們的行動不果斷,吳泰清很可能走人」,後來,吳泰清被證實有罪。

蓋林指出,在美的「中國間諜網」組織相當鬆散,但「民間性」很強,很多人不一定都經過專業特勤訓練,但撒謊方面卻功夫很高,讓自己擺脫困境的技巧很高。